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壯美豐景】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2024-12-08 15:09: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編者按: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近年來,廣西持續發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三農”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國際在線廣西頻道特推出《壯美“豐”景》系列報道,向世界講好壯美廣西的“三農”故事。

  近年來,北海依託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推進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建設,漁業産能不斷提升。2023年,北海市水産養殖企業19377家,養殖面積58.06萬畝,水産品産量125.65萬噸,居廣西首位。

  日前,“現代特色農業産業(海洋漁業)”媒體采風活動在北海舉行,採訪團探訪了當地水産品養殖基地和相關企業。

廣西北海: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人工魚礁區的魚標本 攝影 楊艷

  在北海市南部與潿洲島之間海域的海底,分佈著許多由立方體框架式混凝土構築物組成的人工魚礁,藻類、魚蝦等海洋生物在這裡巡遊、棲息,當地漁民親切地將這些人工魚礁稱為“魚屋”。這些“魚屋”所在地,便是廣西北海市銀灘南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目前,該示範區已成功投放了3176座人工魚礁。

  北海市水産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鄒建偉介紹,人工魚礁的投放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重要經濟魚類的數量明顯增加,魚類種群結構得到優化,高價值經濟魚類的佔比顯著上升。監測顯示,人工魚礁區的釣魚漁獲增加了76%,産值增加38%。如今,這片海域已成為北海近海釣魚“黃金釣點”。

廣西北海: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工作人員正在介紹工廠化智慧養殖模式 攝影 楊艷

  在養殖方面,北海市不斷推動養殖模式轉型升級,工廠化養殖和小棚養殖等現代化養殖方式蓬勃發展。

  在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海盛水産養殖示範基地的工廠化智慧養殖車間內,蝦苗在特別定制的養殖池中自由遊弋。廣西海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盧柏翰介紹,通過手機即可監控各項環境指標,為蝦苗提供最佳生長條件,産量是傳統模式養殖的5倍。

  “目前我們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一年可以産出4至5茬蝦,但産量遠遠跟不上訂單量。”盧柏翰介紹。該項目一期建設了8個大棚,年總産量在800至1000噸之間,産值約7000萬元,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二期工廠化養殖車間,以滿足市場需求。

廣西北海: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在合浦縣閘口鎮小棚對蝦養殖基地,工人正在喂蝦 攝影 楊艷

  相較于陸基工廠養殖,低成本的小棚對蝦養殖模式更為普遍。

  “今年天氣好,蝦長得特別快。”在合浦縣閘口鎮小棚對蝦養殖基地,北海高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樹龍正在巡棚,觀察對蝦的生長情況。劉樹龍負責的養殖基地共有809個小棚,每個小棚300平方米,每個小棚每茬可投入6至8萬尾蝦苗,每年出産2至3茬。“以一棚投7萬尾蝦苗為例,産量預計有25000斤,利潤在2萬元左右。”劉樹龍説。

  據了解,該養殖模式單個小棚投資僅需23萬元,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資金量確定建設規模,可多可少,規模不受限制。目前,北海市小棚對蝦養殖已發展到16000多張,成為漁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廣西北海: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位於合浦縣閘口鎮的漁光互補養殖基地 攝影 楊艷

  在合浦縣閘口鎮的廣西北海市鮪豐水産有限公司生態養殖基地,一片片光伏板整齊排列在池塘上方,引人注目。該基地場長陳強介紹,光伏板的作用主要是遮擋夏季陽光,減少冬季熱量散失,為魚苗提供了冬暖夏涼的生長環境,發電後直接供給南方電網。

  據了解,該基地佔地1200余畝,養殖有七星鱸魚、石斑魚、金鯧魚、馬友魚等名貴魚類,每畝産量達2000至3000斤。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互補模式,不僅實現了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更推動了水産業的綠色發展,成為北海市漁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廣西北海:向海而興築牢“藍色糧倉”

工作人員正在打撈魚苗 攝影 楊艷

  強漁必先強種。依託廣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北海市持續推動苗種的繁育和選育工作。該公司副總經理彭慧婧介紹,公司已實現苗種規模化生産,穩定供應市場的品種有青蟹、沙蟲、花甲王等,其中,沙蟲室內苗年生産能力達1億條以上,青蟹優質種苗年生産能力達1000萬隻以上,特色經濟貝類年生産能力達5億粒以上。

  “我們希望我們所研發的品種,大眾都能看得到,都能吃得到。”彭慧婧説。目前,該公司正在向耐高溫耐高鹽、耐低溫耐低鹽兩個方向攻關,希望開發出更多適應特殊條件的品種,進一步擴大區域,為養殖戶創造更多福祉。據了解,北海現有海水苗種生産企業43家,年繁育對蝦、貝類、魚類等各類苗種70多億尾(粒)。(文 蔡俊聰 楊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