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招強引優成果豐碩
2022-12-16 10:31:10來源:南寧日報編輯:韋歡責編:劉洋

  原標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招強引優成果豐碩——我市推動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

  今年1—11月,南寧市駐點大灣區招商隊伍簽約項目122個,總投資額940.5億元;1—10月,南寧市對香港進出口271.1億元,實際利用港澳資48690萬美元,佔全部到位外資的74.96%,同比增長103.16%……12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南寧市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今年以來,南寧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互聯互通建設、産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合作等關鍵領域為抓手,推動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互通水準逐步提升

  今年以來,我市全力推進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運輸通道建設,互聯互通水準實現了逐步提升。

  高速公路方面,南寧至湛江高速公路已全線開工;南寧經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寧至橫縣段正加快路基土石方開挖和橋涵工程建設。

  鐵路方面,目前我市高鐵已實現3小時通達大灣區核心城市;南寧至深圳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玉城際鐵路項目,正在加快路基和橋隧工程建設;南崇城際鐵路已于12月5日通車。

  航空方面,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GTC)已于10月19日試運營;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國內公共貨站二期竣工驗收,正在加快推進機場改擴建工程;年內新開通國際貨運航線6條,目前在飛國際貨運航線14條,已初步形成覆蓋東盟和國內主要城市的“東盟通”和“省會通”的“雙扇形”航線網絡格局。

  水運方面,西津水利樞紐二線船閘于12月15日通航,3000噸級船舶可從南寧直航粵港澳大灣區。

  信息通道方面,持續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全市77個“信息網”項目開工率達100%;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目前在建重點項目56個,預計年內新增一批竣工項目。

  著力招大引強招新引優 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項目為王”精準招商與常態化駐點招商、“三企入桂”活動緊密結合,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招商區域招大引強、招新引優。1—11月,全市新簽區外投資項目232個,其中“灣企”簽約項目63個,投資額430.76億元。新設港澳企業100家,合同外資額91446.46萬美元。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承接是重點。今年以來,我市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電子信息等重點産業,以大灣區為重點區域,大力實施産業鏈精準招商。1—10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74.1%,增速和總量位居全區第一;1—11月,新簽約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82個、投資額1314.6億元,上半年實現月月都有産值或投資超百億元項目落地開工。今年全市共引進大灣區工業項目42個,包含比亞迪系列電池項目、潮力鋁業等一批百億項目。

  在産業協同發展方面,南寧經開區管委會與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在第19屆東博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共築“空中絲綢之路”;粵港澳大灣區農副産品保障基地建設加快,全市有11家産品通過“圳品”評價,6個農産品基地被認定為供深農産品示範基地;中國—東盟生鮮交易中心項目引進廣州水産集團等優質企業12家,進口貿易品種從1個增至6個。 

  深化教科文醫交流合作 “兩灣”聯動發展基礎夯實

  發佈會透露,我市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入拓展教、科、文、醫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交流合作,並取得成效。

  在教育領域,深圳市福田區6所學校與馬山縣、上林縣、隆安縣等脫貧縣6所學校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利用粵桂幫扶資金建設上林縣白圩鎮覃排小學、古登小學教學樓,以及隆安縣創業園配套學校等項目。

  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積極構建“兩灣”協同創新體系,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共建力合科技南寧園,累計引進在孵項目35個、高層次人才56名,已獲得及申請中專利39項;南寧市—中關村深圳協同創新中心今年新入孵創新企業25家,新落地大灣區企業17家。

  在文旅交流合作方面,重點文旅項目南寧市牛灣文化旅遊島建設加快,南寧·中國東盟黃金珠寶特色街已開工,城市展廳已建成開放。

  在醫療衛生領域,積極完善我市大健康醫療産業項目庫,持續做好跨省異地就醫備案與直接結算工作,目前我市有287家定點醫療機構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管理。(南寧日報 記者胡光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