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初顯成效
2021-10-08 10:40:3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初顯成效 秋色八桂皆“豐”景

廣西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初顯成效

林倍儀/製圖

  又是一年秋色好,八桂大地氣象新。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及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以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振興鄉村造福桑梓,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工作實現良好開局。今年上半年,我區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創23年來最大增幅。

  走在全面小康路上,我區鄉村新貌不失“土氣”不丟“鄉味”,桂風壯韻別具一格,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要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西,對做好新形勢下廣西工作提出期望要求,對壯鄉兒女寄予深情厚愛。

  親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託催人奮進!

  “在哪兒打工?一天能掙多少錢?”6月24日,隆林各族自治縣蛇場鄉防貧監測信息員吳應敏,給在廣東打工的村民敖機妹打去電話。

  “我在廣東中山市一家傢具廠做配件安裝工,每月收入6000元,兒子上大學也獲得國家助學金,現在生活不愁了。”電話那頭語氣透露著興奮。吳應敏把獲得的信息逐一更新填報。

  此前,像敖機妹一樣脫貧後又被認定為邊緣戶的,在蛇場鄉共有52戶。經分類幫扶,敖機妹等44戶被剔除出“貧困邊緣戶”名單。

  今年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該鄉組織18個幫扶單位的黨員幹部通過入戶、電話訪問等方式,再次對篩查出的340戶疑似易返貧致貧戶和1163戶脫貧戶、2816戶普通農戶進行核查,逐戶核算過去一年來他們的生産經營收支、務工收入、資産性收入等情況。經財産檢索、行政村評議、鄉鎮復核公示、縣級審定程式,最終審定了脫貧不穩定戶1戶1人,邊緣易致貧戶8戶22人,無突發嚴重困難戶。

  讓像敖機妹這樣的脫貧群眾吃下了定心丸的,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推動建立的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確保了脫貧不脫鉤、幫扶不斷檔。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我區堅定不移把鞏固脫貧成果擺在優先位置抓實抓好,結合實際情況及時制定了《廣西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並實行分類管理和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個總要求。

  “對監測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意外致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各地按自治區部署要求,均落實幹部跟蹤幫扶,詳細了解他們政策享受、措施落實等情況,確保他們不再返貧。”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瑞華介紹。

  目前,全區納入系統監測的40.99萬人已有18.59萬人解除風險,其他監測對象仍持續監測和跟蹤幫扶中。同時,持續加強粵桂勞務協作,抓就業培訓,確保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就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區脫貧人口務工人數達271.13萬人,是2020年務工規模的101.09%。

  我區平穩有序推進相關機制銜接,向中央爭取並確定20個原深度貧困縣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自治區層面確定20個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4個“參照政策給予支持”縣;全區對5379個脫貧村、78個易地搬遷安置村(社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向脫貧縣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派出駐村工作隊長60人,不斷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廣西作為國家劃定的糧食産銷平衡區,一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好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推動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抓好糧食生産。

  今年以來,我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穩定提升糧食産能上重點發力。自治區一號文件明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資金、項目、用地、融資、財稅等傾斜支持更加突出,各種資源要素由城市向農村流動的態勢更加突出。

  在獲得中央下達的各項種糧補貼14.4億元基礎上,我區繼續加大糧食生産扶持資金的投入,新增1億元鄉村振興資金開展糧食高産示範創建,新增3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實施糧食全産業鏈項目。

  通過強化政策與資金支持,加大對種糧主體和糧食主産區的政策激勵,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和糧食生産合作化經營,推進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升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降低種糧生産成本提高糧食經營效益,釋放出強烈的“重糧穩農”信號。

  物産豐饒的廣西,除了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糖料蔗、蔬菜、水果、蠶繭等特色農産品産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上半年,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生産得到有力保障。全區早稻面積1238.7萬畝,生豬存欄2053.3萬頭,蔬菜産量1948.6萬噸,重要農産品保障供給有力,“三農”的壓艙石作用更加牢固。

  倉廩實,天下安。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並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明確要求。這對包括廣西在內的全國億萬農民和廣大“三農”工作者來説,又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自治區黨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我們一定再接再厲,乘勢而上,紮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我區鄉村振興,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現代特色農業躍上潮頭

  推進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打造重點領域産業集群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來自橫州市。

  從推廣種植到産業化生産,一朵小小的茉莉花,開出了百億元大産業,綻放出一個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帶動了當地33萬花農增收致富。

  橫州市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産業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了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遊、用品、餐飲、藥用、體育、康養“1+9”産業集群,綜合品牌價值達215.3億元,蟬聯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産品品牌。

  在柳州,螺螄粉“小米粉、大産業”創造産業奇跡,帶旺了上下游産業鏈。

  如今,山上是竹海,地上有豆角,田裏有稻螺,柳州為發展螺螄粉,建設了50多萬畝原材料種養殖基地,構建了現代農業、餐飲服務、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産業體系,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

  茉莉花、螺螄粉、桂七芒果……這些耳熟能詳的廣西地方特色農産品,已成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的典範。

  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已漸入佳境。

  “蔗糖是食品等産業重要原料,全國每三勺糖就有兩勺來自廣西,你們辛苦勞動為千家萬戶送去了甜。”9月16日至18日,李克強總理深入廣西考察,充分肯定我區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強調國家將在甘蔗良種培育、增強糖業抗風險能力上給予廣西大力支持。

  李克強總理的指示精神,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邊疆民族地區和壯鄉人民的關懷厚愛。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經過多年的發展,廣西培育了一批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包括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6個千億元産業,蠶桑、中藥材、優質家禽等3個500億元産業,糖料蔗、桑蠶、優質雞等多個産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羅漢果、三黃雞、桂系豬、芒果等4個産業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廣西還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強農行動,打造“廣西好嘢”品牌285個,綠色、長壽、富硒農産品品牌轉型升級成效突出,品牌價值超過2500億元,帶動農村就業856萬人。

  當前,廣西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關於“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和“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産業集群”等重要指示精神,推進農業特色優勢産業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大力推動農業全産業鏈發展、産業融合發展,不斷促進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提質升級。

  鄉村新貌新風描繪新畫卷

  走進崇左市江州區新卜花村,寬敞的沿河步道上,老人帶著孩子散步;白墻搭配青瓦,讓民房頗具“文藝范兒”;房前屋後種滿蔬菜、鮮花,就連稻草也成了房屋裝飾,一物一景都在訴説著這個村莊的振興夢想。

  如今,人們很難再把卜花村與自治區級貧困村聯繫起來。而在過去,卜花村“臟、亂、差”,亂搭亂建的情形隨處可見。

  2018年10月,為解決“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問題,我區如火如荼開展風貌改造提升三年行動,剛剛脫貧摘帽的卜花村,抓住了機遇。依託黑水河生態旅遊資源優勢,通過開展風貌改造提升示範精品型村莊建設,全面提升基礎設施,著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卜花村實現了蝶變。

  據了解,2019—2020年,全區完成基本整治型村莊5.43萬個、設施完善型村莊811個、精品示範型村莊175個,打造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69條。

  今年,全區計劃分兩批完成76個縣(市、區)的7.57萬個村屯基本整治;計劃完成“兩高兩道”沿線2687個村莊的20.5萬棟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截至目前,2021年第一批鄉村風貌改造任務開工率和竣工率已超96%和78%。

  通過風貌改造提升行動,我區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桂風壯韻初顯。同時,我區將鄉村風貌提升與産業發展同步規劃、協調推進,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培育鄉村旅遊新業態,提高村民經濟收入,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長久動力。

  玉林市容縣冠堂村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過去因為位置偏僻,基礎條件較差,經濟發展滯後。經過改造建設,冠堂村如今成為當地有名的紅色生態旅遊村。“現在遊客越來越多,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在村裏開便利店的村民陳昭成説。

  我區堅持“外在美”與“內在美”並重,在提升鄉村“顏值”、做實農村産業的同時,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涵養鄉風文明。

  走進南寧市良慶區那陳鎮邕樂村,綠意蔥蘢,村規民約宣傳牌、善行義舉榜隨處可見。文化歌臺上,老年人唱起悠揚的嘹啰山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法治文化推進鄉村治理,良慶區圍繞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開展鄉村治理。現在“五治”已融入群眾中,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更強,幸福感更深。

  全面小康再出發,昂揚奮進正當時。“十四五”已開局,我區正朝著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目標,努力闖出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好路子。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

  目前,全區納入系統監測的40.99萬人已有18.59萬人解除風險;今年全區脫貧人口務工人數達271.13萬人,是2020年務工規模的101.09%

  ●重要農産品保障供給有力

  上半年,全區早稻面積1238.7萬畝,生豬存欄2053.3萬頭,蔬菜産量1948.6萬噸

  ●特色農業提質升級

  培育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6個千億元産業,蠶桑、中藥材、優質家禽等3個500億元産業;糖料蔗、桑蠶、優質雞等多個産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羅漢果、三黃雞、桂系豬、芒果等4個産業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鄉村風貌提升凸顯桂風壯韻

  2019—2020年,全區完成基本整治型村莊5.43萬個、設施完善型村莊811個、精品示範型村莊175個,打造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69條

  今年,全區計劃分兩批完成7.57萬個村屯基本整治,完成“兩高兩道”沿線2687個村莊的20.5萬棟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截至目前,第一批鄉村風貌改造任務開工率和竣工率已超96%和78%

  (廣西日報 記者 藍 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