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卜花村郡造屯航拍圖。
遊客在新和鎮龍騰漂流景區漂流。
崇左市非遺項目——水上婚禮迎親表演。
遊客身著民族服裝在新和鎮發呆坡度假村民宿遊玩。
位於新和鎮的民宿美如畫。
視點提要
4月,2024年崇左市“紅石榴”團結聯誼暨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題活動在江州區新和鎮卜花村舉行;9月,2024年全區民族村寨建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江州區舉行……今年以來,江州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了許多民俗表演、研學、推進會等活動,吸引各級各部門、各族群眾前來參加,感受江州區的獨特魅力。
江州區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擁有壯、漢、苗、瑤、侗等1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數的80%以上。這座少數民族聚集的邊境小城究竟魅力何在?近日,記者展開調查,實地探訪江州區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的新視野。
1 提風貌 村寨更宜居宜業宜遊
卜花村位於江州區新和鎮黑水河畔,全村下轄9個自然屯,是一個壯、苗等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96%的民族特色村寨。在壯語中,“卜花”意為“地廣而傍水,田肥苗正、花美人壯之福地”。
“誰曾想,以前我們村房前屋後亂搭亂建現象嚴重,村道臟亂、污水橫流。住著都不舒服,更不用説有人來旅遊了。”卜花村黨總支副書記、團委書記何志龍説,當時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甘蔗,生活並不富裕。
如何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近年來,江州區緊緊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整合各方面資金,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三大革命”,推動村莊規劃、農房風貌、特色景觀同步提升;按照“一戶一庭院”規劃,開展微菜園、微果園、微庭院“三微”提升工作,打造美麗庭院,實現生産、生活、生態有機結合,關聯共生;完善村屯籃球場、文化活動室、舞臺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開展村莊清潔衛生行動,打造了整潔有序、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紮實推進“三清三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清理亂搭亂建、溝渠池塘,拆除豬欄、牛欄、危舊房,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擦亮村莊環境底色,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江州。
得益於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提升,江州區先後獲評自治區鄉村建設成效明顯示範縣區、廣西全域旅遊發展示範區、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等稱號。
同時,江州區以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積極探索民族村寨建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徑,整合各部門專項資金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民族特色村寨的“形、實、魂”,讓民族村寨更宜居宜業宜遊。
江州區副區長陸軍敏説,該區將卜花村9個屯列入黑水河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帶建設,打造卜花屯、郡造屯等7個精品型村莊,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打造民宿、農宿産業的新業態、新品牌。
“經過整治後,我們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村民收入來源有了新變化,有的村民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民宿,有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吃上了旅遊飯,增加了收入。”何志龍高興地説,如今,村民覺得越幹越有勁、越幹越有奔頭。
2 強規劃 探索線路佈局全域化
走進卜花村郡造屯,兩片粽葉和簸箕組合而成的標誌性建築物非常醒目,且極具觀賞性,充滿生機的農家小院、傳統與現代風格相融合的民居、蜿蜒在青山間的黑水河,共同勾勒出一幅鄉村美、産業旺、村民富的新農村美景。
這是江州區強化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江州區按照“民族村寨景區化、景區村寨特色化”的原則,對民族村寨進行科學編制,把民族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堅持發展空間“留白”、自然生態“留綠”、鄉愁記憶“留舊”、歷史傳統“留文”、鄉土本真“留魂”,重點做好美化、亮化、綠化、文化“四篇文章”,打造了新和鎮卜花村、江州鎮板麥村等15個精品示範村。
——把卜花村融入新和鄉村旅遊度假區建設,帶動周邊8個村寨發展,目前正在紮實推進太平—江南—江州“環城區”鄉村旅遊圈建設。
——堅持以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創建了覆蓋34個村342個屯的新和鎮黑水河沿岸等6條鄉村振興示範帶。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村寨産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累計完成628個村屯的人居環境整治和特色提升。
——堅持文化加持,拓展村寨旅遊場景化,以春節、“廣西三月三”等傳統節日為依託,在民族村寨旅遊提升示範村舉辦搶花炮、賽龍舟、水上婚禮等民俗活動,在旅遊景區景點開展竹竿舞、麒麟舞、古法紅糖製作研學等活動,讓遊客欣賞民間歌舞表演,參與民俗活動,品味民族美食等,充分感受當地的民族風情。
目前,江州區完成灶瓦村、林村村、馬安村等56個村寨的編制規劃,推動了民族村寨集中區域集中連片保護髮展;建成連塘村花梨屯、板備村岜牟屯、福厚村那厚屯等16個民族村寨。馱盧鎮連塘村花梨屯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新和鎮卜花村卜花屯和郡造屯獲“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卜花屯列入2023年廣西民族特色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試點。
3 謀創新 推動鄉村旅遊多元化
“我拿出3間閒置的房屋出來做民宿,僅暑假一個月,加上餐飲接待就能分紅4000多元。”近日,支書小院經營者岑漢華笑著説,卜花農宿在10月初舉行了第一次分紅大會,參與農房改造民宿項目的群眾獲得了分紅。
這是江州區深入推進鄉村遊高品質發展的探索。近年來,該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託民族村寨稟賦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民族特色村寨+”,推動鄉村旅遊從享農家樂、吃農家飯、住農家房的簡單形態向多元化、品質化轉變。
今年上半年,江州區累計接待旅客366.36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38.92億元。
縣域遊、鄉村遊為何受青睞?如何繼續火下去?有專業人士給出建議,要積極探索“縣域遊+”“鄉村遊+”新路徑,進一步豐富業態,提升設施服務,讓遊客留得下、再想來。
“當前旅遊消費正從景點觀光向休閒度假、深度體驗轉變,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根據旅遊消費新趨勢,江州區立足文化和體驗,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與底蘊,賦予縣域遊、鄉村遊新內容、新活力。
“我們通過創新‘民族特色村寨+民宿民居’模式,積極動員、引導村民拿出閒置房屋,改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民宿。並注重對民族村寨的‘微設計、微改造、微提升’。”江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龐恒介紹,民宿在命名上用壯語直譯命名,在裝飾上用瓦罐、簸箕、竹籬笆等壯族元素進行點綴,深受遊客喜愛。
同時,江州區創新“民族特色村寨+農業觀光”模式,推出農耕體驗園,為遊客提供走出家門、親近自然的機會,帶火了該區鄉村旅遊。如,卜花村充分發揮“糖果蔬畜”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出農事體驗、農業觀光等項目,進一步推動村寨古樸民風民俗、傳統農業文明煥發新活力。
江州區象郡旅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蒙彬斌説:“通過‘民族特色村寨+’模式,江州區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遊覽和體驗,帶動了民族村寨餐飲、住宿等相關産業的發展,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野宿集、卜花農宿等民宿、農宿累計接待遊客1.72萬人次,營業收入1422.8萬元。
江州區區長李紅蘭表示,下一步,該區會持續在品牌效應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將民族村寨打造成宜居宜業的和美村寨,推進民族村寨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民族村寨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江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玉平 黃 鋒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