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幹部學員在桂林廉政教育基地“禮義廉恥”碑前接受廉政教育。桂林市紀委監委供圖
龍勝各族自治縣紀委監委組織紀檢監察幹部將監督觸角延伸到村寨,傾聽群眾心聲。龍勝各族自治縣紀委監委供圖
龍勝各族自治縣紀委監委聚焦農村安全飲水、道路建設、危房改造等項目,開展專項監督。龍勝各族自治縣紀委監委供圖
近日,東南亞、南亞十國駐華使節在桂林市參加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交流活動,駐華使節們高度評價桂林市在推動民族團結和共同富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桂林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推動民族地區從擺脫貧困向共同富裕邁進,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交流座談會上,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表示。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桂林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自身職能職責,強化監督檢查,以有力監督護航民族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同時,深入一線、走村入戶,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我們必須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層層壓實責任,深入開展監督檢查,確保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桂林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族問題是團結問題、發展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必須要圍繞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法加強民族工作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工作強化監督,及時查處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不擔當問題,自覺擔當起“兩個維護”重大政治責任。
桂林市紀委監委主動作為,協助桂林市委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納入了市委和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納入了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學習課程,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民族團結工作納入專項績效考核,納入黨委(黨組)民主生活會的對照檢查內容,納入巡察範圍,認真開展監督檢查。
“在我們檢查督促下,駐在部門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民族工作巡查考評制度,確保了民族工作、創建工作有組織、有專人、有制度保障。”桂林市紀委監委派駐市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黃江訓介紹,作為派駐統戰系統的專責監督機構,該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派駐監督優勢,開展融入式監督,有力推動了民族工作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駐市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結合季度政治監督清單,對今年市財政安排的300萬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項經費進行跟進監督,確保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穩步開展。針對龍勝各族自治縣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到龍勝開展調研指導10余次,提出意見建議9條,督促市委統戰部和市民宗委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對涉及的2105.8萬元活動資金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確保了該項工作有序推進。
“現在外面的老闆開著貨車進村收各種山貨,我們在家裏就能將咱山裏産的靈芝、香菇、茶葉等土特産賣出去,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抱著‘金娃娃’過窮日子了。”灌陽縣洞井瑤族鄉野豬殿村黨支部書記趙德寶高興地逢人便説。
野豬殿村是洞井瑤族鄉最偏遠的行政村,世代住著瑤族同胞,因居住較分散,交通極為不便,而像這樣的少數民族行政村灌陽縣佔比不少。灌陽縣紀委監委堅持“抓系統,系統抓”的要求,建立工作責任清單,通過“縣紀委+鄉紀委”的模式組成督查組,採取明察暗訪、實地核查等方式,充分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落實到位,確保産業獎補資金按時按質發放到群眾手中,使特色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資源縣河口瑤族鄉蔥坪村坪水屯,駐市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發現,進村道路非常崎嶇、狹窄,只能一輛車通行,到了一年一度的採茶節,車輛只能採用單行線方式進出,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和外地遊客來觀光旅遊。駐市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主動向有關部門彙報相關情況,積極爭取自治區撥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近50萬元,解決了32戶130人通行難問題。
“我們拓寬的不僅是出去的山路,更是我們瑤鄉人民的致富路。”該鄉黨委書記劉丹梅高興地説。
截至目前,桂林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緊扣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強化監督,抓住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使用這個關鍵點,對2016年至2021年獲得的各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0264萬元,涉及的979個實施項目開展專項精準監督,發現問題線索113件,共立案5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3人。
文化是民族賡續的血脈。桂林市紀委監委還抓住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派出督導組深入市直機關和鄉村一線,及時督促各級部門認真做好民族文化搶救、民族節慶扶持工作。其中,《桂北民族叢書》《龍勝紅瑤歷史與文化》《瑤族千家洞在桂林灌陽》《紅軍長征與桂北少數民族》等一批民族叢書順利出版;“壯族三月三”、侗族“祭薩節”“百家宴”“鼓樓文化節”、瑤族“曬衣節”“盤王節”、苗族“大端午歌節”、“七月半歌節”等民族節慶活動得以保護傳承。(廣西日報 廖 斌 粟成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