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有色金屬之鄉”美譽的廣西,憑藉豐富的礦産儲備,扛起了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重任。國家36種戰略性礦産中,廣西有資源儲量的達30種,其中有10種礦産保有資源儲量更是位居全國前5位。
地質工作隊員在野外測量産狀 供圖 廣西自然資源廳
“十四五”時期,廣西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以找礦體系建設為基石,以制度改革為動力,以創新合作為引擎,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一路奏凱。
截至2025年6月底,國家下達的10個戰略性礦種找礦任務,廣西已提前全部完成,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礦産資源管理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進會上,廣西作了典型經驗交流發言。
頂層統籌擘畫八桂找礦“導航圖”
近年來,國際礦産品市場波動劇烈,部分關鍵礦産供應面臨“卡脖子”風險,保障國內礦産資源穩定供應,成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增強産業競爭力的關鍵之舉。為此,作為礦産資源大省的廣西,順理成章地參與到了國家新一輪找礦行動中。
科學的頂層設計與多方協同聯動,是廣西找礦行動高效推進的關鍵密碼。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找礦工作,將其列為“一把手工程”,強調要舉全區之力,全力保障國家資源需求。自治區財政持續為找礦工作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確保找礦工作“不斷檔”“不停步”。“十四五”期間,全區統籌中央、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超20億元,用於開展地質找礦工作。
這一時期,廣西廣大地質工作者深入山區、叢林等複雜地形,以地質填圖為筆,以物探、化探為墨,在八桂大地上勾勒出找礦的宏偉藍圖。全區累計圈定找礦遠景區37處、找礦靶區89處,新發現礦産地48處,這些成果照亮了廣西礦産資源勘探的前行之路。
廣西地質調查院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攜手開展岩溶碳匯調查研究 攝影 黃雄基
在自然資源部大力支持下,2024年6月,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廣西攜手編制《地質工作支撐服務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總體方案》,緊密圍繞國家大型能源資源基地建設目標,“央—地—企”三方聯合製定4個基地建設方案,開創了“多家合作、共同找礦”全新模式。
廣西40余家地勘隊伍和礦業企業積極響應,依據《廣西地質勘查規劃》,細化編制25個分礦種、分區域專項勘查方案,讓找礦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實現了找礦行動的精準發力。這種協同合作的模式,不僅提高了找礦效率,也為廣西在“十四五”期間優化産業佈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策賦能激發資源勘探“強引擎”
制度改革如同強勁的春風,為廣西找礦行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廣西自然資源廳全面優化礦産資源管理政策,在礦業權出讓環節,出臺礦業權出讓收益起始價徵收標準,修訂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實施收益按率徵收政策,激發礦業權市場活力。同時,簡化探礦權轉採礦權程式,將原本繁瑣複雜的審批流程大幅壓縮,切實減少企業辦事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積極性。
在市場吸引方面,廣西多渠道拓展區塊來源,打破常規,允許社會個人、礦業企業及地勘單位通過媒體渠道提供區塊建議,並加大礦業權出讓力度。2024年,全區出讓戰略性礦産礦業權達38宗,出讓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社會資金投入礦産勘查金額連續三年保持超30%的增長速度。
此外,廣西還建立了“委託+招標”項目分配機制,對於財政出資勘查項目,優先委託找礦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的國有地勘單位承擔。
與此同時,廣西積極開放市場,邀請中煤、中冶等駐桂地勘隊伍參與競爭,形成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了地勘隊伍找礦積極性和找礦成功率。
這些制度創新舉措,為廣西吸引大量優質資源和投資,有力推動地方高品質發展。
技術創新拓寬礦業發展“新藍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找礦工作中同樣如此。
廣西充分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橋頭堡”的獨特區位優勢,先後成功舉辦13屆中國(廣西)—東盟礦業合作大會,搭建起國際礦業合作的廣闊平臺。在柬埔寨、老撾等國家組織實施一系列境外找礦項目,取得豐碩找礦成果。通過舉辦礦業大會,廣西已累計簽約184個項目,簽約金額超680億元, 為廣西礦業發展開闢了新的國際市場空間,有效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增強了自身在全球礦産資源市場中的競爭力。
廣西成功舉辦13屆中國(廣西)—東盟礦業合作大會,搭建起國際礦業合作的廣闊平臺 攝影 周燕芳
在國內,廣西率先開展“錳礦低品位資源再評價”試點,創新採用“主管部門—地勘單位—礦山企業—技術專家”四方協作模式,新增錳礦資源量達到3個大型礦床規模,有效促進低品位資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廣西還圍繞沉積型鋁土礦、頁巖氣、鎢、錫、銻等礦産,開展一系列成礦理論和找礦技術方法研究,融水—金秀地區鎳礦、防城港—合浦地區鋯礦等國家緊缺戰略性礦産勘查取得新突破;岑溪洋塘鎢礦區探獲厚大鎢礦體;頁巖氣調查在桂中坳陷和右江坳陷等地區,共圈定8個遠景區、9個有利區和2個勘查區;首次發現花崗岩型鋰礦、晶質石墨礦等新礦種,為廣西發展新型鋰電池、石墨烯和緩解能源困局提供了新的線索和研究方向。
其中,桂西地區更是憑藉創新的地質勘查理論和技術方法,在新層位探獲新類型鎢錫礦床。這一突破性成果進一步拓展了廣西鎢錫礦找礦空間,成功入選202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成為全國找礦技術創新的標杆範例。
廣西自然資源廳還推行“揭榜挂帥”機制,在重點找礦項目中組建以老帶新技術團隊,採用“協同作戰”方式攻克技術難題,逐步形成“技術研發—平臺搭建—項目實施—人才培養”一體化發展體系,為找礦工作提供了持續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我們將重點聚焦錳、鋁、鋯等全國找礦難度大的礦種,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勘查投入力度。”廣西自然資源廳廳長張文軍表示,將繼續發揮“有色金屬之鄉”優勢,在全國新一輪找礦行動中勇立潮頭、勇挑重擔,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推動礦業高品質發展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文 周復宏 黃世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