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縣用好紅色和綠色資源,有力推進鄉村振興。圖為中峰鎮大莊田村抱財丘屯的嶄新面貌。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梁凱昌、徐天保/攝
“我現在腳下的石板是不是當年紅軍戰士走過的?”
日前,記者行走在資源縣中峰鎮油榨坪,情不自禁地聯想。
90年前,中央紅軍在資源縣緊急轉向,朝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
硝煙散盡,豐碑不倒。留存下來的紅色歷史故事和偉大長征精神,一直激勵著這裡的人民奮力拼搏,創造幸福生活。
一
資源縣地處越城嶺山脈腹地老山界腳下。
1934年12月初,中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後,進入資源縣境內,在中峰鎮召開中革軍委臨時會議,決定改變原定行軍路線,經龍勝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避開敵人新的封鎖線,以免遭受更大損失。
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來,資源縣建成了血戰湘江長征歷史步道,完成粟傳諒故居、紅軍井、土地廟、紅軍岩等6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粟傳諒鐵匠舖的修繕工作。
同時,油榨坪公堂周邊環境得到整治,大莊田村龍溪屯節點新建講解平臺,長達1公里的紅色文化長廊依河而建。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資源段建設以中峰鎮油榨坪為核心。”資源縣黨史研究室主任蔣紹榮介紹,該縣將中峰鎮油榨坪公堂、粟傳諒故居、粟氏宗祠、紅軍井、土地廟、紅軍岩和龍溪庵堂7個文物點位貫穿起來、連片開發,系統講好紅軍長征過資源的紅色故事。
二
走進資源縣中峰鎮,沿途可見“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等標語,紅軍岩、紅軍井、粟傳諒故居、中革軍委臨時會議舊址……一處處紅色遺址遺跡,一座座主題鮮明的雕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革命題材墻繪,濃濃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
晨曦照在大莊田村龍溪屯古樸的粟傳諒故居。粟傳諒曾孫粟厚德早早在門前等候。
“這組雕像再現了紅軍班長朱鎮中在被鐵匠粟傳諒救助養傷期間,力所能及地回報救命之恩,協助打鐵的勞動場景。”粟厚德向前來研學的遊客,詳細講述“粟鐵匠”與“紅軍班長”之間的感人故事,聲情並茂傳播紅色文化。
“1955年,朱鎮中聯繫上了粟傳諒。1956年,粟傳諒受邀到南京朱鎮中家中做客;1962年、1982年、1986年,朱鎮中三次到龍溪屯看望……直到現在,兩家後輩常保持聯繫,像親戚一樣往來。”粟厚德告訴記者,2008年11月,朱鎮中的小女兒來到龍溪屯看望他們一家;2019年清明,朱鎮中的大女兒、兒子來給粟傳諒掃墓。
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在距離粟傳諒故居僅2公裏的地方,中峰鎮紅軍小學坐落在此。
“我們每年都會在各班選拔優秀學生進行紅領巾講解員培訓。”校長劉忠勇介紹,在該校“歷史的印記”紅色文化陳列館內,學生們手工製作的草鞋、蓑衣、斗笠等物品,表達了對紅軍的敬仰,對長征精神的傳承。學史增信,一個個紅色故事讓理想信念在同學們的心中逐漸生根發芽。
三
近年來,資源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做好“紅色+”文章,加快産業發展,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走進中峰鎮抱財丘屯,路旁可以看到連片的紅提田,青瓦白墻的民房與田園風光和休閒廊道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每戶居民都種了3—5畝紅提,每年有上萬元的純收入。”中峰鎮鎮長曾懿告訴記者,“現在,在紅色旅遊的帶動下,我們還探索出了一條農文旅結合的新發展路子。”
依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中峰鎮將粟傳諒故居、紅軍岩、紅軍井等多處紅色景點通過連心橋、紅軍長征體驗步道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不少人來此開展紅色研學。
抱財丘屯抓住機會,先是完成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隨後又開起咖啡露營基地、農家樂等,豐富了遊客體驗。“我們的咖啡露營基地名為‘抱財兔’,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趣味,營地的佈局請專人進行了精心設計,吸引很多年輕遊客到此打卡。”抱財丘生態農業旅遊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勇説。
90年前,紅軍長征從興安華江翻越老山界後,就到了兩水苗族鄉塘洞村。
“中央紅軍到達這裡後,在塘洞趙家宗祠仔細考察,決定將有關機構駐紮在這裡……”兩水苗族鄉黨委書記李玉武帶領記者參觀,邊走邊介紹。
站在塘洞村新建的玻璃觀光平臺上,遠處,青翠的貓兒山巍峨聳立。近處,村裏新建的休閒步道、戲臺、風雨橋等設施一覽無余。“今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也是兩水苗族鄉成立40週年,我們抓住契機,積極籌措資金,新建了這些設施。”李玉武説。
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配套設施,讓塘洞的文旅産業越來越紅火。“我們的生意不錯,平均入住率可以達到65%,節假日更是常常一房難求。”老山界·明仕山居民宿負責人張繼文十分高興。
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廣。今年前三季度,前來資源縣開展紅色研學和旅遊共計602.3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2.61億元,同比增長10.93%和9.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82元,同比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9元,同比增長7%。(廣西雲-廣西日報見習記者 蘇時榕 記者 李家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