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發力秸稈高值化利用
2024-11-25 14:50:5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廣西發力秸稈高值化利用

稻稈打捆機在高效工作。黃海武/攝

  廣西優越的水熱條件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具有豐富的秸稈資源,年秸稈産生量2500萬噸左右,收集量為2100萬噸左右。近年來,廣西發力秸稈高值化利用,讓“變廢為寶”更有含金量。

  都安瑤族自治縣依託畜牧養殖産業優勢,大力發展秸稈飼料養殖肉牛、澳寒羊。建設專業機收離田作業隊伍23支,作業面覆蓋全縣;扶持秸稈加工企業23家、建設鄉鎮糧改飼中心加工廠19個,基本實現了縣有加工基地、鄉有加工廠、村有加工點的格局;在19個鄉鎮扶持建立612個牛羊養殖點,實現牛羊産業全覆蓋,牛羊養殖量位居全區第一。

  天等縣結合肉牛養殖産業基礎和優勢,精準打好“三個層級抓落實、三項政策抓激勵、三重主體抓收儲、三道技術抓增值”四套組合拳,促進“秸稈養畜”工程創新推進,全縣肉牛年飼養量達13.91萬頭,養殖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準。

  柳城、覃塘、欽北、扶綏等縣區以秸稈和其他農林廢棄物為原料,發展生物質發電産業,年均經濟效益達千萬元;河池市宜州區引進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利用豐富的桑枝資源提取製作“桑枝總生物鹼片”,年處理桑枝約2萬噸,藥品價值約15億元。

  近年來,我區把開展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行政推動、政策驅動、項目帶動、産業促動、部門聯動等有效措施,在水稻、玉米主産區逐步構建了“農民送—主體收—企業用—政府補”的鏈條式利用模式,離田利用基本形成了以飼料化利用為主、燃料化利用為輔、其他産業協同發展的多元化綜合利用格局。(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莫迪 通訊員蘇瑩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