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智慧運河數字孿生平臺—— 打造世紀工程的“智慧大腦”
2025-03-25 13:16:0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蔡俊聰責編:劉洋

智慧運河數字孿生平臺—— 打造世紀工程的“智慧大腦”_fororder_8565174_wjz_1742809104232_b

在平陸運河建設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數字孿生智慧運河系統查看現場施工情況。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黃遠來/攝

智慧運河數字孿生平臺—— 打造世紀工程的“智慧大腦”_fororder_8565172_wjz_1742804146653_b

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韋璐明/攝

智慧運河數字孿生平臺—— 打造世紀工程的“智慧大腦”_fororder_8565711_wjz_1742832000000_b

平陸運河施工現場安裝了4400余套感應設備,連接數字孿生智慧運河系統,施工情況在系統上一目了然。圖為馬道樞紐建設現場。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徐天保/攝

  項目介紹

  正在建設的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連通江海的大運河。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這條運河承載著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歷史使命。

  除了有形的運河,平陸運河建設管理團隊還利用北斗、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了一條無形的智慧運河,實現數字孿生運河與實體工程同生共長。

  目前,智慧運河數字孿生平臺已構建包括基礎環境、建設管理、智慧工地、綜合監控、安全應急等應用模組,通過三維動畫模擬倣真、模擬數據集成關聯、數據集成可視化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項目的管理質效。

  實幹者説

  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耀飛:

  數字孿生技術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推進平陸運河工程建設,助力打造優質工程、綠色工程、廉潔工程,確保2026年如期建成通航。

  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閆強:

  作為國內首條全生命週期智慧運河,數字賦能于運河建設的各個關鍵環節,助力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障施工品質和安全。

  一線採訪

  3月22日,記者走進平陸運河建設調度指揮中心,數字孿生平臺巨幅螢幕上,一個個實時更新的數據,如同跳動的脈搏,映射出運河建設進展和工程施工動態,科幻感十足,令人震撼。

  這裡,既連接綿延134.2公里的運河施工現場,也連接著工地上4400多臺(套)大型機械設備和重要結構物。

  眼下,平陸運河三大樞紐都已經進入混凝土澆築高峰期。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可以看到世紀工程平陸運河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鐵臂飛舞,近2萬名建設者奮鬥正酣,宏大建設場景振奮人心。

  “每個標段的施工情況都能在螢幕上顯示。隨著施工建設的進展,數據也會實時變化,技術人員在指揮中心就能實時進行現場管控、邊坡監測、水文預警……”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閆強説,數字孿生平臺可實現對人員、設備進行實時調度,對混凝土澆築品質和邊坡狀態實時監測預警。

  工作人員輕點滑鼠,馬道樞紐建設管理板塊中,投資管理、進度管理、品質管理等情況躍然屏上,一目了然。

  “在進度管理上,將BIM模型(建築信息模型)與實際三維圖進行結合,通過不同顏色來判斷不同混凝土構件的進展情況。任意點擊一個混凝土構件,可以查看品質驗評、計量支付、澆築記錄、溫控信息等。溫控就是在混凝土澆築及之後,實時監測混凝土內外溫度差,防止差值過大,造成混凝土形變以及開裂。”閆強介紹。

  如果數據超出閾值,系統會立即預警,確保工作人員及時、準確掌握工程建設情況和施工狀態。去年5月9日至10日,平陸運河某邊坡一處GNSS地表位移監測設備監測到該處兩日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速率較往常增大,系統自動啟動預警,提醒工作人員迅速妥善處理,保障運河建設安全高效。

  智慧運河建設實現了運河動態“一圖總覽”、工程建設“一站服務”、決策指揮“一腦智控”。在數據採集和業務管理方面,平臺依託項目感知網、傳輸網、無人機、遙感衛星等技術,實現對施工現場和工序的全面感知。“平臺採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對採集的數據進行清洗、整合和動態更新,確保數字孿生模型與物理世界始終保持同步。”

  “在運營期,我們計劃在主要骨幹航道,通過鐳射掃描與傾斜攝影技術,建立毫米級高精度模型,整合水位、流速、船舶軌跡等實時數據,破除傳統水運‘數據孤島’困局。”閆強介紹,他們還同步部署“一網感知”智慧監測體系,在各樞紐節點布設水位感測器、閘門狀態檢測儀、雷達等設備為動態調度提供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依託AI演算法與流體動力學倣真技術,開發內河航運“智慧大腦”,實現航道通航效率模擬、船舶智慧編隊、多式聯運路徑優化等功能。“平陸運河設計的船舶過閘調度演算法,可對船閘設計‘優先級插隊’機制,對電煤、糧食等民生物資運輸船舶實施智慧通行權分配,提升單閘次通行效率;同時協同構建‘一屏統覽’的省級水運資源調度平臺,整合航道、港口、鐵路、公路數據,實現‘水—鐵—公’聯合調度。”閆強説。

  作為我國首條“智慧運河”的實踐標杆,平陸運河數字孿生平臺的技術與模式正不斷創新與突破。當前,平陸運河集團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並與數字孿生平臺深度融合,同時正在進一步開展智慧調度、智慧導航、智慧感知、智慧運營等應用場景的研究,全生命週期智慧運河建設邁出新步伐。

  數字技術賦能下,平陸運河建設揚鞭發力,跑出加速度。截至2025年3月20日,平陸運河累計完成投資突破510億元、土石方開挖約2.78億立方米,“一河貫通,八桂向海”的美好願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黃遠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