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合正能量,一路前行一路生花——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綜述
3月29日晚,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主題活動之一的人機共創·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在南寧舉辦。活動開場,中央音樂學院指揮機器人“智音”與廣西交響樂團現場合作,為觀眾帶來AI與藝術交融的視聽盛宴。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梁凱昌、徐天保/攝
3月29日至30日,以“系統性變革 智慧化傳播:網絡媒體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南寧開幕。
論壇期間,公佈了50件十佳網絡精品及499件網絡精品,舉辦了人機共創·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堅持主流價值導向 推動演算法向上向善”主題分享會、“發揮多元主體力量 共創繁榮內容生態”發佈啟動會等活動。
與會人士認為,當前人工智能正賦能網絡傳播,推動媒體向心力和創造力相融共進、正能量和大流量雙向奔赴,主流輿論、主流價值、主流文化持續鞏固壯大。
借AI之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透露的信息顯示,主流媒體聚焦于權威內容生産、技術深度賦能建設,全方位發力,進一步夯實了在正能量傳播領域的主陣地地位。
借助AI技術,主流媒體在多個維度實現創新突破。
央視網創作的AI短劇《國旗飄揚75年!AI重現首位旗手時空之旅》,通過先進的AI復原技術,生動再現了1949年首位國旗升旗手胡其俊長達26年的升旗歷程。
胡其俊的兒子胡克軍看到這一場景後感慨道,以前總擔心過去的老故事會被時間沖淡,沒想到科技能復活這段記憶,“AI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是,它把‘沒人記得’,變成了‘誰也忘不了’。”
在《紅色雲展廳》項目中,運用AI技術對左權將軍的望遠鏡、抗戰時期的抬杠桿、美國飛虎隊二戰飛機C-47A等珍貴文物進行復原,成功實現了歷史敘事從傳統靜態陳列向動態交互對話的轉變。觀眾能夠借此更加直觀、真切地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讓紅色文化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深入人心。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主流媒體的重要職責。
人民網精心打造的《當孔子遇見蘇格拉底》,巧妙運用AI技術打造數字人,實現了兩位偉大思想家跨越千年的“對話”。該視頻全網曝光量超1億人次,點讚量超30萬。
人民網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在回顧創作歷程時説,孔子數字人團隊整理了超過10萬字的素材,經過反復精心錘鍊,最終呈現出不到1000字的精華內容,而其中的“仁”和“善”始終是指導AI創作的核心價值理念。
在提升傳播效能與拓展傳播邊界方面,新華社自主研發的智慧生産引擎“采編助手”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新華社主播講述“一帶一路”故事時,“采編助手”能夠迅速將聲音轉換成19個語種,並高度復刻聲紋特徵,使不同語言在主播唇間如同母語般自然流暢地流淌,讓各國受眾倍感親切。新華通訊社通信技術局副局長林波形象地表示:“當AI讓差異成為共鳴,我們便奏響了國際傳播的嶄新樂章。”
“央視新聞創作的《AI奇妙夜》,全場有17個節目,90%都是由AI來完成。這只熊貓大廚的毛髮動態和渲染的效果,已經和傳統的軟體製作出來的畫面相差無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副召集人唐怡説,這種“AI打底+人工點睛”的協作模式,讓藝術的想像力可以突破預算和時間的限制。
“傳統手繪需要耗時半月的動畫場景,可靈 AI卻能在兩小時內提供數十種方案。”廣西廣播電視臺影視綜藝節目中心副主任藍雲劍説,這次創作《漓江神話》,通過AI創作,只需輸入指令,就能生成超越現實的奇幻場景。這為創作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助力主流媒體創作出更多富有創意與感染力的正能量佳作。
此次論壇上發佈的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案例,廣西雲數字媒體集團《歌頌祖國風華!我AI種花家》、河池市融媒體中心《會仙客》成功入選。這展現了我區媒體積極擁抱AI技術,在網絡正能量傳播領域創新應用,成為廣西媒體融合發展與內容創新的生動注腳。
網聚正能量,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
2024年,國産3A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全球火爆出圈。通過這款遊戲,許多網友認識了遊戲科學創始人馮驥。
“這只中國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猴子,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全球玩家在享受樂趣的同時,開始了解遊戲背後的故事和文化。”馮驥分享道,“我們把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就像送一件禮物,硬塞的別人不一定喜歡,用沉浸的玩法,精美的畫面,生動的故事,人們才會有興趣。”
在網絡世界,傳統文化正經歷從靜態保護到動態傳承的深刻變革。
廣東普寧68歲的陳來發帶領英歌隊借助短視頻,讓潮汕英歌這一非遺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話題#中華戰舞潮汕英歌已就位#播放量突破29億人次,並登上蛇年春晚舞臺,其激昂鼓點與矯健舞姿驚艷全球。
“我希望許過的願望一路生花,護送那時的夢抵擋過風沙……”這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由羅高丞創作的《一路生花》(2024特別版),上線後傳播廣泛,2024年全網播放超100億人次。“這首歌在國外也同樣掀起了一股小浪潮,印尼版的《一路生花》在外網播放超過5000萬人次,感動了無數老外。”羅高丞説。
米志恒製作的450分鐘《紅樓夢》視頻,在抖音平臺收穫3.5億人次播放量,700萬用戶收藏。經典文學借助短視頻實現“全民共讀”,充分彰顯了傳統文化在創新傳播形式下的強大吸引力。
抖音集團副總編輯、抖音執行總編輯鐘偉説,抖音集團啟動的正能量專項行動計劃,收穫1500億流量,超6億用戶熱情參與,使傳統文化在大眾傳播中重煥生機。
AI技術在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釋放普惠能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
在鄉村振興與特殊教育領域,廣西梧州村民用美圖“開拍”製作帶貨視頻;廈門特殊教育機構以AI繪畫工具“WHEE”幫助自閉症兒童表達自我;義烏電商創業者吳姐憑“美圖設計室”實現“一人即團隊”。
文旅創新方面,AI換裝技術將廣西12個世居民族服飾數字化,邀請國際友人沉浸式文化體驗;百度文庫“自由畫布”被用戶譽為“數字時代的壯錦背帶”——拖拽之間,五色糯米飯的推文即可生成,讓世界看見廣西。
更潮更出彩,共赴民族文化之約
作為論壇重頭戲之一的“多彩民族 壯美廣西”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同時讓廣西三月三得到了更多科技加持的呈現。
“現在,壯錦是我的‘戰袍’,我穿著它走向世界。”作為廣西走向世界舞臺的超模,陸仙人出現在廣西三月三的活動現場,他身上的服裝正是用廣西壯錦所縫製。一場場賞心悅目的民族服飾表演,充分展示了民族元素的美。
廣西三月三活動精彩紛呈,在“南寧之夜”、民歌湖、三街兩巷、青秀山風景區、亭子碼頭等南寧各個景點,都有各種歌舞表演和遊園活動。
融入了AI元素,廣西三月三變得更潮了。在南寧街頭,春晚同款機器人不再扭秧歌,而是穿上壯錦馬甲,與街舞少年一同表演“科目三”舞蹈,靈活的舞步與舞者配合默契,讓觀眾大開眼界。AI機器人“劉三姐”與“廣西歌王”對唱起了山歌,面對歌王挑戰,“劉三姐”見招拆招,“人”“機”對唱,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我去了民歌湖聽了唱山歌,看了機器人和少年的街舞,還去了南寧夜市吃了酸嘢,感覺廣西是很有煙火氣的地方。”前來參加論壇報道的中央新聞單位記者趙女士説,2025AI賦能正能量創作大會、開幕式、廣西三月三活動現場都非常與時俱進,“先進科技與民俗文化相結合,有太多可以報道的方向,我們已經發佈了多條視頻,獲得了網友熱烈反饋。”
廣西三月三當天,正好也是新疆的肉孜節。到廣西參加論壇報道的新疆廣播電視臺記者加那提·艾山説,雖然遠離家鄉沒過上肉孜節,但“三月三”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她也像在家鄉過節一樣開心。“我們要把廣西三月三的好聲音好故事,傳遞到更遠的地方,講述桂疆情深、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我還買了很多‘三月三’的文創産品,準備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齊聚廣西的各路媒體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全媒體、立體化報道廣西三月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向雲端!廣西三月天遇見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等創意視頻呈現“三月三”與網絡媒體的融合場景,利用雲端技術增強傳播感染力。
“論壇為廣西搭建起展示互聯網生態的全景窗口。”中青在線副總編輯唐軼認為,這一前所未有的傳播規模,使廣西突破地域界限,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立體化展現廣西數字經濟生態、文旅特色及區位優勢,讓更多的人了解廣西、來到廣西,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數字動能。(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伍永志 岑 琴 鍾小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