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越界河山歌會在歸春河上激情開唱。中越兩國山歌手們乘坐竹筏分立於歸春河兩側進行山歌對唱。
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在歡快地跳竹竿舞。
網紅主播正在介紹簸箕宴美食。
春潮涌動歌如海,邊關處處木棉紅。
三月的南疆大地,木棉花開正艷,歸春河水奔騰歡歌。2025年廣西三月三期間,崇左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千年歌圩化作基層治理新平臺,讓非遺變身民族團結的黏合劑,在7個縣(市、區)鋪展開一幅幅“美美與共”的和美畫卷。從跨國瀑佈下的中越歌會到校園裏的童聲天琴,從基層治理大市集的“民事診所”到簸箕宴上的五色糯米飯,各族兒女用歌聲傳遞團結心聲,以美食架起交融橋梁,讓傳統節日煥發出新時代的璀璨光芒。
1 歌圩新韻
基層治理唱響團結和聲
3月27日,崇左市中心步行街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現代歌圩讓千年傳統煥發新生。江州區石景林街道的韋阿婆早早就帶著繡球趕來佔座:“往年聽山歌是為了解悶,今年歌圩還能解難題。”她口中的“解難題”,正是崇左創新推出的唄儂歌圩話治理“五個一”活動。
在崇左基層治理大市集區域,江州區法院的法官們正為外來務工人員老張厘清工傷賠償流程:“今天接待了10名群眾,勞動糾紛佔七成。”旁邊的“唄儂議事會”活動現場,社工正把防範電信詐騙知識編成壯語山歌:“天上不會掉糍粑,陌生連結莫亂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農師傅手持竹竿,邊教孩子們跳竹竿舞邊唱道:“竹節相連根基穩,就像我們56個民族心連心。”
最熱鬧的當屬民俗競技區。隨著裁判哨響,身著各族服飾的拔河隊展開較量。壯族漢子農大強和苗族小夥李明共握一繩:“去年,我們還有點小矛盾,經過社區調解後,今天成了好隊友。”這種“化干戈為玉帛”的智慧,正是崇左將傳統節慶轉化為基層治理載體的生動寫照。
活動結束前,數十名各族群眾手挽手跳起團圓舞,月光下的身影在花山岩畫背景墻前重疊,恍若古今交融的民族團結長卷。
2 味蕾交響
五色糯米飯蘊含石榴情誼
在寧明花山溫泉國際大酒店,3月29日開啟的“我們的節日·廣西三月三”花山簸箕宴美食大賽暨“紅石榴”團結聯誼活動,讓味蕾成為民族團結的“翻譯官”。
活動現場,壯家巧娘黃美蓮將五色糯米飯塑成花山岩畫人形,撒上可食用的金粉:“這樣的比賽能讓各族群眾文化交流更密切。”大賽評委、中國烹飪大師閉思維輕嗅烤土鴨的香氣:“八角與檸檬葉的碰撞,像極了壯漢文化的交融。”
現場最特別的要數“紅石榴”團結灶臺。壯族阿姐教瑤族姑娘包艾葉糍粑。當不同民族的拿手菜擺上同一張長桌,美食便成了無需翻譯的共同語言。獲獎選手馬超樂感慨:“這次比賽不只是廚藝的較量,備賽和交流過程讓我深切感受到各民族文化在美食領域的深度交融。希望未來還能參與這樣的活動。”
活動尾聲,各族群眾手捧五色糯米飯圍桌而坐。燈光映照著大家的笑臉,現場飄蕩著新編山歌:“五色米飯香又甜,十指相扣心相連,各族兒女一家親,石榴結籽抱成團。”
3 跨境歡歌
瀑布為幕寫就友誼詩篇
德天跨國瀑布水聲轟鳴,響如滾雷。3月26日,在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銅鼓廣場,2025廣西三月三民歌擂臺賽暨全國“四季村歌”活動廣西選拔賽拉開帷幕。來自全區各地的15支優秀歌隊匯聚一堂,大家同臺競技,更顯濃厚友誼。一首首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輪番唱響,生動展現了廣西民歌文化的獨特韻味,唱出了各民族和諧相處、親如一家的動人音符。
在跨境旅遊合作區跨境街的壯錦T臺秀上,非遺傳承人李素英將壯錦與越南斗笠創新結合,“花紋取自壯族的雲雷紋,配色參考越南傳統色譜。”越南留學生范氏秋姮身著奧黛,與壯族小學生黃雨欣攜手走秀,“我的腰帶繡著木棉花,她的壯錦包繪有蓮花,就像中越文化各美其美。”網紅主播“雅婷”的鏡頭前,中越青年共舂糍粑的場景引發數萬點讚。
最動人的畫面出現在歸春河上,中越跨國對歌會在此進行。中國天琴姐妹組合與越南獨弦琴樂團同臺表演。當壯族的《唄儂情深》遇見越南的《同飲一江水》,琴弦震顫出跨越國界的和鳴。
大新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廣電局相關負責人望著跨境夜市閃爍的燈光説:“今夜賣出2000多杯越南咖啡、1000多份五色糯米飯,文化交融最是潤物無聲。”
4 薪火相傳
童聲天琴撥動夢想弦音
動人的山歌唱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
崇左市各學校舉辦精彩活動慶祝廣西三月三。龍州縣龍州鎮新華幼兒園,上百名壯族兒童用獨特方式慶祝節日;憑祥市第二幼兒園開展“甜心寶貝趕歌圩”活動,師生們身著民族服飾唱山歌、跳竹竿舞、拋繡球,體驗民俗文化,感受多彩民族風情,徜徉歌海……
活動現場,5歲的壯族男孩黃梓軒踩著高蹺,小心翼翼接過苗族女孩吳雨桐拋來的繡球:“我們練了3天,現在能連續接5個繡球。”教師團隊精心設計的民族智慧闖關遊戲,讓孩子們在竹竿舞中領悟協作,在射箭體驗裏感受專注。
最令人動容的是親子天琴表演。中越邊境跨國婚姻家庭代表彈唱《邊關童謠》,琴弦上流淌著中越雙語歌詞。新華幼兒園負責人介紹,園裏的不少孩子來自多民族家庭,“我們要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混著艾草香的春風裏生根。”而在江州區第一小學,孩子們用繡球拼成中國地圖,學校相關負責人説:“每個繡球裏都藏著孩子寫的民族團結心願”。
5 融入日常
甜蜜集市解鎖治理密碼
走進江州區新和鎮“甜蜜集市”,社會治理的巧思隨處可見。壯錦香囊攤位旁,“紅色管家”正收集居民微心願;酸菜展銷臺前,司法所工作人員用壯語講解民法典。獲得花炮挑戰賽頭炮“添丁獎”的七彩那隆女子隊,去年兩村曾鬧糾紛,“今天我們在獎盃刻上‘團結奮進’四個字。”隊員們説。
在憑祥鎮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現場,76歲的山歌王農大爺把垃圾分類知識編成押韻壯歌:“紅藍綠灰四個桶,各司其職莫亂丟。”這種“山歌+治理”模式,讓邊境村寨的矛盾糾紛同比大幅下降。崇左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譚春麗所説:“當治理融入歌圩、嵌入美食、寫進童謠,民族團結就成了觸手可及的日常。”
當夕陽為廣場鍍上金邊,天等縣天等鎮宴席上的糯米香隨風飄散。五色糯米飯被擺成石榴造型,社區巧娘趙美芳邊分餐邊念叨:“糯米染得再艷,也要蒸透了才能黏成團。”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邊疆治理的深層智慧。(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雷麗軍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