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熱潮奔涌,帶來全新機遇與挑戰。自治區黨委、政府鮮明提出,人工智能時代廣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後,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立由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廣西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究、週密部署,為産業發展錨定方向、築牢根基。
2月8日,全區科技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會上宣佈組織“人工智能+”應用攻關,落實“人工智能+”行動,實施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項目《面向東盟的廣西人工智能應用戰略研究》,優化頂層規劃設計,結合面向東盟開放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廣西特色優勢行業,啟動一批人工智能行業垂直領域應用研發項目……
廣西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現狀怎樣?有哪些亮點成就?如何構建良好産業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廣西又該如何憑藉地緣優勢智聯東盟,力爭打造人工智能新樞紐?本報記者深入一線走訪調研,探尋答案。
“人工智能+”為産學研插上智慧翅膀
即使關了燈,車間的生産線也能精準高效自如地運作,被譽為“黑燈工廠”的玉柴國六發動機五發生産車間就有這樣的能耐。
“‘黑燈工廠’其實不黑,因為不需要人工操作,黑燈也能運行而得名。”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精益改善總監王玉茂解釋,傳統加工工廠需要100多人操作的車間,現在全部由機器人和自動化機床替代完成,效率提高90%以上。玉柴國六發動機加工精度可達1微米,一台發動機12小時就可實現合格生産並成功下線,生産週期縮短80%。
與“黑燈工廠”同樣智慧的還有上汽通用五菱首創的全球汽車島式裝配“天菱模式”。該生産模式實現全柔性智造,自動化率達51%,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提升超過33%,獲首屆汽車製造“超級工廠”評定及最佳模式創新獎。
如果説智造之光讓廣西傳統優勢産業脫胎換骨,那麼算力上天則是名副其實的“王炸組合”。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聯袂開展的天算星座研究項目,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一系列衛星系統。平臺通過對衛星智慧化、服務化、開放化設計,為推動我國6G網絡、衛星互聯網等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天算衛星在洪澇災害應急響應中,可顯著縮短從獲取災區圖像到生成監測報告的時間,由原來的1天縮短到1小時,應急響應水準極大提升。
美斯達是國內移動破碎篩分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産品熱銷國內外的同時也遇到瓶頸,挖掘機在設計製造上工藝繁瑣,大型破碎機高能耗、維護難。廣西科學院科研團隊研製相關挖掘機輔助設計軟體,優化了設計流程、加快了研發進度;並通過智慧化升級改造實現遠程控制、機械故障預警的目標,助推企業産品走向海外市場。
“人工智能+”在廣西制糖、有色金屬、機械、汽車、鋼鐵等傳統産業集群“左右逢源”,助力特色産業邁向高端化、綠色化。2024年全區5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5G工廠名單。新增認定廣西智慧製造標杆企業21家、智慧工廠示範企業35家、數字化車間80家,累計培育自治區級智慧製造標杆企業37家、智慧工廠338家、數字化車間277家。上述企業沉澱了海量涵蓋生産全流程的數據資源,進一步反哺人工智能,持續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
創新應用場景,讓生活更美好
應用場景的持續創新,讓“人工智能+”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票務系統為你量身定制個性化旅遊路線及行程;微信小程式讓你秒懂景區內客流量信息、景點線路等;“劉三姐數字人”全程陪你徜徉八桂美景,追尋詩與遠方……近年來,廣西旅遊發展集團下屬廣旅一鍵遊公司依託5G網絡,結合大數據、雲計算進行建模測算,開發運營“一鍵遊廣西”(一部手機遊廣西)智慧文旅平臺,助力廣西文旅發展按下快進鍵。
智慧農業很神奇。目前,AI技術在農業領域大放異彩。捷佳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你可以選擇一塊土地,讓AI分析出具一份農業適應性與風險分析報告。簡單地説,就是AI會根據這塊地過去幾年的氣溫、積雨、光照以及災情等數據,分析出這裡適合哪種水果。”得益於農業龐大的數據庫,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向AI提問,獲得比較專業的回答。
地下漆黑悶熱潮濕的礦道裏,機器人有條不紊地精準採礦,把礦工從艱苦危險的環境和高強度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一美好願景將在不久的將來變為現實。廣西高峰礦業去年與中南大學團隊合作,探索智慧化無人採礦技術,把採礦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升級為技術密集型。
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出色完成微創手術;宮頸癌人工智能早篩查機器人更好地守護女性健康;爬索機器人化身大橋健康衛士,精準檢測鋼索銹蝕斷裂情況;水下機器人在搜救、海洋養殖、巡檢等領域挑大梁;特種機器人投身消防應急救援;賓館、酒店、銀行中的服務機器人貼心服務……八桂大地,“人工智能+”正賦能各行業發展,讓生活更美好的故事頻繁上演。
補齊短板,構築協同發展新生態
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産業生態,産業、人才、資金等要素缺一不可。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積極落實“人工智能+”行動,在人工智能領域佈局建設自治區實驗室;並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在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計劃中重點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基礎學科,推動人工智能在各基礎學科中的運用與示範。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廣西科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廷磊指出,著力打造高效能的算力網絡體系,充分考量廣西瀕海臨邊、毗連多省的地緣優勢,融入國家“算力高鐵”大通道建設藍圖之中,向東連通廣東,向西銜接貴州、雲南,向北延展至成渝地區,全力打通區域壁壘,構建起一張廣泛覆蓋、高效協同的數據流通網絡。
“廣西人工智能産業的戰略佈局核心應聚焦於人工智慧應用範疇,緊扣廣西本土特色。”廣西科學院信息所所長王曉琳認為,向東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前沿技術,承接産業轉移,直接切入其産業鏈。建立健全“企業出題、科技答題”機制,著重發力智慧農業、智慧海洋、智慧旅遊、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廣西獨具特色且亟待發展的關鍵領域。
做好産教融合,培養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型人才是關鍵。南寧師範大學計信學院副教授、廣西人工智能學會秘書長廖劍平介紹,目前,廣西有50多所院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下一步在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師資力量、加大校企合作、組織人工智能競賽和科普活動等方面發力,逐漸形成人才培養與産業發展融合共生的新生態。
智聯東盟,打造人工智能新樞紐
廣西在東盟合作中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深耕東盟市場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之舉。
在今年的自治區兩會上,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科學院院長元昌安遞交了一份關於推動廣西“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提案。他建議,要聚焦南向、智聯東盟,力爭把廣西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新樞紐。憑藉大數據中心匯聚的數據動能,精準對接東盟各國需求,在跨境電商、國際物流、文化交流等多元領域,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持續輸出中國經驗與廣西智慧,研發多語言智慧客服系統,助力廣西跨境電商企業開拓市場。
加速在智慧物流産業的人工智能佈局,結合類腦智慧對複雜環境的快速決策能力,實時調整物流方案,應對交通擁堵、天氣變化等突發情況。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則可以實現貨物的智慧存儲和快速分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通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商貿往來快速通道。
為打好東盟牌,廣西産研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推出組合拳。連續舉辦中國(廣西)—東盟人工智能大會等系列人工智能交流活動,組建中國(廣西)—東盟大模型應用重點實驗室,大力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圍繞“AI賦産業,數智啟未來”主題,深度研判人工智能前沿動態。
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與泰國清邁大學、朱拉隆功大學工程學院分別簽訂協議,合作開展複雜環境下的多感測器網絡融合技術、北斗衛星定位研究,共同建設“面向中國—東盟時空信息與智慧定位服務聯合實驗室”;與老撾南塔省技術學院、老撾時空信息與智慧位置服務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共建“中國—東盟時空信息與智慧位置老撾研究中心”,抓住這一契機,全區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新興産業吸引集聚人才平臺,以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安全系統、複合材料為重點,加大低空製造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研發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李新雄)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