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
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市公安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的相關人員,圍繞“整治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大力弘揚誠實守信之風”這一主題暢所欲言,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推動南寧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向更高層次邁進建言獻策。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加快建立健全制度規則體系
近年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非接觸”式新型網絡犯罪快速上升,詐騙的方式和手段不斷更新,具有手段的多樣性、行為的隱蔽性、成本的廉價性、傳播的廣域性、犯罪的連續性、後果的難以預測和不可控性等特點。
市民該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市公安局提醒,市民可關注南寧市反詐騙微信公眾號,了解反詐騙知識;做到不輕信、不轉賬、多核實,有任何疑問可撥打96110或者110進行諮詢,市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會向市民作詳細解釋;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啟預警功能,為手機裝上“保護罩”。
“要整治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剷除電信詐騙的毒瘤,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網絡詐騙犯罪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李瑛認為,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規則體系,明確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在公共生活、人際交往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用規則的約束力推動弘揚誠信價值觀;加強制度規則的執行力,依法嚴厲懲治電信詐騙等各類失信行為;加快構建社會徵信體系,讓守信者走遍天下,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進一步強化教育引導,加強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特別是通過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引導每個人自覺遵守規則、踐行誠信。
強化聯合懲戒減少失信行為
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
法院判決不執行是南寧市10個領域突出失信問題整治項目之一。今年以來,我市兩級法院開展涉民生、涉民營企業、涉金融機構、“邕城風暴”等專項執行行動。
今年1—9月,南寧市兩級法院共發佈失信被執行人14286人次,對39678名被執行人發佈限制消費令,共限制乘坐飛機67640人次、高鐵9348人次,罰款3人次,司法拘留15人次,罰款1.7萬元,對不誠信被執行人在徵信方面産生了很大影響,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同時,南寧市兩級法院共受理首次執行案件52145件,執行結案36154件,大批案件被執行人懾于聯合懲戒威力自動履行了法律義務,有力提升了執行案件的質效。
“我市加強部門聯動,與市自然資源局共同建立不動産司法查控平臺,面向全區14個中級法院及海事、鐵路法院開通不動産查控權限,為實現佔比90%的查控業務網上自助辦理提供了‘南寧模式’。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深化網絡司法拍賣,網拍率佔比100%,位居全區前列。”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馬戰峰説。
如何將誠信建設融入創城工作?馬戰峰建議,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針對糾紛主體多元化、訴求複雜化、類型多樣化等,把分散的行政資源、司法資源、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減少失信行為的産生。
加大重點領域治理力度
強化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交通運輸是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作為南寧市10個領域突出失信問題整治項目之一,交通運輸領域失信問題備受市民關注。
“今年以來,我們強化監督檢查,開展行業綜合治理、綜合執法、行業失信問題專項治理檢查行動,對被列入‘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名單的個別交通運輸企業實施約談警示,並將行政處罰失信信息上傳至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組織召開專題培訓會,規範開展信用修復,督促失信企業履行處罰義務,目前共有6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行業經營誠信水準逐步提升。”市交通運輸局公交科科長王仕國説。
王仕國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組織召開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專題會議,專題研究落實誠信建設措施、落實失信道路運輸企業和營運車輛專項治理措施,加大道路客運、危險貨物運輸、出租汽車、安全生産等重點領域治理力度,加強對我市重點區域交通運輸秩序執法整治工作,打造整潔、暢通、有序、優質的交通運輸環境,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好的交通運輸出行服務,助力南寧市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
南寧市道路運輸發展中心計程車科副科長盧俊宏建議,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實行紅黃牌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信用名單;開展出租汽車行業安全生産工作專項檢查、“雙隨機”抽查和年度出租汽車第三方服務品質信譽考核工作,通過行業自律與主管部門監管相結合的創新誠信建設形式,讓行業誠信自律的氛圍愈加濃厚,為乘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南寧日報 記者韋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