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甌駱講堂”帶你走進古籍的前世今生 廣西每年搶救蒐集少數民族古籍超2000冊(件)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歷史上都創造了獨特的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昨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甌駱講堂”推出專題講座《走進廣西古籍和少數民族古籍》,邀請專家分享中國書籍發展歷史,並重點講述了廣西少數民族古籍蒐集保護工作及其背後的故事。
若是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學識淵博,通常會引用成語“學富五車”,但你知道以古人的標準,究竟要看多少書才能稱之為“學富五車”嗎?在當天的講座中,廣西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韋如柱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書籍從最早的骨殼到如今的紙書演變史,更將有趣的歷史知識穿插其中。
例如在漢武帝時,東方朔給漢武帝寫自薦信,用了3000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抬著才能運到宮殿。“每片竹簡能寫30多個字,平均每公斤竹簡有8000字左右。”韋如柱進一步講解道,古代馬車的載重量一般是200公斤,五車算下來大概1000公斤,因此“學富五車”相當於閱讀800萬字。
浩瀚歷史中的典籍,凝聚著先賢的心血和智慧。作為中華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古籍蘊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審美和精神理念,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古籍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廣西少數民族古籍文種多樣、形制各異,它們記載著各個民族的歷史文脈、生産生活、民俗禮儀、情感體驗,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特徵的集中體現。
有別於傳統印刷的古籍,廣西少數民族古籍不僅是手抄,且多為孤本,還是群眾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工具書,這給古籍普查、搶救蒐集帶來了許多困難。為此,韋如柱與團隊探索出全國首創“複製件換原件”的少數民族古籍搶救蒐集新模式,既滿足了群眾實際所需,又有效保護民族古籍。
“古籍保護的目的在於傳承利用。”談及廣西少數民族古籍保護工作的變化,韋如柱深有感觸地説,近幾年,廣西每年搶救蒐集的少數民族古籍超過2000冊(件),尤其是2021年以來,廣西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古籍數字化工作,並於2022年8月正式上線“廣西古籍文庫”數字平臺,讓更多的廣西少數民族古籍走出“深閨”。(南寧晚報 記者陳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