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崇左市外貿額完成2729.6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通關“加速度” 外貿上臺階
一輛輛滿載東南亞水果的卡車從友誼關口岸入境,在中國—東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進行換車。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管林華/攝
春節期間,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一片繁忙,進出口車輛排成長龍。一輛輛滿載東南亞水果的貨車搶“鮮”通關,發往全國各地;一輛輛裝滿國産電子産品的貨車從這裡駛向越南。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崇左各口岸繁忙程度持續攀升,外貿活力十足。
崇左,是中國通往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2024年以來,該市聚焦自治區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和全市“六大振興”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口岸通道優勢,持續推動口岸擴大開放,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服務,全力推動外貿擴量提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過去一年,該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729.6億元,同比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16年、出口總額連續18年排名全區第一,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在蘇州富聯康物流有限公司憑祥保稅倉內,一箱箱電子産品經查驗後快速裝車通關發往越南。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作為友誼關口岸3C電子類産品主要服務商之一,憑祥保稅倉每天出關車輛達到60—70台,預計2024年保稅貨值達140億元。
這些成績的取得,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為打造高效便利的通關環境,崇左市全力推動口岸擴大開放,碩龍、水口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友誼關口岸擴大開放至浦寨、弄堯通道正式運行;開通愛店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友誼關口岸浦寨通道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
該市加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開通6個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協調聯檢部門設立進境水果業務專窗和綠色專用通道,實行查驗“日清”和異常處置“限時辦結”制度,各環節流轉時間壓縮50%,創新實施“分層查驗+承諾提離”模式,進口水果查驗效率提高了32.5%。
崇左市持續強化通關車輛調度,建立應急延長通關時間機制,深度應用出入境車輛快捷通道,將單部車輛查驗時間壓縮至15秒以內,查驗用時減少75%。2024年,崇左邊境陸路口岸累計進出境車輛87.696萬輛次,同比增長20.43%,通關總量佔全區陸路口岸通關量的70%左右。
不僅如此,該市還充分發揮貼邊綜保區功能作用,建設中越邊境産業鏈、供應鏈“兩鏈倉儲中心”,探索試行“兩鏈倉儲中心”監管模式,實現出口車輛在綜保區“庫內查驗”,持續優化保稅通關流程,提升保稅區內車輛流通秩序和效率。2024年,全市保稅物流進出口額達1398.9億元,同比增長9.8%,佔全市外貿總額的51.3%。
同時,為加快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升級,助推外貿進出口高品質發展,該市大力推進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打造邊境特色加工産業,持續開展“百企入邊”“民營企業進邊疆”等行動。2024年,全市新引進互市落地加工企業15家,累計達79家,實現産值約76.4億元。
近年來,在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的新行銷模式爆火。依託中越邊境電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從友誼關口岸通關遠銷東盟。“基地有獨立的快件出口和電商倉儲,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訂單發往國外。”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創始人之一、廣西利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閉春遠告訴記者。
這是崇左市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生動體現。為加快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崇左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創新通關監管模式,在全面推行“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與整車布控查驗方式的基礎上,推出跨境電商三單比對、全程無紙化監管、一點對接、簡化申報等創新舉措。同時探索預約通關、開通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將通關時間壓縮至3分鐘。在海關等部門支持下,該市全國首單跨境電商分單模式完成實測,分單模式下,貨物在保稅倉內分檢,符合通關條件的貨物可拆單單獨申報,通過先查驗、後裝車以集拼方式直接出關,進一步提高了跨境電商貨物通關效率。
數據是最有力的見證者。2024年,跨境電商交易成為崇左外貿的新亮點,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完成301.15億元,同比增長696.55%,總量躍居全區第一。
崇左市服務業和商務口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市將繼續深耕跨境電商領域,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提升産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加強與東盟國家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商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場,構建更加完善的跨境電商生態體系。同時,持續優化物流配送體系,提高通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讓跨境貿易更加順暢高效。(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甘忠瑤 韋朝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