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 綠了山川富了民
2022-11-09 09:12:1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韋歡責編:趙銀平

廣西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 綠了山川富了民

  百色市田陽區百育鎮百鸞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打造有岸、有花、有景的休閒綠色走廊。

  山谷裏柑橘樹整片、坡嶺上綠樹成林、青山腳下碧水潺潺、金色田野上稻浪滾滾……秋收時節,壯鄉到處風景如畫、鄉愁無限。

  近年來,廣西各級水利部門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全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水土流失系統治理,改善項目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

  經過治理,全區水土流失強度明顯降低,林草植被覆蓋率明顯提高,環境改善,生態向好,昔日的瘠坡荒地變成百姓安居樂業的沃野良田,八桂錦繡大地上,處處是“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迴響。

  落日熔金,遠山含黛,小橋流水民居相映成趣,400畝小番茄紅滿枝頭,黃昏時分的百色市田陽區百育鎮百育村籠罩在一片寧靜安祥中。

  然而往昔,由於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嚴重制約了農、林、畜以及副業的發展,曾經的百育村山禿、水濁、土瘦、人窮。

  “下點小雨,水就裹著土從坡上衝下來,致使田地積水,我們只能種兩季的水稻,一畝整年下來除去成本基本沒有什麼效益。”百育村村民農敏神説。

  治理水土流失迫在眉睫。2021年3月,百色市田陽區百育鎮百鸞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對地勢較高的山地、坡地進行封禁治理,涵養水源;根據地形地貌特徵,因地制宜,打造有岸、有花、有景的休閒型小流域農村示範精品,同時,配套實施村屯綠化亮化工程,提升人居環境。

  “項目實施以後,治理了將近1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每年新增保水量約20萬噸,保土效益1萬多噸,可改善耕地面積近1萬畝,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是每年141萬元。”田陽區水利局總工程師黃克説。在水治引領下,當地種植結構調整,百育村蛻變為美麗幸福鄉村。

  環境好了,人們對待環境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改種番茄,一畝産量可以達到五六千斤,行情好的話,除去成本,畝均收入1萬到1.1萬元。”農敏神相信,只要勤勞肯幹,守著綠水青山一定能收穫金山銀山。

  水保惠民生。水土流失系統治理不斷厚積廣西“綠色家底”,不斷增進百姓“綠色福利”。

  從荒山石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融水苗族自治縣永樂鎮毛潭村的變化同樣讓人感嘆不已。

  毛潭村四面環山,屬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零散的地塊只能種甘蔗,路不通運輸成本高,一噸甘蔗只有500元左右收成。”村民成乾記憶猶新,以前由於收成不好,村裏很多年輕人只能撂荒耕地外出打工。

  2016年底,自治區水利廳在毛潭村著手實施小流域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公頃,美化水源,建設水渠和排污溝,修機耕路,硬化道路。

  當地出臺“先建後補”政策,把治理水土流失與發展小流域經濟結合起來,在資金、技術上給予幫扶,引導群眾開發種植經果林,打造“田成方、路相連、渠暢通、水到田”的現代農業基地,走生態富民綠色發展之路。

  經過合力治理水土流失,永樂鄉的脫貧村——毛潭村四週山坡“披綠”,1300畝荒地種上了優質高産柑橘林,每年産生直接經濟效益600萬元。

  “通過發展柑橘産業,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一年可以增長39萬元,同時群眾也可以到柑橘園務工,我們村今年人均收入預計超過1.5萬元。”自治區水利廳駐毛潭村“第一書記”董禮明説。

  2016年以來,融水共投資5395.17萬元,實施了15個水土保持項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5平方公里,讓10個鄉鎮16個村23091人受益,其中脫貧人口3176人。

  作為全國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分佈面積廣、危害程度大、流失類型複雜,是廣西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之一,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問題為導向,廣西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工程、植物、生態自然修復等多措並舉,整體性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水土流失系統治理;同時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水土流失治理與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産業、改善人居環境有機結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水利部門共投入26.82億元用於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365平方公里,有效推動全區水土保持率提升到84.01%。這十年是我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為廣西高品質發展注入了綠色發展新動能。

  如今,一批批讓群眾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猶如星星之火,點亮了八桂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目前,我區水土保持工作已進入攻堅克難階段,共有70個水土保持項目正全力推進。自治區水利廳水土保持處副處長瞿翼表示,將繼續依法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力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期,我區的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4.7%。水土流失治理步履不停,治山治水換來青山綠水,新時代美麗廣西的壯美畫卷愈發鮮艷。(廣西日報 記者 周 映  通訊員 黃建義  實習生 王 磊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