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山清水秀生態美 廣西執“生態之筆”繪如畫漓江
2024-09-09 17:51: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2022年8月起,廣西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以下簡稱“漓江山水工程”)動工興建。

  漓江山水工程總投入54.91億元,修復總面積35995公頃,包含礦山生態修復等8類修復工程,共83個子項目,工程實施期3年。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組織的采風團一行走進桂林西湖生態修復提升工程等4個已竣工的子項目,探尋“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推進”的生態修復廣西模式,破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山水保護修復密碼。

  從“死湖”變“靈湖”

  歷史上的桂林西湖水域寬廣,煙波浩渺,峰巒倒映,荷花飄香,風景媲美杭州西湖。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桂林西湖面積從昔日的46公頃縮減到3.2公頃,“龜縮”于桂林市西山公園一角,從“仙”氣縹緲的“靈湖”變成惡臭氣味氾濫的“死湖”。

  “西湖東岸的污水管網年久失修,污水直接流入湖中,是主要的污染源。”桂林市西山公園管理處楊先海介紹,每年雨季,污水涌入西湖,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加劇了湖泊污染。

  漓江山水工程的可行性調研報告顯示,污水攜帶雜質沉淤湖底堵塞了桂林西湖的天然泉眼,西湖駁岸也因年久失修出現沉降、開裂、變形問題,且桂林西湖存在自我保水能力差等問題,生態問題嚴重。

  2022年8月,總投資1498萬元的桂林西湖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實施了岸線生態和生態植被修復等8個工程。

  項目修葺了西湖東岸的污水管網,並增設了雙壁波紋管和雨水管等,城市污水無法再入侵西湖;清除湖底的淤泥,清理被堵塞的泉眼,恢復了西湖原有的湖水補給方式;用毛石擋土墻和疊石駁岸兩種方法修復西湖的岸線,並在疊石的縫隙處種植草灌植物,既安全又美觀、自然。

山清水秀生態美 廣西執“生態之筆”繪如畫漓江_fororder_圖片3

  2023年底桂林西湖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竣工,修復後的西湖煥然一新 攝影 楊先海

  經過實施生態修復,桂林西山公園的西湖再現水清岸綠“高顏值”,吸引遊客紛至遝來。2024年第一季度,遊客從2023年的20萬人次上升到40萬人次。

  岸線修復推進旅遊經濟發展

  油麻灘是漓江上的一個沙洲,面積20公頃,位於桂林市雁山區柘木鎮柘木村。油麻灘綠草如茵,水牛沉醉草間,白鷺水邊低飛,風光如畫,是桂林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但多年來柘木村的旅遊業卻不溫不火。

  “都是因為這條溝。”47歲的柘木村農民唐建斌指著屋後的油麻溝説,“以前,附近農民往溝裏排污水倒垃圾,導致水溝常年散發惡臭,很多遊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此外,漓江堤岸破損坍塌、岸線黃土裸露和灘塗裸露等,也制約了油麻灘旅遊業的發展。

  2022年8月,投入2150萬元的漓江風景名勝區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雁山段)一期工程動工興建,主要修復漓江岸線自然生態和治理村莊污水。該工程于2023年5月竣工。

  工程業主雁山區政府秉持“用生態方式來修復生態”的理念,整個岸線修復工程不用一包水泥,也不新增一分建設用地,修復後漓江岸線及沿線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油麻溝從昔日的污水溝“蛻變”成今日的清水河。只見水草間清水長流,疊石駁岸綠草蔥蘢,烏桕樹高大茂密,小石橋橫臥,空氣清新,風光優美。

  漓江坡岸換了新顏。鋪裝的格賓網籠築牢了堤岸,回填土後種了大葉草等草種,灌木叢中佇立烏桕、香樟和桂花等喬木,是典型的“草灌喬”立體生態結構。河岸上的黃土場也鋪築了生態磚,建成生態停車場,綠意盎然。

  油麻灘遊客量迅速增加。每到週五下午,油麻灘上就支滿了帳篷,柘木村停滿了車,農家樂生意火爆。

  柘木村的集體經濟實現增收。該村黨支部書記陳庭順説:“村集體為遊客提供了停車管理和垃圾處理等服務,每輛車收10元,每人收取5元服務費,一天收入達1.3萬元。”

  當地群眾也搶抓機遇,經營各種旅遊服務項目。

  漓江岸上的一家小茶館裏,吃過午飯後,25歲的當地農民陳家臻開始忙活,打掃衛生、清洗茶具、整理書籍及燒水泡茶。不一會,客人就陸續到來了,有的邊喝茶邊聊天,有的邊喝茶邊看書。

  小茶館是荒廢了十年的一家農家樂飯館,2023年8月,陳家臻租下用於經營“下午茶”。生意還不錯,特別是週末,每天光顧的客人達40人,月收入可觀。

  雁山區已出臺規劃,佈局農家樂餐館、農家水果採摘以及水上樂園等旅遊項目,做大油麻灘的旅遊經濟。

  礦山復綠自然又省錢

  歷史遺留礦山荔浦市英山採石場,裸露的山體聳立在綠意盎然的峰林中,極不和諧,暴風雨之夜常有石頭滾落,存在地質安全隱患。

  2022年7月,荔浦市英山採石場廢棄礦山綜合治理工程動工,總投資1177.75萬元,實施清除危岩、平整場地和復綠礦山等工程,2023年5月一期項目竣工。

山清水秀生態美 廣西執“生態之筆”繪如畫漓江_fororder_圖片4

  生態修復中的荔浦市英山採石場 攝影 肖文彬 

  英山的懸崖峭壁上挂著防護網,牢牢鎖住可能鬆動墜落的石頭,消除了地質安全隱患。

  山腳,圍繞山體堆砌了格賓石籠墻,墻後填土種植銀合歡樹林。夏季,銀合歡樹花開如雪,遠望如白龍騰空盤旋于青煙綠雲之上,雅致壯觀。

  格賓石籠上還種了荊竹,嫩苗已從石縫中長出,不宜林的石坡採用加筋麥克墊工藝種草。英山週遭十多萬平方米的地方噴播草籽,不少地方已有草尖冒出地面。

  荔浦市地處亞熱帶,雨季長雨水多,熱量充足,植物生長快,礦山崖壁的復綠採取自然恢復模式,即在崖壁上不採取任何人工植綠措施,將礦山的復綠權交給大自然。

  就此,英山從破碎荒涼的山體變成美麗的園林。

  引進社會資金探索礦山生態修復是英山項目的亮點之一。英山項目引進社會資金700多萬元,佔項目總投資的66%。二期工程將對廢棄礦山場地臺階進行邊坡支護以及平整場地,預計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約1公頃。

  英山一期項目中建成的生態停車場和二期項目形成的新增建設用地,將交付荔浦市婦幼保健院等社會投資方使用,實現了誰投資、誰受益的生態修復投入新模式。

  一體化的農田生態修復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大營村的小河面貌一新。

  河堤護岸有松木樁、裝滿河卵石的網籠和片石擋土墻三種,河岸上新種的桂花和烏桕等樹已萌發新芽,插入地下的竹子已轉青;村頭大樹下的河段,新築了一座攔水壩,水壩邊有漿砌片石的總渠道。

  海洋山脈孕育的溪水沿著小河到達大營村,在攔水壩分流進入總溝渠,再從總溝渠進入遍佈田野的小溝渠,把山溪水送進每一塊水田。

  小溝渠保持了原有的泥土水溝,溝邊野草青青,溝壁上還有光滑的青蛙洞和黃鱔洞,清理了淤泥後的小溝渠水流暢通無阻。溝渠裏,小魚逆水而行。夜晚來臨,夜色如潮水從海洋山脈瀰漫而來,大營村裏燈光點點,田野蛙聲四起。

  大營村河道生態修復和農田生態整治,是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8個村農田生態功能提升項目的縮影。

  栗木農田項目總投資21434.59萬元,針對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和河道沿岸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實施了生態型農田整治項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河道生態修復項目和村莊環境整治項目。項目于2022年8月開工,截至2024年6月,已完成項目總投資17272萬元。

山清水秀生態美 廣西執“生態之筆”繪如畫漓江_fororder_圖片1

  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農田項目作業現場 攝影 李春毅

  栗木農田項目結合耕地保護實施,新增耕地面積277.2公頃,預計增産4536噸。項目還探索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共引進社會資金1.36億元,佔項目投入的63.6%,目前已全部到位。

  “栗木農田項目的目標是農田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效益低下的園地及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集中連片開發,河流自然暢通,人居環境和美,實現村莊、農田和河流等生態一體化發展。”恭城瑤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建中説。(文 甘劍偉 袁文馨 楊彬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