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突破重大技術74項 轉化科技成果913項
2022-12-20 10:42:10來源:南寧晚報編輯:韋歡責編:劉洋

  原標題:今年以來廣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賦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突破重大技術74項 轉化科技成果913項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高水準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就,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昨日,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獲悉,2022年自治區科技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賦能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實現新突破,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新突破 高水準創新平臺建設有新成就

  2022年,廣西持續加大産業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聚焦制約廣西科技創新發展難點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組織實施科技重大項目219項,突破重大技術74項,現代種業創新取得新突破,育成水稻、玉米、大豆、甘蔗、桑蠶新品種333個。

  在高水準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取得新成就。廣西成功組建首家自治區實驗室——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新增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8家、廣西臨床醫學研究中心7家、新型研發機構18家,批准組建創新聯合體5家、技術創新中心3家;新增廣西農業科技園區18家,強化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力度;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新增國家備案眾創空間6家,創新平臺發展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活躍。

  數據顯示,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222家,增長31.65%;向科技部申請備案高新技術企業1380家,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預期突破3800家,增長14.7%;新增瞪羚企業56家;持續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資助企業牽頭實施自治區科技重大項目165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佔比達17.2%。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主動服務和融入發展新格局

  2022年,廣西持續推進科技成果收益權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主動服務和融入發展新格局。全區新增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5家,自治區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13家、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廣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平臺已發佈科技成果4941項,技術需求4567項,服務企業8393家。

  截至11月,廣西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913項,産生經濟效益308億元;技術合同技術交易額達274.24億元,同比增長5.04%;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復;建成中國-東盟網上技術交易平臺,入駐技術需求520條。

  鄉村特派員科技下鄉惠民助農 實施廣西“帶土移植”引育計劃

  鄉村興則國家興。2022年廣西選派鄉村科技特派員5023名,安排科技下鄉服務經費6878萬元,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惠民助農。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組織實施廣西“帶土移植”引育計劃,將“帶土移植”人才引育計劃項目列入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出臺《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具體落實措施》,明確了18條具體措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持續組織實施廣西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八桂學者制度,加強科技項目對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對到廣西工作時間未滿3年的高水準大學博士畢業生173人自主選題開展科研,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及青年人才後備軍的培養。全年新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70多人。

  2022年,廣西引進來自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專家56人次,批復“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工作崗位37個、傑青人選9名,引進港澳臺英才9名。全區累計發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1014份。自治區科技廳在2022年全國外國專家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工作經驗及成效。

  廣西組織區內外企業和高校院所牽頭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糖料蔗等科技重大專項項目89個,探索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挂帥”,發佈項目榜單48個,揭榜方和需求方已簽訂揭榜協議23項;強化科技活動信用管理,開展54批12807次(項)科技項目信用查詢,嚴格落實“全覆蓋、零容忍”要求,依法依規查處5起科研失信行為,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敢做善為。(南寧晚報 記者淩劍伊 通訊員黎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