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深入實施健康惠民工程護航百姓健康
2022-01-26 11:15:18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築牢健康基石 做好民生答卷——我市深入實施健康惠民工程護航百姓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不斷提高……2021年,面對全民健康這道“課題”,南寧市聚焦基層衛生服務領域短板和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急難愁盼”問題,深入實施健康惠民工程,推動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將關乎群眾健康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廉潔的醫療衛生服務,創造更多健康福祉。

  硬體建設擴容增“質” 社區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白沙路學校附近的邕江江畔,一套二代智慧室外健身路徑器材頗受運動愛好者青睞。常常鍛鍊的王大爺更是對此讚不絕口:“政府在公共區域增設智慧健身器材,不僅方便群眾鍛鍊,還引導大家科學鍛鍊,實實在在為群眾做了一件好事。”

  據了解,二代智慧室外健身路徑器材是一代室外健身路徑器材的迭代升級,具有運動數據顯示、運動數據採集、節能環保等特點,使用者在運動時可查看運動數據,了解運動時間、速度、熱量消耗等信息。器材採用太陽能供電方式,還可為使用者在夜間鍛鍊時提供照明,節能環保。

  2021年,市為民辦實事服務群眾健身項目為各縣區、開發區的公園、街道、社區、街頭綠地、行政村新增或更換40套全民健身路徑器材,其中30套為一代健身路徑器材,10套為二代健身路徑器材,逐步滿足群眾休閒健身需求。

  除了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體育設施,我市還將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健康惠民工程,為市民健康護航。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條件好、服務也好,一些小病在這裡就能解決,真正讓我們百姓得到了實惠。”青秀區金洲社區的李阿姨對記者説。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醫療衛生體系的“網底”,是服務居民的前哨。自2018年以來,我市連續4年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2021年,南寧市新建1個、購置1個、改擴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併為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基本醫療設備,進一步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改善群眾就醫環境。

  “南寧市逐步解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偏少、服務半徑過大、服務人口過多的問題,實現了每個街道辦轄區或每3萬—10萬人口設置一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劉文波介紹。目前,南寧市有已開業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129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9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15分鍾醫療服務圈逐步形成,基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高。

  關愛項目拓展增“值” 特殊患者幸福感更可持續

  “精神疾病的救治是一個需要終身服藥的過程,如不及時診治會加重病情,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主任劉敏東説。

  在2021年南寧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中,我市開展特殊患者救治項目,關心關愛特殊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為登記在冊的生活困難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提供精神病治療藥物,進一步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提升患者和照料者的心理應對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為保證困難特殊患者不掉隊,我市還為生活困難肺結核病患者免費提供包括胸片、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護肝藥等在內的治療服務,強化結核病患者發現報告、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服務等全環節管理,有效減少結核病患者就診和診斷延遲的現象,控制結核病疫情,降低社會危害,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2021年,南寧市為生活困難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治療分別達4182例、1195人;患者按療程服藥後病情穩定率達97.12%、94.21%。

  院前急救優化增“智” 人民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

  院前急救服務體系是衡量一個城市社會安全保障與應急救援反應能力和急救醫療水準的重要標誌。

  最近,熱愛運動的市民羅海飛在人民公園鍛鍊時,發現在公園遊客中心新設置了一個急救小屋,小屋內放置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及一批急救設備物品。“我們在公園內活動,如出現意外可第一時間獲得急救資源,就近得到更快地救治,安全感更強了”。

  “心跳驟停搶救最佳時間在4分鐘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黃金救援4分鐘’,心跳驟停後能否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電擊除顫等急救措施,是心臟能否恢復自主跳動的關鍵。”南寧急救醫療中心副主任唐連家説。2021年,依託為民辦實事項目,我市在地鐵站、公園、商場、社區等部分人員密集場所建設6個急救小屋並投放18個AED及一批急救設備物品,6處還各組建1支不少於10人的自救互救隊伍,自救互救隊員均受過急救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公眾急救—院前急救—院內急救”三級橫向急救體系進一步完善。

  中醫藥惠民生增“治” 基層百姓盡享優質中醫藥服務

  提升基層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是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生命之源、力量之基。我市把中醫藥發展作為護佑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來抓,2021年,南寧市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二期),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中醫骨幹達933名,為400間鄉村衛生室配備中醫診療設備,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我們採取‘理論培訓+臨床實踐培訓’的方式,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加強基層醫生的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熟練掌握推拿、艾灸、拔罐、穴位貼敷等中醫藥技術,促進基層醫生使用中醫藥方法防治基層常見病、多發病。”南寧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科科長周紅明介紹,今後將繼續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特色優勢,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進一步滿足基層人民群眾對於中醫藥的需求。

  “健康事關每一位市民,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將以‘健康南寧’行動為抓手,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持續優化健康為民服務舉措,切實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健康福祉。”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琳珊表示。(南寧日報 記者吳青華 韋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