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墩大鼓 鼓聲雷動越千年
鼓隊擂鼓。
製作煙墩大鼓。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施紹漢製作煙墩大鼓。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打鼓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鼓具有祭祀、敬神、驅邪、樂舞、警示等諸多作用,鼓器與鼓樂,滲透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影響廣泛而深遠。
在靈山縣煙墩鎮,有一面傳承千年的大鼓——煙墩大鼓。廣西有著悠久的銅鼓文化,煙墩大鼓脫胎于古代銅鼓,彼時,當地的壯、漢先民以鼓作為驅趕猛獸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演變至明後期,打鼓逐漸成為一種慶豐收、賀瑞年的娛樂活動,並流傳至今,成為極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除了煙墩鎮,煙墩大鼓還流行于與該鎮接壤的靈山縣平南鎮、橫州市南鄉鎮的部分鄉村地區。煙墩大鼓鼓面直徑1.3—1.8米,鼓高2—3米,鼓重20—350公斤,由樟木或楠木、牛皮、篾條、竹釘、木釘等材料手工製成。經過歷代制鼓人的探索和積累,煙墩大鼓工藝不斷改進創新,形成了不同規格、不同品種的系列産品,無論是在外觀還是在音色上都獨具特色。因其精湛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文化價值,2008年,煙墩大鼓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咚咚、咚咚咚、咚咚……”10月18日,記者在煙墩鎮六加村委沙塘村村口聽到了煙墩大鼓的鼓聲,聲音沿著平坦開闊的鄉間村道,飄響在成片金色的稻田之上。“鼓聲一響,順風響透十里開外。”煙墩大鼓代表性傳承人施紹漢介紹。
“我八九歲開始跟著爺爺學鼓,自小便和鼓結下不解之緣,40多年來製作了大大小小的鼓2000多面。”施紹漢説,1964年出生的他是家裏第25代煙墩大鼓手藝人。煙墩大鼓歷來都是純手工製作,做一面2.5米高的大鼓需25天左右。大鼓鼓身用樟木、楠木或松樹挖空樹心,蒙上本地上好的水牛皮,整個鼓體無一顆鐵釘,大鼓的音質、音高、音準等全憑匠師個人經驗進行調試。近幾年,根據市場的需求,施紹漢又摸索自創了8種不同類型的煙墩大鼓,最小的鼓僅50釐米高。根據靈山的特色,他還創作了煙墩荔枝鼓。
在煙墩鎮,村村都打鼓,逢年過節還會舉辦“鼓會”,村與村之間“鬥鼓”交流。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至正月十六的“鼓會”,鼓隊白天在自己村裏打鼓,晚上村與村之間互邀打大鼓,以鼓聲不間斷、打鼓持續時間最長為贏。每當這時,幾十上百面大鼓通宵達旦擂響,鼓聲響徹天地、震耳欲聾,勢如萬馬奔騰。
“煙墩大鼓個頭大,擊鼓人要站在特製的兩層板凳之上。”施紹漢説,擊鼓時要雙手握緊鼓槌,身體使勁向後扭,然後猛力向前,讓手臂憑藉慣性擊打向鼓面,這樣鼓聲才更加有力。
如今,煙墩大鼓表演已成為坊間迎春、祈福、慶祝豐收的重要節目。每逢春節、中秋、壯族“三月三”等傳統節日,以及重大喜慶活動,當地民眾都會擂鼓相慶。傳承千年的鼓聲,化作吉祥歡慶的樂音,激蕩在人們的心中,敲響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正可謂:
煙墩有大鼓,聲響動四方。隆隆越千載,至今猶激昂。
匠心精工制,非遺有傳承。鼓樂慶盛世,歡歌奔小康。(廣西日報 記者康安 通訊員梁悅 圖片均由藍建強/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