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梧州加快文旅産業融合步伐
2022-04-26 10:28:1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深挖特色資源 做好“三篇文章” 梧州加快文旅産業融合步伐

  六堡茶製作技藝被列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並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龜苓膏製作技藝成為梧州市第三個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大型壯劇《蒼梧之約》獲廣西最高文藝獎銅鼓獎;入選“中國康養旅遊城市百強榜單”……4月21日,在2022年梧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工作會議上公佈的這些成績單,為該市持續做好文廣體旅各項工作提振了信心。

  今年一季度,該市文旅部門統籌謀劃建設40多個文旅項目,已完成自治區層面重大文旅項目投資8847萬元。

  今年,梧州市將按照自治區賦予的新定位新要求,緊緊圍繞建設西江生態旅遊帶龍頭城市的目標,以申辦第六屆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為契機,繼續深挖嶺南文化資源和突出生態優勢,不斷提升旅遊發展環境,做好“紅色”“共融”“綠色”三篇文章,加快文旅産業融合發展。

  A 傳承“紅色” 賡續光榮血脈

  “這裡就是周恩來同志當年所住的客房位置,也是秘密會議召開的地方……”近日,梧州市大同酒店舊址講解員正耐心地為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述著中國共産黨在廣西播下第一顆“紅色火種”的歷史故事。

  近年來,該市深入挖掘梧州在廣西黨史上的“18個第一”紅色資源,高品質完成了大同酒店舊址等43個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修繕工作,推出了1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為各地黨員群眾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優質資源和服務。

  同時,開展“打卡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創新開設沉浸式課堂,創作推出紅色經典沉浸式演出54場。通過聆聽紅色故事、先烈事跡,在實地、實景中引導黨員幹部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在全區僅4人入選全國紅色旅遊100名五好講解員培養項目中,該市博物館1名講解員入選。

  此外,該市憑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以廣西第一個黨支部的革命歷史為素材,融合獨特的壯劇音樂、梧州粵曲、交響樂和咏嘆調等音樂形式,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等出品的大型壯劇《蒼梧之約》,獲得了廣西最高文藝獎銅鼓獎;系列紀錄片《紅色豐碑》入選廣西當代文藝創作工程扶持項目,粵劇《抉擇》獲廣西劇展最高獎桂花金獎。據統計,2021年,該市紅色旅遊共接待遊客2671.16萬人次。

  B 借力“共融” 強塑嶺南品牌

  “下周我們還來滑雪!這裡太好玩了!”4月23日,已是第5次到雪立方冰雪世界體驗的楊曉辰小朋友,剛結束滑雪活動,就興致勃勃地和同學定了約。這是該市啟迪鴻星合景冰雪小鎮的雪立方冰雪世界項目,也是梧州統籌推進三總府文化旅遊博覽區等8個自治區層面重大文旅項目之一。據悉,該市2021年完成了計劃總投資的173.24%。

  “我們多次開展‘同飲西江水 同築粵桂情 同心跟黨走’等共融活動。”萬秀區文化館館長陶燦在工作會議中交流時説,該館先後5次與廣東肇慶市封開縣文化館開展活動。這是該市持續推動文化東融、文化融通的生動一例。

  該市以“1+3+4+5”文旅融合發展思路,集中資源把騎樓城、三總府打造成嶺南歷史文化符號,融入民國風情元素,建設新式騎樓街區;籌建粵劇、粵菜博物館,打響梧州“嶺南文化”“粵文化”名牌;推動梧州加快打造成為嶺南歷史文化體驗地,“走出去,請進來”,推動文旅發展向東融。

  C 發展“綠色” 推進茶旅融合

  “明年一定要提前來體驗採摘社前茶。”近日,從廣東來到蒼梧縣六堡鎮的李芳女士即將結束單位組織的療養活動,她意猶未盡,這是她第一次體驗採茶、炒茶、品茶、逛茶園、進茶廠、住茶莊園等茶旅融合的“沉浸式”旅遊。依託豐富的六堡茶資源,蒼梧縣將旅遊體驗融入茶産業的各個環節,推出了集茶文化體驗、茶船古道文化體驗等主題豐富、形式新穎的茶旅融合體驗産品。

  為“共融”延伸鏈條,講好“綠”的故事。該市積極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茶旅康養融合新業態,重點推進摩天嶺六堡茶海、蒼梧縣六堡茶特色小鎮旅遊區、黑石山茶文旅綜合體、六堡山坪瑤鄉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六堡鎮出梨埠鎮過木雙鎮經東安江、賀江至西江的“茶船古道”茶文旅休閒項目;以蒼梧縣六堡鎮為核心,延伸到“茶船古道”沿線旅遊景點,接駁“賀江碧道”,加強茶旅區域合作,打造六堡茶文化之旅。開發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旅遊産品,提升健康養生度假旅遊氛圍,打造中國六堡茶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

  此外,該市還將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擦亮“嶺南風情、茶船古道、紅色搖籃、名人文化”四張名片,講好“山、島、江、湖、茶”五個故事,為加快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貢獻力量。(廣西日報 記者 夏曉雲 通訊員 黃 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