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點綠成金 鋪就生態富民路
2025-06-04 15:22:5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原標題:點綠成金 鋪就生態富民路

  ——走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山”基地系列報道

點綠成金 鋪就生態富民路

上林縣高山草原。黃雲清/攝

點綠成金 鋪就生態富民路

近年來,樂業縣生態旅遊發展勢頭良好。圖為遊人在該縣仙人橋景區泛舟遊玩。(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供圖)

  在廣西,上林縣、鳳山縣、樂業縣既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也是農業産業蓬勃發展的縣域。

  近年來,這三縣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過程中,以做強生態農業為軸心,積極探索産業延伸,打造生態與富民相契合的循環産業鏈條,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打好全域有機牌,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康養旅遊業,實現生態與農業、農村、農民效益的統一。

  這三縣是如何持續綠色轉型,推動區域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它們走出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之路,對以農業為主導的縣域具有哪些借鑒意義?近日,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1 上林

  打好“有機牌” 走實“生態路”

  五月初夏,氣溫持續回升。上林縣大明山茶園裏,600畝有機茶樹抽芽吐綠,茶農們身挎茶簍穿梭茶壟,指尖翻飛間鮮嫩茶芽落簍,豐收的喜悅洋溢臉上。

  茶農張月華一邊採茶一邊向記者分享説:“我家種了7畝多茶樹,有福鼎、金牡丹等品種。去年賣茶青收入4萬多元,預計今年比去年的産量多。”

  大明山茶園位於明亮鎮萬古村,佔地1200畝,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和廣西農墾茶業集團主要生産基地,種植金萱、龍井43等國家優良品種。如今,茶園集研學、生産、旅遊等功能于一體,先後獲評“國家有機茶栽培與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廣西烏龍茶之鄉”等多項榮譽,成為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旅遊目的地,帶動周邊村屯居民致富。

  大明山茶園是上林縣打好“有機牌”、走實“生態路”,變“綠色顏值”為“金色産值”的一個樣板。

  “近年來,上林縣常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0%以上,被譽為‘天然氧吧’‘綠肺聖地’,生態環境優良,具備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産品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南寧市上林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莫冬梅説。

  據介紹,近年來,上林縣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保護好生態環境,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推動産業升級、增進民生福祉有機結合。

  目前上林縣獲有機産品認證企業(合作社)累計25家,有機産品認證證書(含有機轉換認證證書)累計34張,有機認證面積達約1.16萬畝(含有機轉換),年産量5350噸;有機産品認證涵蓋水稻、水果、金花茶、食用菌、小龍蝦、肉牛等12個種類。2024年,上林縣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産值57.71億元,比上年增長5.5%。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孕育了當地高品質的有機農産品,也帶動了生態旅遊的發展。

  上林縣大豐鎮東春村全村位於大明山脈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半山腰上,森林覆蓋率近98%,是天然的氧吧。該村沒有平原和耕地,曾經是一個典型的“靠山吃山”的貧困村。

  近年來,東春村利用“世界長壽鄉”的金字招牌,依託大明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八角、古茶樹“兩樹”産業,傾力打造“排其—上水源、排幹—下水源、馬槽—六毛”三條鄉村旅遊民宿示範帶。短短幾年時間,東春村從一個發展落後的“貧困村”蛻變成生活富裕的“小康村”,先後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諸多榮譽,成為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有效轉化的“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不僅是東春村,近年來,生態旅遊還有效推動和壯大了上林縣農村經濟。2024年,全縣共接待遊客人數962.08萬人次,旅遊總消費99.92億元。

  今年5月19日晚,上林縣衛城廣場舉辦中國旅遊日“山水上林·桂水傳情”文藝演出暨“桂水優品”品牌盛典,以多元形式展現上林魅力,再次掀起生態旅遊養生體驗活動的熱潮。

  在上林文化旅遊推廣大使夏瑤獻唱《嚮往的上林》《推開世界的門》後,來自廣東的遊客盧女士感慨説:“歌聲與實景影像交織,大龍湖的瀲艷波光與霞客古道的滄桑歷史躍然眼前。上林的生態環境和文旅,確實很讓人上頭!”

  2 鳳山

  生態引領綠色轉型發展

  鳳山縣位於河池市西部,具有“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長壽之鄉”美譽稱號。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不僅孕育了鳳山的“長壽基因”,更讓鳳山農特産品自帶“生態光環”。

  4月28日,鳳山縣優質農特産品(深圳專場)投資推介會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深圳市龍華區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嘉賓們漫步于鳳山農特産品展區,洽談合作意向,品鑒生態晚宴。用壽源山泉水烹制的鳳山黑豬肉、黑山羊肉、跑山雞湯香氣四溢,山茶油蘸料清香撲鼻,引得企業家紛紛點讚:“食材的本味,就是鳳山生態最好的代言!”

  經此投資推介會,鳳山縣政府與8家企業現場簽約,總投資額超10億元,涉及農林加工、山茶油精深加工、生態養殖、香椿種植加工及特菜採購等多個領域,開啟鳳山縣與深圳、香港、雲南等地在農業領域合作的新篇章。

  類似“生態+産業”的成功,其實早有伏筆。

  記者從河池市鳳山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年來,鳳山縣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創建進程中,高度重視生態治理與修復工作,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守護好一方綠水青山,同時深度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多管齊下推進綠色轉型。

  在生態農業方面,鳳山縣積極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投入3600萬元資金,先後創建了東巴鳳供應粵港澳大灣區食品谷利民鳳山基地、鳳山縣仁裏禾盛豐生態農業示範基地、雲海農科蔬菜示範産業園,種植有機蔬菜並拓展加工、觀光采摘等多功能業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9800多人次務工,日均工資120—150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注重品牌建設,19個農産品獲“綠色食品”認證,2個獲“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20個基地成為廣西綠色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

  此外,憑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資源,鳳山縣還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開發了如三門海景區、巴臘猴山景區等多個生態旅遊景區,景區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遊客可以登山賞景、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

  今年“五一”假日期間,鳳山縣累計接待遊客15.6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0.926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2.28%、15.46%。

  3 樂業

  加快推進縣域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青山疊翠間,一座桂西北山城正書寫著縣域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的答卷。

  5月24日,樂業縣甘田鎮的蔬菜大棚前,首批參與“糧菜輪作”模式的種植戶黃意順算著經濟賬:“現在每畝收入近萬元,比種糧翻了幾番!”

  作為廣西農業縣和綠色發展改革集成試點縣,近年來,樂業縣巧用平均海拔1128米的立體氣候,將雲霧繚繞的高山變成“天然蔬菜工廠”。通過成立縣委生態文明發展中心,出臺《綠色發展改革集成試點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構建起覆蓋5萬畝蔬菜産業的頂層設計。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深農集團帶來的“圳品賦能+糧菜輪作”模式掀起生産革命。1500畝樂業高山蔬菜(糧菜輪作)標準化示範基地採用智慧雲控系統,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實現傳統“一糧一油”向“一糧三菜”的跨越轉型。

  樂業高山蔬菜基地建成後,土地綜合利用價值從原來每畝2100元飆升至3.3萬元,502戶1965人從項目土地流轉中受益。基地建設還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就業,幫助他們掌握現代高效種植技術,激發自主發展高山蔬菜種植的積極性。“現在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日子真有盼頭!”脫貧戶王功的話道出群眾心聲。

  從樂業高山蔬菜基地,可以窺見樂業縣加快推進縣域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的創新與探索。

  據百色市樂業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樂業縣通過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科學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對接合作,先試先行啟動“碳中和低碳農業碳匯研究”。該縣在全區首創提出禁止銷售、使用劇毒農藥的綠色農業發展理念,整合投入資金6000萬元實施中廣核樂業生物資源利用項目,建成有機肥料廠並優先供應全縣各大農業産業園使用,形成“農業廢棄物+有機肥料+綠色農業種植”的生態循環産業鏈,有效減少化肥使用,利於固碳減排。

  同時,樂業縣通過改變能源結構為碳排放做“減法”,推行“入股分紅+保底收益”模式,建成樂業扶貧風電項目,長期、穩定惠及全縣63個脫貧村11萬脫貧人口,截至目前已累計向村集體分紅超過2300萬元。

  此外,樂業縣還創新探索低碳經濟發展新路徑,推動綠色康養旅遊發展。目前,樂業縣同樂鎮央林村、新化鎮百坭村、花坪鎮浪篩村榮獲“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遊示範村”稱號;百坭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薦名單;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大石圍1466帳篷露營地、樂業龍雲山茶園、甘田奇幻農莊、獼猴桃脫貧奔康産業園景點入選廣西發佈十大茶文化旅遊線路;“樂業天然氧吧”入選全國夏至節氣生態文旅品牌名錄……這些樣板,讓樂業旅遊品牌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讓當地居民的生態飯碗端得更牢。(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謝探春 李 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