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創新“免申即辦”服務助推政策惠企利民
2021-08-31 09:52:23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民生政策“一齣臺、即落地” 企業群眾“對條件、就享受”——南寧市創新“免申即辦”服務助推政策惠企利民

  編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在減稅降費助企發展、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等方面銳意改革、探索創新、真抓實幹,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為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示範引領各領域各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本報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南寧市自2019年實施人社“免申即辦”服務以來,目前已拓展到企業新增崗位社保補貼等25項公共服務,累計為18萬家次企業、群眾兌現補貼超12億元。

  2020年,人社部在總結浙江省“一件事”、深圳市“秒批”和南寧市“免申即辦”等地方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的重要部署。

  2021年3月,南寧市公共服務“免申即辦”改革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複製推廣。

  2021年4月,“免申即辦”納入人社部《關於深入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的通知》,要求全國人社部門積極探索。

  ……

  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榮譽正是南寧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要求,深入踐行“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南寧市依託南寧“智慧人社”系統的“業務全覆蓋”和“數據聚通用”優勢,在全國率先創新實施人社公共服務“免申即辦”改革,推動“政策找人、補貼找企”公共服務大變革,打造出民生政策“一齣臺、即落地”和企業群眾“對條件、就享受”的服務新生態。

  打通服務堵點

  政策兌現由“人找數據”到“數據找人”

  長期以來,政府公共服務尤其是各種惠民利企補貼發放一般實行申辦制,即企業或群眾主動申報後,由部門核準同意。實際落實中,儘管政策宣傳“鋪天蓋地”,卻難以做到惠及對象“全覆蓋”,大量小微企業心中沒底就算知道政策也“無動於衷”,普遍存在“誰知道、誰申報、誰享受”的被動服務局面。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南寧市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期待:打通服務堵點,南寧市依託“智慧人社”系統內部融通、外部聯通、上下貫通的數據管理優勢,將各種服務要求、補貼條件轉化為技術參數,在全國率先打造惠企利民補貼“免申即辦”兌現服務平臺,用互聯網串聯起信息“碎片”。

  將市場監管部門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登記”、教育部門的“高校畢業生信息”、社區“就業困難人員認定”、人社部門“靈活就業參保”等數據依託系統智慧篩選、自動比對,實現補貼對象“精準定位”“精準送達”,推動政策落地率大幅提升,讓數據“準”起來、“跑”起來、“用”起來,使政策兌現由“人找數據”轉變為“數據找人”。特別是在穩崗返還資金髮放中,改革3個月惠及企業數超過近5年全市累計總和。

  “以前不能及時了解掌握政策,現在政策‘精準投放’,讓我們廣大小微企業享受到了國家政策紅利。”擁有27名職工的南寧市某科技有限公司首次領到3952.2元補貼,企業負責人表示,“免申即辦”真正改善了營商環境。

  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吳新華説,實施“免申即辦”後,“上門申請”變成“在家確認”,在2020年核發穩崗返還的29514家企業中,雇工5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就有27498家,佔比超過9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南寧市更是在36小時內即在全國率先落地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補貼,並成為全國首個惠及企業數超1萬家的城市。其中,小微企業受惠明顯,享受補貼的小微企業佔比從改革前的11.9%大幅提升至93%,享受補貼的32220家小微企業中有30593家(佔比94.95%)平穩渡過疫情難關。

  破解落地難點

  經辦服務由“一堆材料”到“一鍵確認”

  “以前每辦理一項業務都需要提前準備材料,到前臺取號排隊辦理,每次都要佔用小半天時間。現在只需登錄南寧人社網上辦事大廳,對系統彈窗進行點擊確認就可以辦理,方便快捷、數據準確。”南寧市軌道交通集團人力資源部總部薪酬主管李藝説。

  “免申報”“免跑腿”“免見面”“免材料”,是南寧市破解便民惠企政策落地難點,以高品質服務為民解難助企紓困的一個縮影,民生服務從“申辦”到“秒辦”、從“秒辦”到“免辦”不斷升級,實現民生政策“一齣臺、即落地”、企業群眾“對條件、就享受”——

  推動服務流程“一步直達”。針對“申報制”需要服務對象提供多套材料、填寫多份表格等繁瑣程式,由“研究政策—準備材料—反復諮詢—跑腿申報—等待審核”簡化為一鍵“確認”,實現全程“免申報”“免材料”“免跑腿”“免見面”。目前,25項“免申即辦”服務每年為企業和群眾減少填報表格7萬多份,減少證明材料13萬多份。

  推動服務兌現“提質增效”。針對人工審核效率低、兌現慢等問題,用“系統篩選”替代“企業申報”,免去前臺受理等待、後臺審核材料等,經辦部門只需按照政策文件要求,將企業和群眾的“確認”信息進行整理歸集,按程式做好復核、公示等工作,即可直接發出資金撥付或服務指令,精準高效兌現服務結果。目前,企業新增崗位社保補貼、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等服務項目,從企業或群眾確認到經辦審核、經辦復核平均不超過2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明顯提高。

  消除管理痛點

  資金監管由“封閉管理”到“陽光運維”

  面對“免審即辦”這個“大系統”,監管難度系數直線上升,如何破解辦理規模與監管模式不對稱的矛盾?“實現‘免申即辦’後,系統將智慧篩選符合條件的企業或群眾,杜絕了材料造假、企業經辦人員‘不報告’‘入私戶’和個人補貼被代領等風險。”吳新華説,為確保“服務更簡便、辦事更高效、監管不打折”,南寧市實行多層把關、多維防控。

  把好政策關。對所有“免申即辦”服務主動推送《申報確認書》或確認信息,由企業或個人接到提示後直接核實信息正誤、確認申報意願、作出服務承諾,確保操作與政策規定不相衝突。

  把好法律關。依據《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明確信息確認由企業人員通過CA數字證書登錄,做好實名登記情況復核,確保在法律上不可抵賴。

  把好技術關。依託系統把企業和群眾的復核信息生成一對一的電子檔案留存,將企業補貼通過“社銀直聯”發放至對公賬戶,將個人補貼直接發放至社會保障卡金融賬號,對系統識別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或人員自動中斷補貼發放,確保各環節系統留痕監督、減少人為干預,確保民生資金既“花得出去”,更“花得安全”。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南寧市人社服務“免申即辦”改革使審批程式越來越簡,政策落地越來越快,監管能力越來越強,服務水準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南寧市將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真抓實幹,善作善成,造福於民,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更紮實的改革舉措全力推進南寧市人社事業改革發展,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新征程中闖出新路子、展現新作為、邁出新步伐、彰顯新擔當。(南寧日報 記者余秋蘭 通訊員韋雨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