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開展多樣文明實踐品牌活動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2021-10-09 17:55:57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車裏車外印有金句、讀書角各類主題書籍隨意翻閱、車載電視播放文明宣傳視頻……這些承載著文明元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篷車”,每天在廣西南寧市大街小巷來回穿梭,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

  近年來,廣西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多樣文明實踐品牌活動,聽民意、傳民聲、聚民心,提升百姓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

  活動“出新”更“走心”

  “宣講+猜謎”是南方電網百色田陽供電局“文秀志願服務隊”進行理論宣講的一次特別形式。活動現場,不少村民踴躍參與。村民王少堅説:“經過前幾年的脫貧攻堅,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改觀。我相信在黨的帶領下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時代楷模、“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從百色山區走出,學成歸來建設家鄉,譜寫了一曲感人的新時代青春之歌。如何將“文秀精神”傳承好?百色市樂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文秀志願服務隊”,創建“文秀先鋒號”,選樹“文秀式好幹部”,吸納志願者2.82萬人。

  “我們依託文秀志願服務站,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助力創建文明城市。”百色市文明辦主任鄧暘告訴記者,2020年7月,百色在全市建立了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秀志願服務隊”,涵蓋教育、衛健、應急、文旅、農業農村、扶貧等行業。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讓志願服務“出新”更“走心”。一系列特色鮮明、高品質的志願服務項目,在廣西各地不斷涌現,“品牌化發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水準不斷提高,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負責人説。

  “今天我的賬戶上又‘存’進了150分鐘。”在梧州市萬秀區富民街道棗衝社區,顧咏梅結束了一天的志願服務工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顧咏梅去年退休後,加入“左鄰右里老友記”“時間銀行”志願服務隊伍,平日裏為高齡老人量血壓、打掃衛生等。

  “參與志願服務,不僅能讓生活內容更豐富,還能獲取志願服務積分,有服務需求時,可以使用這些積分來換取服務。”萬秀區棗衝社區黨委書記肖瑤説。

  這種“以老幫老、以老扶老”的“時間銀行”養老志願服務模式,自2019年在廣西各地啟動試點建設以來,廣受居民歡迎。全區56個試點社區共組建400余支志願服務隊伍,招募14.5萬餘名志願者,服務23.6萬餘名高齡老人,累計存入時間280多萬小時。

  把“話筒”交給百姓

  傍晚時分,象州縣白石村文化廣場上,“夜話小節目”拉開帷幕。“各位大娘大姐,咱們的廣場舞培訓差不多了。大家聽我講講鄉村振興政策,等會兒還有一場精彩電影。”一位志願者説。

  這是來賓市“夜話小廣場”文明實踐活動的尋常一幕。來賓市新圩鄉黨委宣傳委員藍燕介紹,相較簡單的貼標語發傳單,在娛樂中穿插政策宣講,效果更佳。

  “夜話小廣場”以話為主、以樂為輔,按照“文娛活動開場熱身+夜話主講人圍繞主題開講+引導組織群眾談想法感悟+其他文娛活動收尾”順序組織開展活動,形成了“一個主題+多種活動”的“夜話”套餐。

  “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組合拳’在廣場上開展,能提高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推動群眾養成良好學習娛樂習慣,也實現了黨的理論政策宣傳和基層群眾休閒娛樂有效銜接。”來賓市委常委廖長友表示。

  聯繫群眾強互動,文明實踐零距離。廣西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話筒”交給百姓,讓百姓説出心裏話。

  “十多年的舊患,終於拆了,居住環境舒心多了。”梧州市萬秀區富祥社區居民李先生在民心亭內閒聊時吐露心聲。李先生説的“舊患”是碳素廠廉租房小區違規佔道經營的攤販。10多年來,擁堵、臟、亂現象嚴重。社區獲知後,聯合綜合執法組開展整治工作,解決了居民心病。

  “小小民心亭,不僅是居民休憩聊天的活動場所,還是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解決民生問題的場地。”富祥社區黨支部書記郭淼介紹,每月逢“3”日,社區都會在民心亭召開“民聲大家談”交流會,現場徵集居民服務需求,再由“幫一幫護衛隊”一一解決。

  在民心亭“暖心守望角”,張貼著許多居民的殷切心願。“這些心願由專人定期收集,借助互聯網平臺發佈信息,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幫助居民圓夢。”郭淼告訴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居民,可獲得一定面額的“暖心幣”,憑“暖心幣”可兌換相應服務或物品。2019年以來,已發放“暖心幣”2600余人次,帶動轄區內100多名低齡老人及周邊4000多名居民參與志願活動,幫助居民完成微心願2000多個。

  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一片片田地種著芒果、荔枝、龍眼等特色果苗;一輛輛貨車將包裝好的果苗送往世界各地……欽州市靈山縣漢塘村一派生機盎然。

  漢塘村是全國知名的電商村。2017年,村內已有200多家賣果苗的網店,年銷售額達1.6億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然而在過去,村民辛苦培育的果苗銷路不暢,價格低廉,收入甚微。

  “我們由貧到富的轉變,離不開黃忠文的努力。”村民黃得民説。

  手機螢幕前,有10多年網絡銷售經驗的黃忠文,正在直播講解果苗培育技術,為群眾推銷果苗。

  如何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靈川縣以全國“三農”領域標杆網紅人物“巧婦九妹”甘有琴、網絡達人黃忠文和電商“秀荔生活”等為引領,組建15支民間“網紅”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通過小視頻、直播等形式,宣傳和推介當地名優産品1200多次,助推特色農副産品銷售1150多萬元。

  為給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廣西各地不斷提升鄉村文明程度,讓老百姓的口袋和腦袋同時富起來,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嶺頭節是北部灣一帶民間傳統節慶習俗。每年農曆八九月,浦北縣各村屯節日氛圍濃郁。“以前,我們要辦50桌以上的酒席。每次辦完酒席後,一家人都要為‘錢袋子’發愁。”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九梅麓自然村村民榮澤輝説。

  為解決“吃嶺頭”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大吃大喝等問題,九梅麓村村民共同商議制定了“拉黑約定”“道德積分”等一批“文明公約”,對紅白事的規模、菜品禮金、辦理天數、用車數量等做了明確規定。“有了約定,各家各戶都不辦酒席了。”榮澤輝感慨地説。自約定執行後,九梅麓村每年嶺頭節節約費用40萬元左右,紅白事由原來的3天簡化為1天。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指導下,九梅麓自然村利用多項措施推動移風易俗,提升村民自我約束力,激發文明實踐內生動力,結出了文明實踐的纍纍碩果。“村裏能有今天的變化,主要得益於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引領,有力推進了鄉風文明建設。”九梅麓自然村村民理事會會長容興俊説。(光明日報 記者 周仕興 通訊員 韋柔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