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寒來暑往中、山高水遠處、櫛風沐雨時,躬耕教壇、培根鑄魂的人民教師,在平凡中寫就最深沉的偉大,推動民族、歷史向前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設立教師節40週年。在時序更替、秋日朗照的季節裏,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40年來,廣西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他們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用知識為學生搭建夢想之橋;他們師徒三代毅然紮根邊境小城,傾心打造民族地區優質教育,展現“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他們堅守瑤山教育,傳承大愛精神,激勵學子自強不息、砥礪前行,走出瑤山、走向世界……
現在,且讓我們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項項落子有聲的舉措、一組組振奮人心的數據,感受全區70多萬教師紮根教育工作前沿、傳道授業解惑的新時代教育澎湃力量。
1 在夢開始的地方,道一聲“老師好!”
1985年,是新中國確定教師節的第一年。至今,已40年。
作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全國優秀教師,黃平化也已深耕邊境教育35年。
“同學們好”“老師好”……1989年7月,黃平化分配到邊遠山區的一所鄉村小學任語文老師。
多年過去,他依然記得這個夢開始的地方——接管的第一個班級裏,43名孩子裏有36名留守兒童,“既是父母又是老師的雙重身份,讓我更深刻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另一層含義。”
朝夕相處的成長陪伴,成為彼此最美的遇見。
位於邊境城市崇左的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更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捨棄繁華都市的優越條件,毅然紮根於此,將青春與智慧獻給這片土地。
2016年,黃平化在此成立了春風化語名師工作坊,相繼培養出多名優秀教師,陳留和閉曉丹就是其中代表。
陳留出生於上海,跟隨父親援邊舉家南遷至崇左,卻在有機會回滬時,毅然選擇留下繼續紮根南疆講臺。最開始,在困難地區學校開展數智化教學並不容易,但她志向堅定:“就算困難,我們也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氣。”
和孩子們去白頭葉猴教育基地探索自然奧秘,前往憑祥友誼關加入護邊行動……作為年輕的班主任,畢曉丹將豐富的民族民俗、邊疆歷史以及獨特的生態文化巧妙融合,民族團結教育更是深深根植于日常教學之中。
在他們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投身其中,用愛心和智慧助力孩子成長。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伍錦昌説。40年來,廣西各級各類教師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3年,全區義務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比大幅提升,較2012年增加33.5個百分點。
組織實施“百名校長幫百縣、千名優師帶千校、萬名師生下萬村”專項行動,加大對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學校的支持力度;實施“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計劃”“優師計劃”“銀齡計劃”等項目,持續補充鄉村義務教育教師……2006年以來,全區共招聘了10萬餘名特崗教師,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人才到農村地區中小學校任教。
目前,全區形成了以10所師範院校為主、20所綜合院校共同參與的教師培養體系,3所師範院校入選全國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師範院校服務、引領基礎教育能力進一步增強。
2 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詮釋師者
40年來,無數教師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不斷豐富著師者的內涵。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從“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更是成為廣大教師自我提升、努力耕耘的方向。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在半個多世紀的橋梁建設生涯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路橋工程專家、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鄭皆連,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技術難題,引領著中國橋梁建設邁向世界之巔。
他始終強調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悉心指導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茁壯成長,成為路橋事業的骨幹力量。“科學研究可以允許失敗,但是工程建設不可以失敗。”這是鄭皆連對學生們説得最多的話。
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深深地影響到他的愛徒們,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正便是其中一名。
作為團隊中的傑出青年代表,平南三橋、天峨龍灘特大橋等一座座大橋超高難度跨越的背後,都能看到陳正的身影。目前,他正著手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平陸運河的科研工作,為世紀工程奉獻力量。“鄭院士這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程科學家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陳正説。
與廣西路橋工程教育留給世界一筆共享財富類似,廣西的汽車産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産業,近年來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也風生水起。
作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劉學軍,20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線。
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國産化替代研發,到在東盟國家産業園區建立企業服務中心,劉學軍帶領師生團隊勇立潮頭,攻堅克難,實現了多項工藝上的革新,完成了一系列的技術攻堅。“我們不僅要成為技術創新的先驅,更要做技能傳承的火炬。”劉學軍傳承執教育人之志,愈發深厚。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鄭皆連、陳正、劉學軍……這些八桂優秀師者,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用堅守和奉獻展現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與責任擔當,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
40年來,圍繞國家戰略和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廣西採取有力措施,持續強化教育領域領軍人才培養,實施好重大人才項目。
目前,廣西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逐步構建了國家、自治區、學校三級團隊建設模式;獲批8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20個全國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建設了40個廣西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40個廣西高校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十四五”以來,新增八桂學者等自治區級人才302人,新增“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20人,引進海外優秀青年人才100余人。
3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今年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談及教師隊伍擴優提質時,提到了廣西北海的范徽麗老師,並引用了她這句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十年跨海送教、乘風破浪,范徽麗創辦潿洲島第一所公辦幼兒園的故事,再一次感動千家萬戶。
40年來,我國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為代表的教師獎勵表彰體系,以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最美教師為代表的教師選樹宣傳體系。
教育,愛是最永恒的底色。在廣西,除了范徽麗,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的,還有瑤山學生口中的“校長爸爸”莫振高、“教學生3年,想學生30年,想國家民族300年”的南寧市第二中學教師徐華。
在河池深山腹地,“九分石頭一分土”的瑤山,矗立著一所承載著瑤寨兒女希望與夢想的殿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在這裡,有著數對三代師徒傳承人,他們走出深山,學有所成後又回到這片熱土,與前輩們並肩作戰。
唐京、韋顯桃、唐盈盈,就是這樣的代表。
唐京是莫振高的學生。“我讀師範就是為了讓瑤山的孩子們讀好書,改變命運。我與莫校長共事近20年,他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大愛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唐京説。多年來,他延續著師者的大愛精神,提倡亦師亦友求同存異的教學理念。
韋顯桃和唐盈盈,是唐京獨特教學方法的受益者,也是反哺母校的第二代、第三代教師。韋顯桃説:“我始終堅信教育的幸福一半是愛、一半是被愛,我將努力做一位追光者,一個掌燈人,繼續點亮萬千瑤寨孩子的人生夢想。
為慶祝第40個教師節,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大優秀教師典型宣傳,講好廣西教育故事,9月6日,自治區教育廳在南寧舉行“弘揚教育家精神,講述育人故事”活動。其間,來自廣西大學等5所學校的優秀教師代表,講述了他們堅守教育初心,深耕教育一線,傳承師道精神的故事。
當下,尊師重教的風尚在八桂大地蔚然成風。
那些胸懷天下、興教強國、治學弘道、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和師德風範,激勵著廣大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培養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余 鋒 見習記者 羅 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