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聚力深耕涉外法治建設
2025-08-21 12:21:1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炎炎夏日,孟加拉國商人何森未曾想到,一場橫跨兩國的貿易糾紛,竟在南寧國際商事法庭的調解室出現了轉機。

  此前,何森通過微信向中國商人陳先生購買價值約32萬元的手機螢幕,並支付貨款30萬元。後因貨款是否為涉詐資金、商品是否存在品質問題等爭議,買賣雙方産生糾紛,長時間協商未果。

  為妥善解決這起涉外商事糾紛,南寧國際商事法庭邀請廣西國際民商事調解中心、自治區商務廳政策法規處等相關法律和國際貿易政策專家參與調解,一攬子解決貨款歸還、貨物返還、違約責任等事項。爭端順利解決後,何森的中國代理律師楊騫感慨地説:“在處理涉外民商事糾紛中,調解有時比審判更有溫度、更具成效。”

  有溫度、有成效,折射出廣西涉外法治建設的深層變革。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我區以涉外法治建設為抓手,通過構建政策支持體系、搭建規則互認橋梁、創新跨境協同機制,逐漸形成“政策支持+規則銜接+實踐協同+數字賦能”涉外法治協作模式,探索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實踐,為全國涉外法治建設提供可供參考的廣西樣本。

  1 頂層謀劃

  政策硬舉措構建法治軟聯通

  涉外法治建設,頂層謀劃是先手棋。

  2024年初,自治區黨委依法治區辦召開涉外法治建設工作座談會,協調各方、強力推進。同年4月,全區涉外法治工作會議召開,探索建立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為構築廣西涉外法治大協同工作格局奠定基礎。

  “將軟性規則轉化為硬性制度保障政策,以政策硬舉措構建法治軟聯通,是構建涉外法治‘四梁八柱’的關鍵一步。”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此,我區先後推動制定《關於為廣西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涉外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關於構建廣西涉外民商事糾紛聯動解決機制的意見》《推動廣西面向東盟涉外法律服務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特別是《加快推進廣西涉外法治建設2024年度重點任務清單》的出爐,明確了24家單位和14個設區市黨委推進涉外法律服務的工作任務。

  近年來,我區先後出臺13部具有涉外因素的地方性法規,廣西自貿試驗區形成214項自治區級制度創新成果並複製推廣,其中76項屬全國首創。

  “政策創新的紅利,轉化成了企業獲得感。”在廣西憑祥産業園經商的愛瑞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淇説,“以前企業遇到糾紛要跑多個部門。政策賦能後,在産業園的法治園區就能解決,我們做外貿底氣更足了。”

  楊淇所説的廣西憑祥産業園法治園區,是我區創新邊境法治協作的一個縮影。該園區整合“法檢公司”等法治資源,構建涵蓋公共法律服務、執法示範、多元爭議化解等十大惠企平臺,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産業園區等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實現涉外法律服務與園區企業需求“零距離”對接,企業進“一扇門”可享受“一站式”服務。

  2 規則銜接

  搭建中國—東盟法治互認橋梁

  規則差異,曾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間的隱性壁壘。我區發揮區位優勢,將推動機制破壁、搭建互認橋梁作為涉外法治建設廣西實踐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5月,廣西政法代表團出訪越南、新加坡,積極推進執法司法協作。“廣西與瀾湄成員國,特別是越南的法治合作正朝著全面化、專業化、機制化的方向快速邁進!”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涉外法治工作指導處處長馬訓祥表示。

  馬訓祥介紹,中國與東盟的涉外法治合作,在推動貿易暢通、深化法務協作、調解民商事糾紛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涉外法治建設工作的推動者來説,這既是服務國家對外開放的難得機遇,也是我區法治智慧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近年來,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平臺,我區通過承辦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中國—東盟商事法律論壇等活動,搭建規則互認橋梁。積極推動與越南廣寧省、諒山省、高平省、河江省司法廳簽署合作備忘錄,與越南邊境四省共同加入中國廣西與越南邊境四省聯合工作委員會,達成廣西與越南法律與法治領域的友好合作共識。

  企業需求在哪,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目前,隨著雙邊和多邊交流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對外交流合作平臺持續拓寬,我區逐漸成為涉外爭議特別是東盟貿易糾紛化解的優選地。

  逐步完善的涉外法律服務體制機制如同肥沃土壤,推動規則互認從紙面走向實踐。2024年以來,南寧國際仲裁院與東盟國家法律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推動跨境仲裁裁決規則互認,累計處理涉及RCEP成員國案件35件,涉案金額超5億元。發佈《中國—東盟邊貿合同範本》,納入RCEP原産地規則、知識産權保護等條款,助力300多家邊貿企業降低跨境交易法律風險。

  3 跨境協同

  創新打造化解矛盾“解紛鏈”

  我區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鄰的省區。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的全面完成,區域經貿合作日趨深化,涉外商事糾紛數量也日漸增多。僅是2024年,南寧國際商事法庭就受理各類案件534件,其中涉外民商事案件67件,同比分別上升22%、36.73%。

  立足實際情況,我區將邊境一線作為涉外法治創新的“試驗田”和“測試場”,大膽破題、打通堵點。

  “聯合調解”化解跨國交付危機。此前,憑祥一台價值150萬元的旋挖鑽機因故滯留邊境,無法運往越南,繼而引發運輸費用糾紛。崇左邊境管理支隊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憑祥法院立即啟動“派出所+法院”聯合調解。

  “糾紛並不複雜,但跨國交付時間緊,若延誤設備出境不僅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還有可能引發國際合同違約風險。”那艾邊境派出所民警王俊華説。

  “派出所+法院”聯合調解後,法院裁定先予放行設備,企業擔保後續處理。24小時內,旋挖鑽機順利出境。

  中越法律服務(浦寨)工作站內,中越兩國調解員常態化值班。浦寨社區居委會主任周梅初紮根邊境30年,曾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殊榮,他參與調解過涉外糾紛200多件,成功率達97.3%。

  周梅初介紹,按照“以外調外”“以商調商”的原則,工作站特聘越南客商和越南律師參與糾紛調解,效果很好。

  跨境協同打造“解紛鏈”,廣西積極走在前列。中國首個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主管的民商事調解機構——廣西國際民商事調解中心成立後,我區涉外商事調解事業逐漸步入正軌。該中心目前受理案件1188件,案件當事人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地。(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江宏坤 通訊員 尚永江)

  原標題:政策創新 規則互認 跨境協同

  廣西聚力深耕涉外法治建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