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旱澇保收不再“望天”
“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滿。”對於雨水節氣下雨好,還是天晴好,田東縣祥周鎮聯福村下埋屯村民黃國堂並不上心,因為他在2021年已經吃下定心丸。
聯福村地處右江河谷,曾因缺水灌溉近200畝土地處於閒置狀態。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後,群眾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集約化蔬菜種植增加收入。黃國堂種植菜椒8畝,收入10多萬元。
俗話説“有肥無水望天哭,有水無肥一半谷”。如果沒有水,可能顆粒無收,如果有水,最少可以收一半,水于農業之重要不言而喻,“望天收”由此而來。
旱澇保收不再“望天”,底氣來自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過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産穩産、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産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廣西為“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努力。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廣西統籌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224.8億元,支持全區新建高標準農田1170.4萬畝,改造提升167.48萬畝,修建塘堰(壩)754座、小型攔河壩3861座、農用井175座、小型集雨設施415座、泵站814座、疏浚溝渠2456公里、襯砌明渠(溝)28292公里、排水暗管794公里。
截至去年底,全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872.4萬畝,佔全區耕地的57.9%。
“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進一步擴大了有效灌溉、排水和機耕面積,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推動耕地畝均産能增加10%左右。”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真金白銀,廣開投入之“渠”。我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中央和自治區財政畝均投入超過3000元。
為確保“建一畝、成一畝”,廣西用好自治區水利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專班機制,全面開展小型農業水利建設和管護攻堅、農田溝渠修復整治行動等,切實提高建後管護水準。
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連續5年實現“雙增長”的貴港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佔全區80%,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9.9%列全區第一。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生動實踐同樣來自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4年全市新增建設和改造高標準農田29.35萬畝,總投資7.83億元,建設面積和資金均居全區第一,工程進度、品質和資金支付均位居全區前列。”貴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體澤介紹。
當下,貴港市正向“2030年前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目標邁進。
“一水兩用”,貴港實現農田增産增益。在保障糧食生産安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反季節小龍蝦養殖特色産業,建成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6萬畝,小龍蝦年産值達14億元,帶動6.29萬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田多收”,挖掘冬季農業潛力。高標準農田解決了秋冬種水源難題,助力冬季農業種植,實現糧經協同發展,秋冬種面積達130.81萬畝,春收糧食單産全區第一。預計冬菜産出超過120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産值15億元以上。
旱澇保收不再“望天”,不但保收更有好收成,廣西高標準農田建設一路高歌。(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莫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