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024-03-08 13:05: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據悉,2023年,農業銀行廣西分行聚焦重點領域,精準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實體貸款增量達688億元。

  聚焦重點新興産業,全力做好科技金融

  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該行制定出臺《關於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方案,從強化源頭對接、多維聯動服務、提升運作效率等方面系統推進,以高目標引領科技金融服務工作。

  同時抓實科技創新企業金融服務,通過主動對接自治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和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以及全力滿足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科技型骨幹企業培育發展優勢産能的合理資金需求等,滿足科技型企業全方位、全週期金融需求,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和新質生産力發展,助力廣西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2023年末,該行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530億元,比年初增加194億元,增速57.75%。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傾力做好綠色金融

  農業銀行廣西分行持續推進“雙碳”重點領域業務擴面增量,圍繞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領域,以及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生産、生態環境等碳減排效應明顯的領域,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助力綠色金融高品質發展。

  據統計,2023年末,該行綠色信貸餘額871億元,比年初增加228億元,增速35.49%,高於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8.85個百分點。

  聚焦增量擴面降本,全力做好普惠金融

  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該行聚焦“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客戶、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製造業、科創、新市民和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普惠金融服務,組織開展專項服務行銷活動,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同時以網點普惠金融産能提升、集群行銷、供應鏈融資為重點,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小微企業首貸戶、信用貸款、銀稅直連、製造業貸款及中長期貸款支持,做大做強普惠業務規模。

  2023年末,該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414億元,比年初增加91億元,增速28.24%;累計投放“桂惠貸”24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5753戶,節約融資成本3.92億元。

  聚焦敬老適老,全力做好養老金融

  農業銀行廣西分行細化服務措施,積極做好養老金融。該行在養老産業、養老服務、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領域做好客戶的行銷服務工作,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推動農業銀行養老金融業務高品質發展。同時擇優支持區內長壽市、縣(區)、鄉養老配套設施和康養項目,做大做強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業務規模,成功中標廣西農擔公司年金項目等4個企業年金集合計劃項目。

  聚焦敬老適老,不斷提升適老化服務能力。在網點營業大廳放置特殊群體服務設施,做好櫃檯延伸上門服務,同時開闢綠色通道,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給予重點關注,不斷提升老年客戶金融服務體驗。截至2023年末,該行強化網點適老化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了731個“農情暖域”品牌網點,13個網點獲評“情暖夕陽”適老化示範網點稱號;養老金受託資産餘額94億元,增量17億元。

  聚焦便民惠民,全力做好數字金融

  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加快創新服務數字化轉型,強化內外部數據對接,切實提升在風險控制等方面的科技賦能,有效促進主營業務發展。

  該行大力推廣“惠農雲”數字鄉村平臺,轄屬14家二級分行均實現數字鄉村場景覆蓋,累計建設鄉鎮治理、“三資”管理等數字鄉村雲平臺場景1074個,覆蓋全區96個縣區,入駐機構達858個。該行在農村地區布放電子機具6508個,設立“惠農通”服務點1861個,覆蓋97.38%鄉鎮。同時大力推廣“信息建檔+線上辦貸”作業模式,充分滿足農民種植、養殖和發展二三産業融資需求。2023年末,該行縣域個人貸款餘額924億元,比年初增加78億元。

  該行強化科技賦能,豐富“數智人社”一體化平臺功能,在超級櫃檯投産上線社保、醫保、公積金等25項高頻政務事項。同時持續挖掘校園、食堂等高頻場景客戶需求,上線推廣多個學校、醫院智慧項目。圍繞新市民消費投資需求,不斷提升金融的可得性和便利性,2023年該行累計投放新市民貸款88億元,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西監管局的監管評價等級為A級。(文 李桂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