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紅衣曬出幸福色
2025-07-04 15:03:3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紅衣曬出幸福色_fororder_8762499_cenhr_1751360474984_b

▲瑤族婦女整理晾曬在窗前的瑤族服飾。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黃海健/攝

紅衣曬出幸福色_fororder_8762491_cenhr_1751360651235_b

中外遊客體驗打糍粑。潘志祥/攝

  6月30日(農曆六月初六)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龍脊梯田,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寨村瞬間被“紅色暖流”點燃。紅瑤婦女們紛紛取出珍藏的嫁衣與節日盛裝,鋪展晾曬于木樓窗前、曬臺之上,鮮艷的土布紅衣宛如簇簇火焰,與青翠欲滴的梯田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畫卷。

  在大寨村入口處,近300名瑤族婦女兒童撐著紅傘列隊迎賓,瑤族阿哥奏響鑼鼓嗩吶,瑤族阿妹為遊客奉上五色糯米飯;風雨橋前的小溪邊,近50名瑤嫂瑤妹隨著《長髮謠》的旋律展開集體梳粧,展示紅瑤獨特的“長髮文化”;“紅衣定終身”紅瑤集體婚禮隊伍穿行于蜿蜒的梯田小道……

  這是大寨村2025年龍脊“曬衣節”的熱鬧景象之一。如今,走過19個年頭的龍脊曬衣節,早已超越“曬衣”本身,成為展示紅瑤文化、吸引八方遊客的重要平臺,映照著龍勝民族文化賦能文旅産業蓬勃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闊圖景。

  “曬衣節源自紅瑤‘六月六,曬紅綠’的傳統,過去是瑤族婦女晾曬衣物、祈求豐收的日子。”大寨村委會主任余瓊通介紹,舉辦龍脊曬衣節,旨在依託“六月六”傳統民俗與龍脊梯田資源,深度融入紅瑤曬紅衣、紅瑤服飾製作等傳統民俗,將民族文化融入旅遊業態,打造龍脊特色文旅活動,提升鄉村旅遊吸引力,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與發展內生動力。

  在國家級非遺紅瑤服飾製作技藝展示區,瑤嫂們現場演示“織、繡、鑲、拼”等精湛技藝。古老的織機上,土布穿梭、針線遊走間,花鳥蟲魚等圖案躍然布上,引得在場遊客讚嘆不已。據悉,龍勝瑤族服飾(紅瑤服飾)于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紅瑤刺繡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當日下午,田中趣味摸魚、紅瑤喜宴、梯田火把映龍脊等互動體驗活動,讓中外遊客沉浸式體驗多彩瑤族節慶文化。

  夜幕降臨,曬衣節音樂會壓軸登場。作為今年曬衣節活動的最大亮點,本次音樂會邀請擁有300萬粉絲的龍勝籍網紅音樂人“愛唱歌的羅小羅”傾情獻唱,其自創的《三月三》等飽含龍勝文化、風光元素的歌曲,與《城裏的月光》等經典旋律相互交織,在梯田夜景與紅瑤風情映襯下,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這場視聽盛宴不僅讓現場遊客大飽耳福,還通過網絡直播讓更多人領略到龍勝的民俗魅力。

  龍脊曬衣節是龍勝深化農文旅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大寨村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種田就是種風景,梯田就是金飯碗”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嚴格保護梯田生態,實施梯田入股享股金、梯田保護獲獎金、梯田流轉有租金、梯田務工賺薪金、梯田旅遊掙現金的“一田生五金”模式,讓農民深度參與産業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另一方面,深挖紅瑤文化內涵,將民俗活動、非遺技藝與旅遊深度融合,將民族村寨打造成旅遊景點,把民俗風情搬上舞臺,將民俗節慶開發成旅遊金字招牌。大寨村先後入選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村民過上“種著田地領分紅,唱著山歌搞旅遊”的幸福生活。2024年,大寨村接待遊客超80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達693.6萬元;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

  不僅如此,龍勝依託龍脊梯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發揮“百節之縣”“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優勢,策劃近百個特色民族節慶,開展“山海梯田音樂節”“雲端非遺”等線上活動,不斷豐富文化旅遊體驗,延伸文旅産業鏈,構建起“文化IP+科技賦能+産業聯動”農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模式。2024年,《龍勝:“五個一”推動農文旅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新突破》入選全國文化和旅遊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

  據統計,今年1月以來,龍勝已組織開展長髮節、梳秧節等民俗節慶活動50余場,累計接待遊客579.98萬人次,同比增長5.95%。其中,入境遊客17.32萬人次,同比增長43.67%,預計實現旅遊總消費71.54億元,同比增長4.3%,充分彰顯了龍勝以民族文化為引擎,驅動文旅産業蓬勃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顯著成效。

  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淩熙表示,下一步,該縣將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以音樂為媒、山水為臺、文化為魂,通過“音樂+美食”“日遊+夜賞”的創新組合,提升旅遊吸引力和文化影響力,釋放縣城旅遊經濟潛力,打造四季文旅新IP,構建全季全域旅遊新格局,全力推動世界級旅遊城市民族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取得突破。(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黃海健 通訊員 陸恒江 于琳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