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夯實“五個認同”根基 開創民族團結融合新局
2021-10-15 10:19:55來源:人民網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是革命老區、邊境地區,歷來十分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以“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為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向各領域縱深發展,凝心聚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

  作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2020年底實現全區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其中,建檔立卡少數民族脫貧人口376.5萬,毛南族提前實現整族脫貧,瑤、苗、侗、仫佬等少數民族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廣西連續五年在“國家扶貧成效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價“好”的等次,如期兌現了向黨中央立下的“軍令狀”和“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十三五”期間,廣西實現基礎設施新跨越,基本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片片通民航,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車;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全國平均水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30.8%提高到47.9%;各級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全面達標,醫保就醫結算村級全覆蓋,基本醫保參保率97%以上;99%的行政村建有公共服務中心;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6%;4G網絡基本覆蓋全區,5G實現規模商用,所有行政村通廣電光纖。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五個認同”日益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物質基礎更加穩固。

  “五個認同”明顯增強 堅定不移跟黨走

  廣西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壯鄉人民在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發動了百色起義,開闢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並在根據地中積極參政議政。16個縣級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中有13個縣首任主席是壯族幹部,到1930年有25000余名各族子弟參加紅七軍和赤衛軍。

  在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役中,桂北各族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當嚮導、送情報、籌糧食,掩護、收容、救治因傷病掉隊的紅軍戰士。廣西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翻身解放的廣西各族人民進一步弘揚優良革命傳統,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特別是黨的十八以來,廣西堅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作為改革發展的主線,扛起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重責,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繁榮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捍衛邊疆安寧,涌現出“改革先鋒”韋煥能、“時代楷模”黃大年、“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抗疫烈士”梁小霞等一批先進典型,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廣西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産黨的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共有精神家園加快構建 文化共同性明顯增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常態化開展以“感黨恩跟黨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有力增進了各族群眾“五個認同”,加固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四梁八柱”。

  同時,廣西堅持促進各民族文化在傳承保護中交融創新,把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建設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有機結合,著力增強文化共性和包容性。

  加大對各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創造性轉化,推動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柳州螺螄粉等6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發展“劉三姐”文化,打造了一批向全國展示廣西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品牌”。積極將民族節慶、民俗活動打造成文化交流交融的平臺,春節、“三月三”、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已成為廣西各民族共同歡慶的日子,唱山歌、拋繡球、竹竿舞、銅鼓舞、板鞋競速等傳統習俗已轉化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活動。

  廣西還立足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邊關文化、長壽文化等資源優勢,規劃創建銅鼓文化、壯族文化、北部灣漁文化、瑤族文化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進一步滋養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繫緊各民族長期以來心手相牽、親如一家的精神紐帶。

  各民族團結融合 思想隔閡基本消除

  廣西堅持把鞏固發展民族團結貫徹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城市建設等全過程。在易地扶貧搬遷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了16.3852萬戶71.0218萬名建檔立卡群眾;實現全區24314所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2020年全區普通話普及率達85.68%,提前5年達到國家規定目標。

  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動做好外出和流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在廣西,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為常態,“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

  據“七普”數據,廣西由不同民族組成的家庭佔到全區家庭總戶數的42.5%。自1999年以來,“民族關係”一直是廣西各族群眾最滿意的社會發展指標。

  民族治理法治化 制度優勢顯現

  在民族區域自治實踐中,廣西堅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在確保國家法律和政令實施權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

  廣西現有自治區、市、縣三級單行條例和自治縣自治條例35件,各項民族事務納入法治化軌道管理。自治區人大代表和自治區政協委員中少數民族佔比分別達42.3%和30%,有力保障了各民族參政議政的權利。

  廣西堅持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特殊困難及問題的解決。近20年,廣西先後針對不同區域實際,實施了東(蘭)巴(馬)鳳(山)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等系列重大工程;統籌推進沿海、沿江、沿邊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構建“龍頭帶動、區帶支撐、特色鮮明、協調發展”區域經濟新格局,全面改善了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山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的面貌。

  邊疆鞏固安寧 社會和諧穩定

  為解決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邊民既守邊又守窮等突出問題,廣西2000年開始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先後四次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邊境建設大會戰,有效改善邊境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有力推動邊民安居樂業、定心守邊。

  廣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加強邊境安全設施和防控體系建設,實施邊境地區農村基層黨建“強基固邊”和“邊境黨旗紅”行動,積極打造“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長廊”,在全國首創愛國主義教育品牌“國旗工程”,1513個“國旗工程”點(村、社區、街)覆蓋所有陸海疆一線,成為新時代廣西各族人民愛國衛疆的靚麗風景線,涌現出淩尚前、陸蘭軍一家三代堅守國防民兵哨所40年等保家衛國的先進事蹟。 

  根據廣西民宗委資料綜合整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