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探訪廣西首個水稻智慧農場 從無人種田到無人下田
2024-08-30 12:14:1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探訪廣西首個水稻智慧農場 從無人種田到無人下田

  超級水稻豐收在望,李付生對智慧農場信心滿滿。

探訪廣西首個水稻智慧農場 從無人種田到無人下田

  回鄉種田兩年,李漢才已成行家。

  一個月前插下的晚稻已經返青,綠油油一片,在藍天白雲襯映下生機勃勃。

  8月22日上午,記者第二次來到位於貴港市港北區大圩鎮新建村的益農水稻智慧農場,無人機正在施肥。

  “兩分鐘完成一畝,以前一個人要忙一個上午。”1993年出生的李漢才回憶起小時候一家5口一起下田的時光很是感慨。那時,農忙時節,一家人早早出門,中午派人返家煮飯菜帶回,吃完飯後繼續幹活。李漢才從不叫苦,但種田之累刻骨銘心。

  “下田又苦又累,還賺不了幾個錢,沒有多少人願意幹,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李漢才説。

  如今,無論點播還是插秧,全由機械自動完成。

  田間管護,施肥、噴藥主角是無人機,種植戶只需坐等10月中下旬顆粒歸倉。

  作為廣西首個水稻智慧農場,以上的自動化只是冰山一角。

  無人駕駛收割機接到指令後自動出庫,駛達目標地塊進行收割,然後返回倉庫。7月25日,全區智慧農業現場推進會在益農水稻智慧農場舉行,一番“神”操作讓與會代表大開眼界。

  種田不下田在這裡成為現實。

  作為農場掌門人,李漢才的父親,益農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付生當天全程喜笑顏開。

  1970年出生的李付生自稱祖宗八代務農,覺得今年實實在在做了一回幸福的農民,“照顧”170畝水稻輕鬆自如。

  幸福源自現代化——通過無人駕駛拖拉機、插秧機、直播機、噴霧機、收割機,以及智慧管控平臺,水稻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作業。

  “農機出行和作業過程中還能自動避障,遇到異常情況自動停車。”智慧管控平臺研發者、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精益求精,“美中不足的是,雖然能通過監控知道稻田有害蟲,但目前還不能精準識別,尚需人到現場分辨才能精準施藥。”

  耕種管收生産環節全覆蓋,體現了大數據之便。

  記者環繞農場一週,只見7個攝像頭忙碌不停。

  “依託衛星定位,實時監控水稻長勢和病蟲害情況,確保精準灌溉施肥。”李付生解釋道,數據匯集管控平臺後自動生成工作指令,看著監控就能指揮“千軍萬馬”。

  從耕牛耙田到農機馳騁,李付生用了36年。1988年初中畢業起,他一直沒有離開過這片熱土,從5畝發展到1500畝,農機合作社現已擁有插秧機25台、拖拉機20台、收穫機5台、無人機6台。

  在李付生看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不是一句空話,2007年他入手了一台插秧機,領當地之先。

  今年3月,農場開始插秧和直播,7月收割測産:無人駕駛機插秧青香優19香畝産580.48公斤;無人駕駛水直播青香優19香畝産626.09公斤;再生稻瑋兩優8612頭季畝産688.53公斤;再生稻福優1號頭季畝産650.27公斤。“種田不下田,照樣好收成。”李付生笑稱。

  沒人願意種田的尷尬局面已悄悄發生了變化。2022年,李漢才和哥哥從城裏回村,逐夢希望的田野。“很多年輕人和我們的想法一樣,村裏陸續多了十幾個90後‘農民’。”李漢才説。

  農場為未來“誰來種地”和“怎麼種地”提供了答案。

  在田頭,李漢才算了一筆賬。“田租一畝一年600—1000元不等,每畝收益不過500元。”他的結論是必須大規模種植才有利可盈。

  隨後,李漢才提供了一份去年合作社服務清單:育秧3.74多萬畝、插秧1.65萬畝、耙田1.8萬畝、收割1.35萬畝、無人機打藥1.3萬畝、無人機施肥1.3萬畝、烘乾3619噸。“一年收入超千萬元,服務地遠至江西省。”李漢才深刻感受到農業機械化是一條有前途的新賽道。

  “我們種田上了規模,相當於一個企業。常年男工10個人,每人每天300元,年薪10萬元左右;女工10個,年薪平均6萬元。”帶著鄉親過上好日子,李付生很開心。

  合作社走入正軌,但李付生有個習慣並沒有改變。每天清晨6時起床後,他總喜歡到熟悉的田邊走一走。“看著這一片綠,心裏很舒坦,或許這就是你們説的情懷。”

  兩個兒子回村“子承父業”,李付生希望他們能延續這份情懷。(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見習記者 楊靈燁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