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2023-12-29 11:50:3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蔡俊聰責編:劉洋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千島之歌》劇照。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夢·巴馬》銅鼓舞表演。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坐妹三江》劇照。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印象·劉三姐》劇照。

“演”火旅遊 “藝”彩紛呈 ——廣西旅遊演藝精品項目觀察

  《桂林千古情》劇照。

  “白天看景、晚上看劇”已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尚。一場高水準的旅遊演藝,不僅可以幫助遊客快速了解和體驗當地文化,也會成為景區和旅遊目的地的爆款IP,為景區和旅遊目的地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甚至成為一地亮麗的文旅名片。

  《印象·劉三姐》魅力不減,《桂林千古情》頻刷人氣,《坐妹三江》傾情上演,《夢·巴馬》引人入勝,《千島之歌》視聽震撼……近年來,廣西深耕旅遊演藝,創新文旅業態,豐富遊客體驗,涌現一批具有示範價值的旅遊演藝品牌,引領廣西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3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40個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入選項目名單,廣西《印象·劉三姐》《坐妹三江》位列其中,獲得殊榮。

  1 實景演繹劉三姐

  “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和。”夜幕降臨,年輕人揮舞火把,隔岸對唱山歌;漁民撐起竹竿,泛舟漓江之上;小精靈舒展身姿,舞于月牙之尖……每晚準時上演的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已成為桂林陽朔旅遊一道永不落幕的風景。

  “我已經觀看《印象·劉三姐》演出兩次了,第一次觀演,感覺很震撼;第二次觀演,進一步讀懂了斯土斯人。”來自上海的遊客何女士説。

  67位中外著名藝術家參與創作、5年零5個月打磨、109次修改演出方案、12座著名山峰、1.7平方公里漓江水域、600多名演職人員、70分鐘演出時間……這一組數據,足以説明這部扛鼎之作是如何煉成的。

  “《印象·劉三姐》打破傳統演出的空間制約,以世界級山水陽朔漓江作為劇場,以國家級非遺劉三姐歌謠作為主題,利用晴、煙、雨、霧等自然景觀,配以聲、光、電、影等高科技,用藝術化手法和詩意化編排,演活了‘桂山桂水桂人’的故事,開創了全世界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先河。”南寧師範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學者曾艷紅説。

  據統計,自2004年上演以來,《印象·劉三姐》已累計演出超過8000場,接待國內外觀眾近20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28億元。

  為了豐富實景演出的文化內涵,2019年6月,《印象·劉三姐》景區推出全國首個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囊括劉三姐傳説、歌謠、民俗等文獻與藏品,全方位展示“劉三姐文化”,讓觀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我們將堅持創新發展,推動《印象·劉三姐》演藝迭代升級,推動《印象·劉三姐》景區提檔升級。”《印象·劉三姐》景區負責人説。

  2 講述桂林千古情

  秦英嫂的一碗米粉,化解了修靈渠秦兵對嶺南飲食的不習慣。當劇院內高達6米、近4000條米粉緩緩從天而降,組成一條條米粉流在觀眾眼前飛舞時,引發了全場驚嘆。

  這是《桂林千古情》演出第三幕《米粉傳情》的精彩瞬間。整個演出分《遠古的呼喚》《大地飛歌》《米粉傳情》《靖江王府》《劉三姐》五個篇章,講述桂林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

  《桂林千古情》由宋城演藝和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演出採用先進的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加上奇妙的舞臺特技、新穎的空間創意,在一個小時內,數百位演員、上萬套舞臺機械,與數千位觀眾360°全方位互動,演繹了一幅幅壯麗多彩的桂林風情畫卷。

  “看了《桂林千古情》,增加了我對桂林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了解。演出過程非常精彩,妥妥的視覺盛宴。”來自遼寧的遊客李先生説。

  桂林千古情景區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為經營模式,2018年公演至今,《桂林千古情》單日演出場次最高達10場,單日遊客接待量最高超6.23萬人次。在演出的帶動下,桂林千古情景區經營業績位居宋城演藝千古情系列景區前列。

  起初,業界一些人士並不看好《桂林千古情》,認為陽朔已有《印象·劉三姐》,難以容納兩場大型演藝。“事實證明,這場演出有效填補了桂林白天無大型文化演出的空白,成為遊客熱門打卡點,還帶動了陽朔旅遊業的發展。”桂林旅遊學院教授蘇會衛説。

  3 行歌坐妹看三江

  夜幕降臨,成群結隊的侗族小夥跑到漂亮的姑娘家“坐妹”,通過唱山歌、比才藝等方式展現自我,姑娘們則用打油茶、煮鴨粥的方式來表達情意,男女雙方從接觸、了解、交流到培養感情,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

  行歌坐妹是侗族青年男女傳統的戀愛方式,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民族婚嫁民俗。近年來,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精心打造《坐妹三江》演藝項目,生動再現了侗族婚戀、勞作、歌舞、民風民俗等文化元素,完美呈現了侗族地區最美好、最浪漫的愛情故事——行歌坐妹。

  “從演出開始到最後,每個環節都牽動人的情緒,特別是當新娘依依不捨告別父母,牽著新郎的手走向夫家,那一刻令人非常感動。”來自湖南的遊客陳女士深為觸動,紅了眼眶。

  在60分鐘的演出時間裏,《坐妹三江》還通過現代聲光科技、國內一流舞美,將侗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歌謠文化、器樂文化進行了充分展示,為觀眾呈現了一個醉人的“夢裏侗鄉”。

  “如今,《坐妹三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前來觀演的遊客越來越多,節假日上座率很高,緊張的時候一票難求。”《坐妹三江》演藝負責人説。

  《坐妹三江》持續火爆,帶動了演出所在地三江月也侗族景區發展,形成了“天天演、周周宴、月月節”的文旅消費“月也現象”。2020年,月也侗寨晉陞國家4A級景區。2021年,月也侗寨獲得“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稱號。

  4 解密長壽夢巴馬

  夜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村民們聚集在一起,舉行一場盛大的“補糧”儀式,年輕人輪番向長輩送上米糧,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這是《夢·巴馬》旅遊演藝的精彩片段。“這場演出讓我第一次知道巴馬的‘補糧’民俗,從中感受到了巴馬獨特而深厚的長壽文化,受益匪淺。”來自重慶的遊客伍先生説。

  位於巴馬瑤族自治縣賜福湖長壽島的《夢·巴馬》,是由廣西巴馬壽鄉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文旅項目。演出以人生的少兒、青年、老年三個階段為表現內容,通過《福》《祿》《壽》三個篇章,以歌舞和説唱的表現形式,展現巴馬的長壽文化和民風民俗。

  這臺實景演出以湖面為舞臺,以山峰為背景,運用水幕電影、LED投影等聲光電技術,以及多元化的舞臺技術,營造出美輪美奐的場景,演繹獨具地域特色的故事,讓觀眾從視覺、聽覺上全方位感受演出所帶來的藝術之美。

  憑藉精益求精的製作,《夢·巴馬》先後獲評2019年度廣西特色旅遊演藝項目、2020年廣西十佳夜間演藝。得益於演藝項目的加持,賜福湖長壽島于2019年成功晉陞為國家4A級景區。

  今年以來,《夢·巴馬》演出市場迅速恢復,票房節節攀升。據統計,截至12月27日,演出場次360場,觀看人次11.58萬人次,票房收入945.8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5.3%、857.98%、1130.67%。

  演藝項目的發展,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就業和增收機會。《夢·巴馬》演出陣容由200多名專業演員和群眾演員組成,其中,絕大多數演員來自當地和周邊市縣,群眾演出為兼職人員,白天勞作晚上演出。演出還帶動當地“吃住行遊購娛”旅遊鏈向前發展。

  5 震撼唱響千島歌

  隨著印尼傳統民歌《寶貝》奏響,數百隻魔球從天而降,在程式控制技術的精細控制下如浪花一般浮動,加上身著印尼傳統服裝的演員配合,不斷變化造型組合,層次分明,在燈光的渲染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營造出極具震撼力的舞臺效果。

  每天,《千島之歌》在南寧方特東盟神畫景區準時上演,吸引一撥又一撥人前來觀看。“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東盟文化,不虛此行。”來自廣東的遊客宋女士説。

  南寧方特東盟神畫堅持“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為每個東盟國家量身打造“一座主題館+一台演出(或一個項目)”。為了全方位展示印尼文化,景區開創性採用高科技魔球與真人舞臺表演相結合的嶄新形式,運用大型數字程式控制技術控制數百隻小球,結合現場舞臺表演不斷變化造型組合,呈現出如夢如幻的演出效果。

  “在南寧方特眾多文旅項目中,《千島之歌》一直是最受歡迎、好評最多的主題項目之一,也是為數不多實行預約制的體驗項目。”南寧方特東盟神畫景區行銷總監胡煬説。

  數據顯示,《千島之歌》開業至今已累計上演2000多場,旺季上座率72.79%,節假日還根據人流量加演兩三場。

  “《千島之歌》彌補了南寧沒有常態性駐場演藝的短板,對首府建設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具有重要意義。”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閆雪梅説。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用好廣西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打造更多旅遊演藝精品,為建設文化旅遊強區貢獻力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説。(通訊員 李志雄 雍艷香  廣西日報 記者 駱萬麗 許丹婷 圖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