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海絲首港景區,孩子們用畫筆現場繪製絲綢之路畫卷。
2021年12月22日,信仰的力量——“走讀廣西”圖書館之夜在廣西桂林圖書館舉辦。
2020年,全國首家高鐵讀書驛站——廣西高鐵讀書驛站(欽州)在欽州東站候車廳落成使用。
編者按
2020年,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堅持創新發展,從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融合入手,率先在全國提出並開展“走讀廣西”系列活動。
“走讀廣西”以公共圖書館等各級公共文化場館為依託,發揮館藏資源和地方文化旅遊資源優勢,邀請讀者遊客、專家學者等參與,線上線下開展內容豐富的文化旅遊活動,實現機制、內容、形式、宣傳等多方面創新,有效促進了全區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
截至2022年6月,“走讀廣西”活動舉辦了近千場次,遍佈廣西14個設區市,參與的群眾超過1000萬人次。“走讀廣西”的成功實踐,引發廣泛關注,上海、廣東、浙江、海南等省市紛紛跟進,推出相關活動,“走讀”風靡大江南北。
2022年11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2021年度文化和旅遊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名單,“走讀廣西”——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新模式榜上有名。
做好頂層設計
機構改革之後,“詩”與“遠方”如何融合發展?“我們從公共服務切入,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推出‘走讀廣西’活動,讓人們在旅行時接受文化熏陶,感受書香魅力。”自治區文旅廳公共服務處處長何曉萍介紹。
2020年4月23日,“走讀廣西”序幕正式拉開。一群讀者從廣西桂林圖書館啟程,前往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參加“走讀廣西·桂林之旅”。這一活動首次把閱讀推廣活動辦到景區,邀請文史專家在線開展戶外直播講座,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沉浸式解讀“喀斯特”的故事,邀請攝影專家以景區風光為素材進行現場教學,成功實現“走”與“讀”的融合,社會反響熱烈。
“走讀活動改變的不只是閱讀方式,也提升了旅遊的內涵,目前,戶外走讀活動是廣西桂林圖書館報名最火爆的讀者活動之一。”廣西桂林圖書館館長鐘瓊説。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是“走讀廣西”活動的頂層設計者。該廳積極構建“部門統籌,層級聯動,資源整合”機制,以自治區圖書館、廣西桂林圖書館等省級公共文化機構為引領,聯動全區各級公共圖書館,“自上而下”統一主題、主線,有效整合場館和景區、讀者和遊客、文創和旅遊紀念品等資源和要素,推動“走讀廣西”活動持續有序開展。
2021年起,自治區文旅廳聚焦“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喜迎二十大”主線,連續兩年制定並印發《“走讀廣西”系列活動實施方案》,開展“黨旗高高飄揚·走讀廣西”“奮進新征程·走讀廣西”等系列活動,推動“走讀廣西”品牌化、規模化、模式化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巫志南認為,“走讀廣西”以閱讀服務社會化、常態化、生活化為基本方式,持續聯動全區開展線上線下活動,深化了文化和旅遊融合,推動了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優質均衡發展,有效帶動全域城市鄉村特色文化傳播及服務創新。
創新活動內容
“走讀廣西”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全區聯動開展主題展覽、常態化舉辦研學活動、推出文化旅遊特色項目等,在活動內容上不斷創新,內涵日益豐富。
全區聯動開展主題展覽。在全區各級公共圖書館同步舉辦“走讀廣西 八桂美圕”展、“百年崢嶸 紅圖巨變”——廣西公共圖書館發展掠影暨最美閱讀瞬間攝影作品聯展等主題展覽,集中展示廣西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成就,線上線下參與人數眾多。
常態化舉辦研學活動。2022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廣西人遊廣西·繪本走讀之旅”系列活動在南寧、北海、欽州等多個城市同步舉行,吸引眾多家庭參與。5月28日,在北海海絲首港景區,孩子們通過北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自主研製的海絲智慧棋重走了海上絲綢之路,用畫筆現場繪製了絲綢之路畫卷,還在“海絲首港閱時光”繪本分享會上講述繪本裏的故事,氛圍熱烈。
“開展這樣的活動,能讓孩子進一步了解海絲文化,更熱愛閱讀。”北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姚小玲表示。
創新推出文旅特色項目。全區各地因地制宜,將特色文旅活動融入“走讀廣西”。桂林開展了山水之旅、紅色之旅以及尋訪原生態傳統古村落等活動;柳州借助“走讀廣西·聽見柳州”有聲故事平臺講述柳州故事。這些特色項目與“走讀廣西”活動相得益彰。
去年12月22日—24日,“走讀廣西”開啟追尋中央紅軍足跡的“湘江戰役之旅”,遊客來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通過實景式、沉浸式“深閱讀”,全面、系統地了解湘江戰役和紅軍長征的整個歷程,大家紛紛表示希望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走讀廣西’將黨史學習、紅色文化、清廉文化等主題教育融入活動全過程,讓廣大讀者、遊客在研學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厚植家國情懷。通過舉辦各類文旅活動,進一步擦亮了當地的文化旅遊品牌,成效突出。”何曉萍説。
拓展走讀渠道
“走讀廣西”啟動以來,廣西各級文旅管理部門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齊心協力,積極結合線下、線上,利用高鐵、自駕等方式,拓展“走讀廣西”活動的開展。
開展高鐵“走讀”之旅。2020年,全國首個“高鐵讀書驛站”在欽州東站落成,“走讀廣西·閱動欽州”活動開啟,“車上閱讀、下車歸還”的旅行閱讀生活成為現實。“我從南寧高鐵讀書驛站借了一本書,到站了再歸還,看著一路風景,讀著心儀的書,感覺太好了。”南寧市民張先生説。
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認為,建設高鐵讀書驛站是廣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全民閱讀的創新舉措,為我國優化公共文化設施佈局、提升公共文化空間品質開闢了新天地。
開展自駕“走讀”之旅。2021年,“黨旗高高飄揚——廣西人遊廣西·走讀南國抗戰之旅”活動在南寧、來賓、崇左3市開展,首次將“廣西人遊廣西”旅遊IP與“走讀廣西”文化IP進行有機融合,推動公共圖書館與旅行社合作,實現自駕遊與“走讀”之旅的融合發展。
開展線上“走讀”之旅。2021年,廣西17家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聯合策劃,發佈“走讀廣西”城市主題系列趣味推文,內容緊扣各地風景名勝、民族風情、歷史文化、非遺等資源,集趣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點擊量屢創新高。2022年春節期間,廣西各級公共圖書館與群眾藝術館(文化館)聯合策劃,發佈“大年就在GUO裏過”系列推文,帶領大家唱八桂大歌、品壯鄉美食、賞廣西美景,受到廣泛關注。
加大宣傳行銷
“走讀廣西”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創新宣傳方式,品牌效應不斷擴大,社會美譽度不斷提高。
合辦廣播電視專欄。2021年,廣西圖書館與廣西廣播電視臺合作,聯合推出“走讀廣西·遇見好書”節目,通過熒幕開展閱讀活動44期,推薦了《秀兒——“時代楷模”黃文秀》等一批優秀圖書。2022年,自治區文旅廳與廣西廣播電視臺深化合作,共同主辦“走讀廣西”融媒體欄目,通過交通廣播講好廣西故事,進一步深化了“走讀廣西”的服務鏈條。
組織媒體記者采風。2020年11月9日,由自治區文旅廳組織的“走讀廣西·帶著書香去旅行”央媒記者廣西文化行在南寧啟動,14位央媒記者參觀了南寧市圖書館、南寧高鐵讀書驛站、潿洲島的海島智慧書房,體驗了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建設成果。北部灣經濟區圖書館服務聯盟將400萬冊圖書整合一體,讀者手持任何一館借書證,就可“一卡借遍六城”,這次采風讓記者們大開眼界,掀起了“走讀廣西”宣傳的第一波熱潮。
融入文創産品開發。近兩年來,自治區文旅廳發佈了《走讀廣西·公共文化場館導覽圖》《走讀廣西·紅色文獻地圖》等文創地圖,在全區各級各類公共文化場館、景區景點發放,遊客掃二維碼便能獲取相關旅遊點的紅色文獻和地方文獻資源,便捷高效的閱讀方式受到歡迎。
加強新媒體運用。積極運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博客以及各種雲平臺開展立體化傳播,有效擴大了“走讀廣西”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其中,自治區圖書館聯動全區市級公共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走讀廣西”活動,帶領廣大讀者“雲遊”廣西美景、“雲聽”廣西故事,“走讀”日益成為閱讀新風尚。
“‘走讀廣西’積極探索新技術傳播方式,廣泛應用移動終端、微信公眾號提高服務效能,已逐漸顯示出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帶動力強、影響深遠、持續創新的顯著特徵。”巫志南説。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表示:“‘走讀廣西’是廣西文化旅遊領域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全區文旅系統將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在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更大突破,讓‘走讀廣西’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廣西日報 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鄒如意 圖片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旅廳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