原標題:經濟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全國城市50強;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穩居全國前列,地表水水質挺進全國30強 增強輻射帶動 建設“四個城市”——南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落實強首府戰略開創發展新局面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 本報記者 徐天保/攝
瑞聲科技南寧光學模組廠區。 梁 楓/攝
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智慧生産車間。劉增璇/攝
南寧市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成為一座“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美麗之城。本報記者 徐天保/攝
經濟首位度穩步提升
民生保障水準大幅提高
“南寧渠道”作用更加凸顯 (圖表來源於《數説南寧這五年(2016—2021)》
八月的邕城大地,欣欣向榮,朝氣蓬勃。
8月29日,中國共産黨南寧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召開。
回望砥礪奮進的5年發展歷程,南寧市委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紮實推進“六大升級”工程,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經濟實力大幅躍升,GDP在全國城市排位從2015年的第53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47位,首次躋身全國城市50強;經濟首位度穩步提升,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區比重從2015年的20.3%提升至2020年的21.3%,財政收入佔全區比重從2015年的24.5%提升到2020年的28.4%。
當下可為,未來可期。未來5年,南寧市委將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大力推進産業發展、改革創新、南寧渠道、鄉村振興、中國綠城、民生保障“六個全面提質”,在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濃郁壯鄉特色和亞熱帶風情的生態宜居城市“四個城市”建設中邁出堅實步伐。
A 聚力産業轉型 經濟質效雙雙提升
走進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區,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一棟棟嶄新的標準廠房裏,整齊的汽車生産線架設完畢,總裝車間完成設備連調連試。
據了解,該項目屬於自治區“雙百雙新”項目,同時也是南寧市“強首府”重大標誌性項目,建成投産後,將實現年産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年産值約100億元。
如今,以合眾、天際、申龍等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逐步形成,與以瑞聲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産業,引領全市工業高品質發展,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夯實産業基礎。
5年來,該市堅持把強工業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培植“工業樹”打造“産業林”,突出做好産業發展、園區建設、企業培育三篇文章,走出一條具有南寧特色的工業高品質發展之路。統計數據顯示,該市近三年工業稅收佔比從18%上升至22%;2020年新上規入統工業企業185家,其中新建投産入規企業數量位居全區第一。
與此同時,佔據南寧經濟“半壁江山”的服務業不斷提質增效,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推動第三産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1887.1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107.67億元,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得到快速發展:建成全國最大茉莉花、火龍果、沃柑産區,“邕”字號品牌更加響亮。截至2020年,該市糧食、蔬菜産量均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生産任務,居全區14個設區市首位。
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品質效益雙雙提升,南寧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穩居全區首位。
下一步,南寧市將推進産業發展全面提質,通過大力推動工業振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拓展産業發展新空間、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在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上邁出更快步伐。同時,還將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提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B 深化改革創新 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拿到土地就可以馬上開工建設,速度驚人!”8月27日,在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柳鋼配套卿蕊捷項目負責人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1個工作日內就拿到該項目正式的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這是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首個“拿地即開工”項目實施成功。
據了解,“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讓企業從簽約到開工建設的審批時間從原來的30天壓縮至1天,在全市惠及200多個建設項目,為企業節約工期3至4個月,降低前期融資成本約5.2%。
近年來,南寧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一批“南寧經驗”“南寧模式”:在全國首創公共資産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不動産登記“24小時不打烊”“智慧人社”等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一碼通城”“一事通辦”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開辦企業、登記財産、獲得電力等營商環境指標進入國內一流水準,成為全國80個參評城市中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隨著一項項改革創新舉措落實落地,政務環境持續優化改善,建設項目審批不斷提速,群眾辦事辦證更加便捷,經營環境更加趨穩向好,更多投資者願意紮根邕城興業發展。
改革再深入、創新再提速,充分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南寧·中關村創新主體累計達465家,為南寧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種子;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2家,累計引進新型産業技術研究機構12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1151家;累計獲得全國科學技術獎12個,技術合同登記數、技術合同成交額、技術交易額排名保持全區第一,獲批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城市。
未來五年,南寧市將推進改革創新全面提質,通過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推進高水準科技創新、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在激發發展動力活力上取得更大突破。
C 擴大對外開放 “南寧渠道”越走越寬
當下,南寧市正在積極做好各項準備,迎接9月中旬即將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記者從南寧市外事辦了解到,今年,該市“友城進東博”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參會的友城規模較去年翻一番,達到12個,展銷的友城特色商品超過30種。
成功服務東博會峰會,服務和舉辦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第七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等重大活動,國際友城增至26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越跨境班列開行累計超過500列……近年來,南寧市厚植擴大開放優勢,“南寧渠道”作用更加凸顯。
昔日的“路網末梢”成了今日的“開放前沿”: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建設提速;高效快捷的對外立體交通網絡格局基本形成,機場航線實現東盟國家主要城市全覆蓋,高鐵直達全國主要城市,“一環六射三橫一縱”高速公路網初步形成。
南寧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從2016年的416.2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986億元,躋身全國外貿50強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升。
南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要推動“南寧渠道”全面提質,通過提升互聯互通水準、做實開放合作平臺、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建設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加快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城市。
D 治水建城為民 生態宜居品質提升
漫步南寧,碧空如洗,百里秀美邕江奔流而過,沿途處處美景如畫,良好生態環境帶給市民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
近年來,南寧市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治水優生態、以建城促宜居,深入開展“美麗南寧”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名片更加亮麗: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穩居全國前列,“南寧藍”成為常態;大力推進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實現“治理一條江、激活一座城”;地表水水質挺進全國30強,今年一季度奪取全國省會城市水質冠軍;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城市“綠量”得到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建成區(含武鳴區)綠地率35.74%,綠化覆蓋率41.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3平方米。
這些年,南寧先後獲評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連續三年蟬聯“美麗山水城市”稱號等,綠色成為南寧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南寧市將推進“中國綠城”全面提質,通過打造南寧大都市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以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綠色轉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在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上形成更強優勢。
E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今年秋季學期,南寧市一批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中中小學校22所,提供學位4.04萬個;幼兒園26所,提供學位8640個。這些新學校的投入使用,滿足了家長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求,讓許多孩子圓了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的夢想。
近年來,南寧市大力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每年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單是教育方面,從2016年到2020年,全市公辦中小學校105所,新建幼兒園131所,新增學位22.7萬個、是“十二五”期間的2.2倍。
該市還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區前列,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6連調”。
截至去年年底,該市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4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此外,健康南寧建設水準持續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持續深化,整改提升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平安南寧建設紮實推進,群眾安全感提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發展,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市。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該市推進民生保障全面提質,通過建設高品質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教育衛生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文化體育繁榮發展、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城市,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廣大群眾獲得感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廣西日報 記者 喬曉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