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百色:醫療生活物資充足 市場秩序平穩有序
2022-02-11 10:06:4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通報最新情況 百色:醫療生活物資充足 市場秩序平穩有序

  2月10日20時,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在百色市召開。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我區形成上下聯動、協同作戰、統籌推進的運行機制,高效協調開展各類物資收儲、調配及調撥工作,目前,自治區、百色市和區市縣三級的醫療和生活物資儲備充足,百色市生活物資供應充裕,價格總體平穩,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充分、調配暢通,可以滿足防疫需求。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全面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西工作組的指導意見,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通過強化指揮調度、封控管控、核酸檢測、流調管控、物資保障、社會輿情疏導和管控、全力救治病例等措施,堅持“做嚴一線、做實二線、做強全線”,以更強的緊迫感、更強的措施、更高的效率開展疫情處置工作,全力以赴遏制、阻斷疫情傳播擴散。

  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百色市疫情處置聯合指揮部宣傳組組長、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龐軍介紹,連日來,我區上下舉全區之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輪疫情防控工作,在百色市成立自治區、市、縣三級疫情處置聯合指揮部,在德保縣成立三級指揮部,建立扁平化、例會制、統一協調、高效運轉的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實行三個“不進不出”管理措施,統籌抽調醫務人員、移動核酸檢測車、移動方艙和氣膜方艙實驗室支援百色市,全面開展核酸檢測,目前每日最高檢測量已達到67.2萬單管的檢測能力,能滿足百色市全域疫情防控檢測需要。此外,統籌調集專業隊員組建聯合流調隊伍,精準快速開展流調溯源、轉運隔離等工作,全力開展病例救治,百色市已啟用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東分院作為定點救治醫院,床位1000張。截至2月9日24時,本輪疫情百色市累計開展核酸檢測採樣483.43萬人次。

  自治區百色市疫情處置聯合指揮部物資保障與市場秩序分指揮部指揮長、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許瑾介紹,我區已建立起14個設區市市本級和70個縣(市)全覆蓋的醫療防疫物資政府儲備,形成自治區、市、縣三級聯動的醫療防疫物資儲備體系,總儲備資金規模超過9.2億元,各類醫用口罩設計産能超過4500萬隻/天,自治區、百色市和區市縣三級的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充裕,可滿足全區疫情防控需求。目前,全區儲備稻穀193.76萬噸、大米10.16萬噸、食用油19.13萬噸,糧油儲備可滿足全區市場供應為120天,各類重要生活物資儲備充足,可隨時調動支援百色市場供應。百色市儲備成品糧637噸、稻穀8.3萬噸,可以滿足全市30天以上的市場供應。

  為暢通運輸渠道,我區建立綠色保供通道,累計發放3200余張緊急貨物運輸車輛通行證,有效保障百色疫情防控緊急物資進城下鄉。當前,百色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總體保持穩定供應。

  自治區百色市疫情處置聯合指揮部物資保障與市場秩序分指揮部副指揮長、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麥貴富介紹,我區在百色織密生活物資監測、生活物資供給、生活物資調運、生活物資銷售、價格監測預警“五張網”,將市場監測工作由德保縣擴大到百色市12個縣(市、區),要求各縣(市、區)嚴格執行“異常波動報告”及“零報告”制度,建立由自治區級成品糧儲備企業、應急食用油庫點、萬頭生豬養殖場、萬畝以上蔬菜種植企業、萬羽以上肉禽養殖場等共110家企業組成的應急保供物資網,建立健全重要物資供應綠色通道,設置生活必需品應急投放網點,依託各大超市門店開展生活必需品貨源組織調度工作,通過對重要生活必需品價格日監測,分析預測價格走勢,為價格調控監管提供服務。據2月9日市場監測情況顯示,百色(含各縣市及城區)大米、花生油、豬肉等9大類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市場秩序正常。

  據悉,我區近期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所有病例均處於同一傳播鏈,據中國疾控中心比對,與1月31日疫情奧密克戎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2月9日中午12時至2月10日中午12時,全區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2例,均在百色市,其中德保縣8例、靖西市4例。截至2月10日中午12時,全區累計報告本輪疫情本土確診病例192例,其中德保縣170例、靖西市15例、右江區3例、田陽區2例、隆林各族自治縣1例、平果市1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在南寧市江南區。192例確診病例中,普通型90例,輕型102例,所有陽性人員均已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目前病例情況穩定。(廣西日報 記者/淩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