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年增長34.83%
2024-05-15 11:49:4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原標題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年增長34.83%——

  體制活起來 成果轉到位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準是一個地區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發佈的一項數據顯示,2023年廣西成功轉化科技成果2288項,同比增長34.83%。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如何加快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從實驗室到廠房、從樣品到商品的速度?

  廣西用行動給出回答:按照“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科技創新總思路,堅持邊研究、邊産出、邊應用,瞄準“誰來轉”“怎麼轉”“轉到位”問題,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積極探索,讓體制“活”起來,讓企業“動”起來,讓科技人員“富”起來,科技成果“轉”起來。

  今年一季度,自治區層面對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的財力保障持續增強,全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營業收入等持續增長。

  活體制,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科技成果轉化獎金髮放是我們院每年的重磅節目,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是誰的科技成果轉化最多最好。”廣西農科院一名剛剛領到獎金的專家欣喜地説。

  就在幾年前,該院某團隊成功選育出廣西首個獲認定綠色超級稻品種,並創下國內水稻單品種區域轉讓最高價格,團隊負責人獲得100多萬元的成果轉化分紅,成為大家比學趕超的榜樣。

  “向科技成果轉化要紅利,堂堂正正,理所應當。要讓科技人員‘名利雙收’,既有榮譽感、事業成就感又能真正得到實惠,充分激發幹事創業的動力、釋放創新發展的活力。”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廣西突破體制機制藩籬,主動靠前為科技工作者轉化科技成果排憂解難、鬆綁減負。

  自2021年以來,《廣西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股權和分紅獎勵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關於完善廣西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政策文件陸續出臺。

  科技人員從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股權中提取不低於70%的股權,從獲得的凈收入中提取不低於70%的收益,主要貢獻人員獲得獎勵的份額提高到不低於獎勵總額的60%……給力的政策激發了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

  “如果説加大科研人員獎勵力度給科研成果轉化按下了快進鍵,那麼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則讓科技成果轉化發揮了導向指揮棒的作用。”廣西大學科研院副院長、成果與合作處處長秦祖贈説。

  科技成果轉化成就作為服務社會的一部分,可以成為申報高級職稱的一個參評條件,與論文、獎項同等重要。去年開始,廣西大學的這一改革讓更多應用學科領域的年輕老師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該校農學院老師唐小付成為首批受益者。作為蔬菜專家,他蹲守田間地頭20多年,成功將廣西大學選育的果蔬新品種及其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示範推廣,助力農戶增收致富。但轉化科技成果也耗費他大量的時間精力,無暇顧及寫論文,申報高級職稱條件不足。“得益於這項改革,我的科技成果轉化不僅造福百姓又能使我評上高級職稱,兩全其美。”

  這一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帶來明顯變化,極大激發了該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數據顯示,2021—2023年,廣西大學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技術開發、諮詢、服務6種方式簽訂轉化合同1525項,金額總計5.01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69%和99.63%。

  科技成果轉化是利益與風險共存的過程。現實中,一旦可能被人告狀,扣上“國有資産流失”的大帽子,誰都難免顧慮重重、裹足不前。如何破解?

  《廣西壯族自治區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有的放矢,明確“免除決策責任”,即在履行盡職義務前提下,免除事業單位領導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成果轉化後續價值變化産生的決策責任。

  一位科研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曾有這樣的例子,某單位的一科技成果經第三方評估後定價為200萬元,企業成功轉化後産值逾千萬,單位法人代表卻被指責“賤賣科技成果”,積極性受到重挫。

  “免除決策責任”這一突破性的新內容,對科研單位來説就像摘掉了緊箍。“既考慮了廉政風險的防範,又保障了擔任單位領導的科技人員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該負責人表示。

  融起來,讓科技成果“轉到位”

  在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首個島式智慧裝配工廠——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250台工業機器人圍成一個個“島”,靈活的無人物流車搭載著汽車零部件敏捷地穿梭于“島”間,一輛輛新能源汽車便在這顛覆了傳統汽車生産流水線的智造工廠裏精彩亮相……

  産學研用“融”起來,邊研發,邊轉化、邊生産,加快了廣西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廠房的速度。“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打好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有效破解創新與産業兩端脫節的問題。”自治區科技廳負責人表示。

  從攻堅到提升,圍繞重大産業項目,廣西科技“尖鋒”行動乘風破浪。

  聚焦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動力裝備、高端鋁合金新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綠色高效平陸運河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等領域,廣西組織實施科技“尖鋒”重大項目。2023年,全年組織實施重大項目170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動力源泉”。

  從製造到“智造”,科技成果的順暢轉化帶來一連串的驚喜。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2017—2023年,該公司共投入300多億元進行兩次産業升級技術改造,設立企業研究院,實現了涵蓋建築鋼材、汽車板材、裝配式型鋼等多系列産品的格局。

  為了縮短從樣品到商品的距離,助力輪胎製造産業升級,桂林橡膠設計院有限公司首創全鋼五複合擠出技術,打破了高端輪胎工藝設備長期被歐洲壟斷的局面。技術轉化投産後,産值過億,穩居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

  從學校到科研院所,研究團隊深入企業、聚焦生産需求,科研更接地氣。

  今年寒假期間,桂林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龍飛帶著學校的各個科研團隊忙碌于廣西各大企業。“高校科研團隊只有瞄準企業需求,與企業合作開展研究,産生的科研成果才更容易轉化。我們團隊利用近1年的時間摸清了企業的痛點,花3年多的時間為企業開發新産品,希望這一工作模式可以得到發展和推廣。”龍飛説,如今學校科研氛圍變了,以前大家都羨慕論文發表多的老師,現在大家點讚科技成果轉化好的老師和團隊。

  與此同時,為了強化産學研融合,推動企業轉化成果,廣西持續開展成果轉化專項行動,修訂出臺《廣西企業購買科技成果轉化後補助管理辦法》,從制度層面、落實層面推進各地各單位的成果轉移轉化。根據近期科技部、財政部發佈的2022年度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廣西110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3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1254項、同比增長230.87%,合同金額總計1.37億元、同比增長79.67%;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技術開發、諮詢、服務6種方式轉化合同金額總計10.49億元、同比增長63.53%。

  強服務,科技成果轉出“加速度”

  不久前,廣西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試基地在南寧市金匯達(北湖)産業園區揭牌成立,中試基地開展結構故障診斷與預警、機器人、微波技術與裝備、海洋裝備等方面的裝備製造技術研究和試驗。這也意味著,廣西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再添生力軍。

  中試基地、技術交易市場、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技成果登記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處處長賴俊翔表示,科技成果轉化只有充分發揮技術、資本和市場三要素的作用,以模式創新帶動科技創新,並注重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桂林理工大學與桂林鴻程礦山設備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建設“廣西固廢資源化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技術成果近三年創造産值113.8億元,構建了“産—學—研—商”為一體的成果高效轉化戰略聯盟模式;位於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廣西內燃機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近年來累計完成服務6458項,創收1.74億元……目前,我區已建設認定廣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39家,2023年共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68項,轉化成果394項,孵化企業(項目)30個,中試服務企業618個,中試服務總收入14.71億元,帶動産業發展經濟效益289.61億元。下一步,力爭到2025年建設認定廣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不少於50家。

  線下科技成果轉化轉移機構量質齊升,線上技術交易平臺建設也闊步向前。

  為快速融入全國性的技術交易市場,廣西升級改造網上技術市場,打造一體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覆蓋、全流程綜合服務體系——廣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技術需求與科技成果的精準匹配。自2022年上線至今,平臺已發佈科技成果7606項,技術需求5381項,服務企業16486家。2023年立項支持南寧、柳州市建設市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區域)中心,推動綜合服務平臺分平臺落地。

  多措並舉之下,廣西的科技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3年,全區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達125家,涵蓋生物、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

  2023年全區完成成果登記7075項,成功轉化科技成果2288項,同比增長34.83%。

  2021—2023年,全區實現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354項。其中,企業引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447項,企業轉化自有重大科技成果3795項,累計産生經濟效益2461.92億元。

  “啟動廣西産學研合作大行動是今年全區科技創新的一項重要工作。”自治區科技廳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年內計劃徵集發佈區內外技術成果1000項以上、區內企業技術需求信息1000項以上,推動200家企業與區內外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實施産學研合作技術攻關項目100項,共建一批創新平臺,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體制機制創新、合作成效突出、效應明顯的示範亮點。(廣西日報 記者 李新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