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桂林市創新打造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
2021-12-20 10:21:4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桂林市創新打造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 民族團結與山水同美

  山水如畫的桂林,各族人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坐落在桂林市秀峰區的東西巷,是明清時期留下的一片歷史街巷。在東巷的2號房屋,有一處“團結和諧”的標誌景觀。當年由於地處交通要道的拐彎處,屋主特意把外墻的墻角做成圓弧形,形成上方下圓的“拐彎抹角”,這樣雖然犧牲了屋內部分使用面積,但方便了來往交通,熙攘往來的人們在這裡見證了穿越歷史時空的和諧與禮讓。

  如今,這份和諧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在繾綣山水畫卷中,民族團結和諧之花開得更加絢麗。

  近年來,桂林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打造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架設起一座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形成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增進了“五個認同”,在城市“住得下、融得進、能發展”。當前,該市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為抓手,著力構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格局,鞏固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局面。

  公共服務同質

  搭建真情服務“連心橋”

  2019年7月,桂林市成立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這是全區最早設立的少數民族服務中心之一。目前,該市建成少數民族服務中心3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聯絡站、諮詢窗口)79個、社區民族之家76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黨支部3個,全市136個社區中都配備有專職(兼職)民族工作幹部,構建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

  每天晚上,位於桂林象山區南門街道竹林社區的“熱合曼美食城”餐館人來人往。走進美食城,52歲的老闆約曼爾·熱合曼和廚師們忙得熱火朝天。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嚴峻形勢下,美食城一度暫停營業,約曼爾·熱合曼不禁發了愁。在象山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的協調下,當地政府採取減免租金、指導建立網絡銷售等措施,幫扶美食城走出困境,生意還增加了不少。

  桂林通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做實做精服務管理,打造了“黨委政府領導、各職能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參與”的民族團結連心橋,推出就業、就學、醫療、社保、租房租賃等便民舉措,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解決漢語學習、職業培訓、就業居住、子女入托入學、婚姻等問題,使少數民族群眾享受均等化待遇和服務。

  約曼爾·熱合曼清楚地記得,20年前他從新疆剛來桂林時語言不通,擺攤好像“打遊擊”,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和街道社區幹部對他進行主動幫扶。剛開始創業時是一個只有3個人的流動攤位,如今創業人數翻了6倍,經營面積拓寬30倍。而今他在桂林買房定居,3個孩子都在附近的公立學校就讀,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幸福而充實。

  “如今日子越過越好,桂林過去對我們來説是‘他鄉’,現在也是我們的家鄉。”約曼爾·熱合曼感慨地説。越來越多的維吾爾族同胞像約曼爾·熱合曼一樣來到桂林發展。截至今年8月,桂林市有維吾爾族同胞開的燒烤鋪66家、玉石店2家。

  把外來少數民族同胞當成親人一樣看待。據統計,僅2020年,該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外來少數民族群眾解決租住住房100多次,尋找工作租賃攤位30起,落實子女上學20起,幫助少數民族同胞維權3起,調解糾紛10起。在城區,每個社區都設立“愛心站”等平臺,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走訪慰問困難少數民族群眾家庭,讓大家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法治保障同權

  走出社會治理新路子

  針對一些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城市後不能很好適應城市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問題,桂林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少數民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規定,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近日,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聯合城區民宗局,邀請民政、教育、市場監督管理、環保及城管等政府職能部門,召開了“為少數民族群眾辦實事”聯席會議。

  “我們定期收集群眾訴求逐一分析研判,找準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逐項解決落實,做到小事馬上辦、大事重點辦、難事協商辦,打開了為民服務的新通道。”服務中心負責人馬世文説。

  通過不斷探索,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建立了“雙網格長”“雙向管理”“多部門聯席會商”“社會各界參與服務”四項機制,並得到推廣。7名熱心公益的少數民族群眾擔任市內各城區網格長,與社區幹部密切配合,建立了“共聽民意、共訪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憂”的聯合管理模式。少數民族輸出集中地政府還派駐工作人員到服務中心參與“雙向管理”,實現了原籍地與居住地聯合、服務管理無縫對接。

  此外,服務中心成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小組,派駐公益律師提供免費諮詢,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我們把維護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納入法治化軌道。今年以來共幫助調解矛盾糾紛11起,線上線下諮詢的就更多了。”該中心的公益律師韋肖介紹。

  今年8月,維吾爾族群眾圖爾貢·熱合曼因疫情原因生意不太好,打算提前終止租房合同,與房東産生了不同意見,來到中心尋求幫助。中心及時啟動人民調解工作程式,召集雙方到中心詳細了解事情經過和雙方訴求。經多次做工作,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矛盾得到了圓滿解決。

  近年來,桂林市著力提升民族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準,未發生因民族關係引發的重大事件,有效維護了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像桂林山水那樣和美。

  精神家園同建

  開設充電學習“大課堂”

  “通過語言學習和技能培訓,幫助我和桂林當地人更好地交流,把生意做得更好。”在七星區花鳥市場賣和田玉的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此前在社區“石榴籽課堂”報名參加了培訓。他説:“桂林山水好、空氣好、人更好,我想在這裡養老。”

  針對少數民族同胞融入城市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以語言為突破口,開設“石榴籽課堂”,組織少數民族同胞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強技能培訓,讓大家每週參加“一課一歌一電影”,做到“三講二學一唱”(三講:宣講黨史、愛國主義、民族政策;二學:學法律法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就業技能;一唱:唱紅歌),累計培訓人數達3500余人次,使中心成為黨的政策“宣講站”、知識技能的“充電站”,讓愛黨愛國的精神根植于各族群眾心中。

  七星區辰山小學語文教師唐金玉,在中心負責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已有兩年。“學員們淳樸熱情,每週1個小時的培訓,學得十分認真。有的學生剛來時還不敢與人交流,通過學習培訓不光能與本地人流利交談,還能提筆用漢字寫菜單記賬。”

  七星區的維吾爾族網格長艾克木·奧散説:“‘石榴籽課堂’讓我們的通用語言文字水準有了很大提升,能夠順利與本地人交流了,桂林話也能聽得懂了,簡單的還會講了。”交流順暢了,歸屬感也更強了。艾克木·奧散告訴記者,他現在有一個目標,希望這兩年賺了錢,能在“第二故鄉”桂林買房安居。

  社會和諧同創

  奏響融合發展和諧曲

  享之以情,還之以美。

  在桂林,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感情越來越深厚。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城市後,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配合”到“參與”、從“你們”到“我們”的行為和角色轉變。大家積極參與管理社區事務,增強了“我是社區主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近日,桂林市政法委、桂林市見義勇為促進會發出公告:穆太力普·庫爾班、麥麥提圖爾蓀·伊敏、托合提麥麥提·伊米提3名來自新疆墨玉縣的維吾爾族同胞,獲得“2020年度桂林市見義勇為先進群體”榮譽表彰。

  2020年8月31日晚,一輛皮卡車行駛到桂林市安新南路突然起火,周圍人多樓密,且距離加油站只有20余米,情況十分危急。在附近開烤肉店的穆太力普·庫爾班與兩名員工從店內操起滅火器,拎著兩大桶水,冒著生命危險衝向皮卡車滅火,並及時勸導疏散圍觀群眾,直到消防救援人員趕到完成處置。

  穆太力普·庫爾班也是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的一名網格長,他説:“感謝服務中心給我們進行了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讓我們懂得如何逃生自救,還可以應對突發情況幫助他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桂林市各個社區的少數民族群眾組織志願者小分隊協助抗疫工作。在七星區居住的阿不來提、艾力江、艾克木等6名維吾爾族志願者,到屏風花園、澳洲花園,協助物業及社區人員加強值守。阿卜杜力艾克木·艾依提等人連夜烤了300個馕,並特意在烤馕上拼出“中國加油”字樣,送給奮戰在一線的執勤民警。約曼爾·熱合曼等多位維吾爾族同胞踴躍給醫護人員捐款捐物。

  桂林市建好文化平臺,城鄉90個“同心文化廣場”成為各族群眾開展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全市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組織舉辦山歌王爭霸賽、民族體育炫、民族書畫攝影展、鄰裡節、百家宴、民族美食節等活動,加深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此外結合旅遊城市的特點,開展創建活動進景區進景點,將民族理論政策、民族風俗、民族文化融入景區景點佈局和景區介紹。

  “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馬世文説,前不久,七星區少數民族服務中心組織多名壯、維吾爾、苗、回等民族同胞,到雁山區草坪回族鄉開展交流活動,慰問村中五保戶和老黨員,各族兒女共同品嘗特色美食,載歌載舞。

  “我們致力於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做到與桂林山水同美,全面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桂林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主任楊海芬説。(廣西日報 記者 李 耿 覃文武 廖志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