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幹實績實效推動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乙巳年新春以來廣西的新氣象讓在桂創業幹事的港澳臺同胞倍感振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強調“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極大地提振了港澳臺同胞紮根廣西、建設廣西的堅定信心,激勵著他們在八桂大地上勇立潮頭、逐夢前行。
香港 深化合作 共創繁榮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日俱增的當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可謂正當其時。香港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擔任著‘超級聯繫人’角色,可借助其成熟的金融和法律體系,助力廣西企業從容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同時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廣西,促進投資雙向流動。”在香港廣西總商會常務副會長胡玉貞眼中,香港與廣西在經貿、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兩地應抓住契機,全方位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邁向新高度。
“廣西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具備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而香港在跨境電商領域積累了成熟的資源與經驗,雙方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胡玉貞介紹,商會已著手定期組織兩地企業對接,計劃舉辦跨境電商峰會,搭建信息平臺。同時,與香港金融、物流機構合作,從資金支持、物流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廣西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全方位助力。“我所合作的跨境電商集團已在越南、泰國、日本等國落地了跨境電商項目,未來將重點助力廣西外貿轉型升級。”胡玉貞透露,商會還將引導廣西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借助香港資源開拓國際市場,並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海外倉建設。
在桂港各領域合作中,文旅合作已成為重要一環。“想要充分激發桂港兩地的文旅經濟活力,關鍵在於講好廣西故事與香港故事,增進彼此間的深入了解。”擔任廣西政協委員期間,胡玉貞積極建言獻策,提議開展廣西三月三走進港澳系列活動。該提議得到積極響應,並取得極佳的落地成效。
隨著廣西三月三項目在香港穩穩紮根,胡玉貞與香港廣西總商會將視野拓展至更為廣闊的國際舞臺。商會計劃聯合香港及海外的各類機構,在廣西三月三活動期間,于香港舉辦涵蓋文化、藝術、商貿等多領域的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廣西獨特優勢。在宣傳推廣上,借助多語種資料,結合影視創作,提升活動的國際傳播力。“我們不僅要把廣西三月三打造成桂港文化交流的金名片,更要讓其成為廣西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之一,推動桂港與海外在文化、旅遊、經貿等多領域實現深度合作、互利共贏。”胡玉貞説。
“90後”香港女孩張翠珊大學畢業後來廣西發展,投身影視與教育行業。全國兩會期間,張翠珊密切關注會議動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讓張翠珊心潮澎湃。“這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張翠珊興奮地説,“我從事的影視文化和教育培訓行業,或將迎來更多機遇。我從香港來,又從廣西‘走出去’,希望能在國際層面拓展交往與合作。”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呈爆髮式發展,各行各業紛紛佈局,張翠珊早在兩年前就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趨勢,著手籌備相關項目。“我們的AI+英語伴學系統和AI數字人、AI智慧體、AI智慧客服、AI文案助手等AI+行銷應用的推廣工作正穩步落地。”
在影視板塊,張翠珊持續發力,加快推進院線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工作。“我們在保證作品品質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AI與影視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她介紹,團隊目前已與韓國、俄羅斯的公司分別在影視衍生品設計和影視特效製作方面展開闔作,期望能借此為廣西同行帶來啟發。
“除了持續深耕影視領域,我們今年著重拓展AI+教育、AI+行銷。”對於下一步工作,張翠珊有著清晰規劃。她透露,各方合力擬在南寧建立大灣區青創中心、香港青創中心等創新型企業孵化基地。“希望這些基地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平臺,推動創新發展,為廣西的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張翠珊説。
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程民駿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印象深刻。祖籍廣西的程民駿,長期關注廣西發展,2018年在欽州港投資建設油庫和碼頭等,參與廣西北部灣開放開發。他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他在欽州投資的碼頭也因此受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倉儲、配送和數據收集等環節的運營效率顯著提高,許多複雜問題得以簡化。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廣泛應用,尤其近期廣西與老撾共建中國—老撾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帶來了重大利好。這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的首個人工智能合作創新平臺,這不僅有助於廣西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還鼓勵廣西企業積極‘走出去’,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廣西投資,這樣的‘雙向奔赴’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程民駿認為,人工智能不僅推動了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也為廣西的對外合作開闢了新路徑。
澳門 創新驅動 協同發展
在澳門廣西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陳榮華看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為港澳企業參與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了更多機遇。
作為深耕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企業,陳榮華的公司依託澳門的優勢,將以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為戰略內核,構建覆蓋“基礎研究—場景應用—生態構建”的全鏈條發展體系。陳榮華透露,公司將打造三地協同的産業佈局:澳門總部充分發揮自由港數據流通政策優勢,深圳基地聚焦智慧算力集群研發,落地金融風險預測、工業數字孿生等商業化應用;南寧樞紐緊抓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契機,建設區域性多語言語義理解中心,研發支持泰語、越南語等小語種的智慧交互系統,並搭建跨境供應鏈預測系統,為區域經貿合作提供跨境數字化應用。
以實幹為先導,陳榮華正緊抓政策機遇,加速推進産學研協同創新。公司計劃投資組建跨學科團隊,聚焦神經網絡演算法與智慧數據挖掘技術研發,並在香港、澳門、深圳、南寧多地佈局産學研項目,推動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我們將整合港澳國際資源、深圳創新能力與廣西區位優勢,打造人工智能技術轉化新通道。”陳榮華介紹,其技術矩陣將覆蓋金融科技、智慧製造等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澳門廣西總商會會長、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澳門)協會會長卓重賢對國家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感到振奮,認為這將為澳門及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今年2月,卓重賢參與的澳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採用國際領先技術,建成後可將廚余垃圾轉化為清潔能源和有機肥,通過“變廢為寶”模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卓重賢談到,澳門在綠色建築、循環經濟領域積累的經驗,正通過桂澳合作向廣西延伸,其團隊正與廣西有關部門、企業探討引入澳門環保技術,助力區域人居環境提升。
“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溝通交流的橋梁與紐帶,在綠色建築領域具有獨特的對外合作優勢,廣西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區位優勢突出,雙方合作前景廣闊。”卓重賢建議,雙方可共同打造“中國—葡語國家—東盟”綠色經濟走廊,推動三方在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等領域的合作,並建設桂澳零碳示範園區,集成澳門綠色建築技術、廣西本土材料和東盟市場資源,打造面向東盟的低碳技術展示與交易中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注入新動能。
台灣 共築願景 同享機遇
全國兩會期間,在桂臺胞臺商高度關注會議動態。他們通過電視、網絡直播和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觀看和了解全國兩會的報道,聚焦當前熱點話題,搶抓發展新機遇,堅定發展信心。他們表示,兩岸民眾應多來往、走近走親,才能更好實現兩岸融合發展。他們也通過各自的多種方式,投身於助推兩岸交流合作的事業中。
連日來,在廣西打拼多年的臺商李建民尤為關注全國兩會經濟領域方面的報道,以及時了解更多惠臺政策和大陸發展機遇,並與在廣西打拼的臺胞臺商分享。2010年,李建民來到廣西投資創業,當時他在大陸已擁有多家公司。“選擇到廣西投資,部分原因是我的愛人是廣西人,希望為家鄉做點事。”為愛而來的李建民,第一站到崇左投資,隨後定居廣西。4年前,他轉行進入牙科行業,投資南寧牙科連鎖機構和義齒工廠,目前負責一家牙科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們不僅引入先進技術,也將台灣醫療服務理念帶到南寧。”在他工作的診所,員工注重在治療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感受,用委婉溫和的溝通方式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李建民還經常帶著同事去社區開展口腔預防知識普及活動,發揮診所專業優勢擴大知識傳播範圍,讓更多人受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讓我更有信心。”李建民認為,今年經濟形勢將會比去年更好,他將繼續深耕牙科行業,同時也看好南寧的區位優勢,“想將台灣特色美食帶到南寧,讓更多人品嘗。”李建民期待為南寧的餐飲文化增添新活力。
廣西是“90後”臺商林鳳怡的福地,她在這裡成功創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全國兩會期間,她關注“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報道,謀劃著充分運用廣西面向東盟的獨特區位優勢,將自創的烤雞品牌推向東盟市場。
在開烤雞餐廳前,林鳳怡經營一家攝影工作室,她的愛人在欽州從事果園雞養殖,兩人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奮鬥。機遇多多的大陸市場,讓她放開手腳去闖去幹。去年,她萌生再次創業的想法,結合手頭的果園雞資源,20平方米的餐廳成為她重新創業的起點。
“我們能做到從果園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努力讓消費者品嘗到新鮮和美味。”林鳳怡嘗試將自家的果園雞製作成烤雞,口感出乎意料地獲得朋友們的一致好評。在愛人的支持下,她自主研發的烤雞品牌餐廳順利開業,憑藉優質的原材料、成熟的加工工藝和獨特的口感,贏得南寧消費者的肯定。
“隨著一系列惠及臺胞福祉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與政策相繼出臺並落實,南寧正日益成為臺胞臺商創業經商的理想之地。”南寧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輝鴻表示,政府不僅積極搭建平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融資支持、稅收減免等,有效降低了創業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南寧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潛力的城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為臺胞臺商提供了無限商機。許多臺胞臺商在這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並取得顯著成效。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臺胞臺商選擇來南寧創業經商,共同書寫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楊思悅 藍于涵 黃 靜 通訊員 李偉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