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雙季稻主産區項目縣建設水稻秸稈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範區600畝以上,形成水稻秸稈離田利用産業帶
■推進甜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和肉牛、奶牛、肉羊産業協同發展
■擴大秸稈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覆蓋面
■在藤縣和富川瑤族自治縣探索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為抓手的農業減排固碳試點
記者從3月8—9日召開的全區農業生態資源環境保護技術培訓班上獲悉,我區將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春季行動,持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在水稻主産區,按照“早稻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晚稻秸稈機械打捆離田”的思路,突出培育扶強秸稈收儲利用主體、打造本地明星利用企業,指導雙季稻主産區項目縣建設水稻秸稈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範區。到年底,每個項目縣建設水稻秸稈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範區600畝以上,建立至少1支以上秸稈離田隊伍,培育年利用秸稈5000噸以上企業2—3家,打造1個以上千萬元産值的優勢特色産業,基本實現水稻主産區域全覆蓋,形成水稻秸稈離田利用産業帶。
在玉米主産區,推進甜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以肉牛、奶牛、肉羊等規模養殖基地為依託,推進畜禽養殖示範區建設,推動秸稈飼料化利用和肉牛、奶牛、肉羊産業協同發展,每個項目縣培育年秸稈飼料化利用量2000噸以上的規模養殖主體4個以上。
擴大秸稈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覆蓋面。2022年國家或自治區財政支持項目縣、原先已試行機制的縣(市、區)均開展試點,每個市至少建立3—4個試點(所轄縣區小于或等於4個的市至少建立2個試點縣),實現全區各市全覆蓋。
在2022年已安排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藤縣和擬安排第二批資金項目的富川瑤族自治縣,探索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為抓手的農業減排固碳途徑,創建農業減排固碳試點。(廣西日報 記者/陳靜 通訊員/楊德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