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分”出綠色新生活 為城市文明添彩——南寧市縱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新臺階
小區優化垃圾投放佈局,實行督導員現場指導,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積極探索開展“綠色交換”等活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隨著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縱深推進,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變著市民的生活習慣,逐漸成為新風尚。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社會文明水準。2018年以來,我市在建成區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形成了“大分流、小分類”的工作模式,構建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建立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
南寧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聚焦垃圾分類各環節,高品質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我市先後編制印發《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專項規劃》《南寧市環衛設施專項規劃(2016—2030)》《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十四五”發展規劃》《南寧市循環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為全市推行垃圾分類提供頂層設計。
2020年8月1日,《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頒佈施行。《南寧市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獎勵暫行辦法》《南寧市生活垃圾處理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南寧市居住區生活垃圾投放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指導意見》《南寧市農村廚余垃圾就地就近處理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南寧市農村可回收物分揀站建設指導意見》等60余份相關配套政策文件得到有效執行。
無論是城市的管理者還是普通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歸根到底要靠社會合力。我市著力構建六級責任人制度和五級聯動機制,按照屬地管理、“管行業必須管垃圾分類”的要求,壓實各縣(市、區)、重點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形成“市級高位統籌、縣區政府負責,市區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南寧搭建起全市域統籌、全體系搭建、全過程監管、全社會帶動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基層社區治理創新釋放強大動能
生活垃圾分類涉及家庭和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我市不斷掀起垃圾分類宣傳熱潮,激發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熱情,將綠色文明意識逐步轉換為自覺行為。
“現在大家都自覺將廢棄物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裏,蒼蠅、老鼠少了,居住環境更整潔了。”盛天茗城小區居民黃川感慨道。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大力推進,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像黃川一樣,既是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又是宣傳員,更是受益者。
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工程。我市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體制機制,注重發揮社區黨組織統籌作用,開展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推進社區黨建與各領域黨建共商共治。廣大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立足實踐,從身邊做起,用實際行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積極加入“機關黨員”志願服務隊,婦女志願者積極加入“環保媽媽”志願服務隊,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桶邊督導、宣傳培訓等志願服務。
目前,南寧市已建成26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讓群眾“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進一步強化了生活垃圾分類意識,逐步實現從“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轉變。
閉環處置打造“綠色”鏈條
垃圾分類後,回收處理是關鍵。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市全力打造生活垃圾閉環處置體系,打造垃圾回收處理“綠色”鏈條。
在前端投放方面,持續將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和投放設施改造升級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城建計劃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推進;在居住區分期分批推進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目前已完成657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的改造。
在中間收運方面,配置廚余垃圾收運車158輛、可回收物運輸車183輛、有害垃圾收運車19輛、其他垃圾收運車1820輛,建成1座大型垃圾轉運站、54座中小型垃圾轉運站、6個可回收物分揀中心、53個標準化可回收驛站、10個有害垃圾貯存點、3個大件垃圾處理中心。
在末端處置方面,建成日處理能力4250噸的其他垃圾焚燒處理終端,日處理能力1750噸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日處理分揀、消納能力2500噸的可回收物資源利用企業,日處理能力125噸的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和日消納能力530噸的有害垃圾處置企業,基本滿足全市各類生活垃圾分類全量處理需求。
垃圾分類工作要久久為功,下一步,我市將聚焦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在加快補齊設施短板、提高廚余垃圾分出率和加快農村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南寧日報 記者馮梓劍 通訊員覃巾玲 曠湘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