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貴陽市委關於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決定

2018-01-05 09:42:28|來源:貴陽晚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發展的新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現就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作出如下決定。

  一、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重大意義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的戰略選擇。有利於促進城鄉關係重塑、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優化配置,最大限度把城鄉資源整合起來、資金集聚起來、市民(農民)組織起來,構建享有美好生活的命運共同體,探索形成公平享有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和成果分配的權利、機會的制度安排,真正讓人民群眾在共建中推動城市發展、在共治中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在共享中實現美好生活需求。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思想精髓,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現實突破口,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能有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在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中有更多獲得感。體現省會責任擔當的實踐探索。有利於我們充分發揮省會優勢,豐富全省經濟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的內涵,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強化省會城市的輻射、聚集功能,在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的征程中“作表率、走前列、當先鋒、做貢獻”。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切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主基調主戰略,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按照發展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的思路,以城鄉“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市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以下統稱城鄉“三變”改革)為基本路徑,推進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努力“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進步、在改革開放上有新突破、在後發趕超上有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有新跨越”,奮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時代爽爽貴陽發展新篇章。

  (三)總體目標

  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是一個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的城市;是一個發展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的城市;是一個權利享有公平、發展機會公平、社會法治公平、制度安排公平的城市;是一個依靠創新驅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城市;是一個數據引領,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數谷”城市;是一個集聚要素強、服務功能優、輻射範圍廣的城市;是一個物質更加豐富、城鄉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公平包容的城市;是一個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城市。

  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2020年建成更高水準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在全省邁向基本現代化的基礎上,到2022年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的配套設施、旅遊服務和産品體系等更加完善,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經濟體系、制度體系、治理體系等基本建立。

  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具有貴陽特色的現代要素體系、産業體系、經濟動力體系、政策體系等基本形成,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準明顯提升,現代服務業佔經濟總量比重達35%以上,先進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5%左右,品質對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

  在完善公平共享制度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共建共享股權合作發展機制、集體經濟帶動市民(農民)致富機制、共享社會福利保障機制等“先富帶後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發展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的城鄉“三變”改革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收入比控制在2:1左右,城鄉低收入群體年收入逾1萬元。

  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形成,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以雲岩區、南明區、觀山湖區為重點建成具有時代特徵、國際品質、獨具魅力、生態優良的現代城市,以其他區(市、縣、開發區)為重點建成100個以上特色小鎮和100個以上富美鄉村。

  在推進綠色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建設成果不斷鞏固,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0%以上,河流湖庫水質明顯提升,基本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綜合治理制度體系。旅遊總收入及外匯收入年均增速均達30%以上,旅遊業帶動間接就業人數達100萬人左右。

  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實現新突破。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更加完善。以“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為主要載體的教育群眾、發動群眾、凝聚人心平臺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與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市民(農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自我約束銜接互動的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貴陽建設全面推進。

  在全面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上實現新突破。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提高。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規範,黨員幹部執政本領明顯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明顯提升。

  二、以城鄉“三變”改革為基本路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體系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推進以市民(農民)為主體、企業為龍頭、産業為平臺、項目為載體、股權為紐帶、共享為目標的城鄉“三變”改革。通過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成為城市發展和城市治理的“股東”,參與到産業鏈發展和價值鏈分配上,推進城鄉公平共享發展從頂層設計到“最後一公里”落地,努力探索邁向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健全發展共建的體制機制。通過城鄉“三變”改革打造經濟發展共同體,完善共同參與、共同推進、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下轉3版)

  (上接1版)凝聚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發展合力。成立社區經濟組織、市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股份合作聯結機制。制定引導市民(農民)自願將資源、資産、資金、技術、知識産權等入股集體經濟組織,以及政府優先配置資源和資金讓城鄉低收入群體擁有股份等相關政策,讓全市人民成為“股份市民”“股份農民”,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實現“人人有股”。公職人員參與城市“三變”改革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合理界定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和應有權利,建立市民(農民)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共建城市的發展機制,用股權紐帶將各方利益聯結起來,增強企業、市民(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建立健全社會共治的體制機制。通過城鄉“三變”改革打造社會秩序共同體,充分發揮黨在政治引領和制度安排上的優勢,把基層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市民(農民)緊密聯繫在一起,産生共建共治的良性效應。發揮黨委政府“統”的職能,建立健全企業、市民(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方利益的協調機制,完善協商共治、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等社會動員工作制度,引導和動員市民依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積極構建社會誠信體系。

  (三)建立健全成果共享的體制機制。通過城鄉“三變”改革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以股權為紐帶,實現聯股聯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讓市民(農民)在共建共治中公平享有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和成果分配的權利和機會。建立穩定增加群眾特別是低收入困難群體的財産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機制,選擇有社會責任感、有實力的經營主體,搭建産業發展平臺,確保集體資産保值增值,讓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讓市民(農民)按股權比例獲得收益。完善公平、透明、合理的股權進退機制,建立向低收入、弱勢群體傾斜的機制,政府或集體配置給低收入群體的股份,待低收入群體收入達到一定標準後按章程逐步退出。堅持按勞分配,樹立“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導向,讓有道德、講誠信、守法紀、參與勞動的人優先入股。

  三、培育城鄉協同發展平臺,構建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融合發展格局

  統籌城鄉空間、規模、産業三大結構和生産、生活、生態三大佈局,以綠色旅遊公路環線為主線,協同推進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建設,將旅遊景點、田園綜合體和建成區串聯起來,促進城鄉關係重塑,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優化配置,逐步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發展新格局。

  (一)高品質建設現代城市。加強城市設計,完善城市要素,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現代化、國際化水準,進一步增強省會城市的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加快推進人民大道、百花大道、花冠路等市政幹道建設,加快形成城市軌道交通骨架,提升城市樞紐場站功能,實現市內交通無縫銜接。統籌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推進電力、通信、給排水、供熱、燃氣等地下管網建設,推行城市綜合管廊與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做精城市品質,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智慧化、法治化,塑造整潔、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堅持合作共贏理念,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開發區、貴陽綜保區和航空港經濟區等實體性平臺提檔升級,規劃建設高鐵經濟帶貴州園(A區),提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數博會等活動性平臺影響力,打造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核心區和引領區。推進觀山湖區與清鎮市、雲岩區與觀山湖區、白雲區與修文縣、烏當區與開陽縣、南明區與花溪區、修文縣與息烽縣等在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相互融合、互動互利、共同發展;拓展發展空間,推進與貴安新區、龍裏縣和惠水縣等同城化發展。

  (二)高起點建設特色小鎮。立足産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遵循客觀規律,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機制,著力培育壯大小鎮經濟,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産城融合、惠及群眾的特色小鎮發展新路。全面啟動産業型、資源型、生活型三大類特色小鎮試點建設,以特色産業為核心,聚焦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方向,吸引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一批産業型特色小鎮;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濃郁的風情韻味、秀麗的自然風光等,凸顯貴陽特色的風情和人文魅力,打造一批資源型特色小鎮;促進産城人文融合發展,構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務圈”,繁榮“商業圈”,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打造一批生活型特色小鎮。加快培育足球小鎮、花畫小鎮、溫泉小鎮、創客小鎮、養生小鎮等一批産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

  (三)高標準建設富美鄉村。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吃住行遊購娛並舉、農居産文體健融合、物質富精神富並重、人文美自然美統一,加快形成“一環三橫十射線”富美鄉村空間佈局,逐步實現富美鄉村全域化,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重組。圍繞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園區、旅遊景區等,加快建成20條以上富美鄉村精品旅遊示範帶,成為世界旅遊名城的重要風景線。以農村環境設施提升、農業生産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為重點,全面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行動;以調優農業産業結構、農商一體化發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為重點,全面實施農業産業提升行動;以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文明素質、培育特色文化村寨、普及城鄉健康生活行為、創建生態文明示範等為重點,全面實施精神文明建設行動,加快建成一批具有生産效益、生活品質、生態價值的富美鄉村。

  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夯實公平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築牢發展基礎。

  (一)打造集聚高效的産業發展格局。按照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智慧化的要求,以“一區一帶四平臺”為引領,以若干産業園區、産業集群、産業帶、産業融合發展區為重點,集聚土地、投融資、人才等各類要素,促進産業集群發展。1.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以人民大道為突破口,以科技金融、樓宇經濟、商圈經濟、總部經濟等為重點,把雲岩區、南明區、觀山湖區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引領全市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2.綠色旅遊公路環線産業帶。依託綠色旅遊公路環線,以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為主體,以旅遊産業、生態産業等為重點,打造綠色旅遊公路環線産業帶,引領全市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3.産業發展戰略性聚集區。用公平共享的理念改革創新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保區、航空港經濟區産業發展模式,使之分別與所在行政區域戰略互補、統籌發展,打造産業發展戰略性聚集區,引領全市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開放型産業等加快發展。

  (二)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深入實施品質強市戰略,以提質增效為中心,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主導、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一二三次産業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形成以軍民融合、汽車製造、鋁及鋁加工、醫藥食品、磷煤化工等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體系,以千企改造、千企引進“雙千工程”為主要抓手,大力實施工業發展倍增計劃,著力擴大工業有效投資、促進創新資源集聚;緊盯人工智能、智慧裝備、機器人、增材製造、生命健康等領域,提前佈局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加快形成以旅遊、金融、物流、商貿等為支撐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圍繞打造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建設,依託綠色旅遊公路環線合理佈局富美鄉村、田園綜合體、康養旅遊區、體旅休閒基地等,把貴陽建成全國、全球知名旅遊目的地;搶抓國家産城融合作試點城市新機遇,推進重點産業鏈金融試點和金融業産品服務創新;發展保稅物流、國際貨運及航空物流和公鐵聯運等多聯式物流;吸引和鼓勵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帶動性強的會展企業落戶貴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形成以優質茶葉、精品水果、木本藥材為重點的都市現代農業體系;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推進綠色優質農産品“泉涌”。

  (三)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圍繞“中國數谷”建設,加快打造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構建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抓住貴陽作為國家大數據及網絡安全示範試點城市的機遇,加快建設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打造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深化大數據“聚通用”,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産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依託“雲上貴州·貴陽分平臺”,建立塊上數據匯聚、安全管控、共享、開放與服務的城市塊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做大做強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創新平臺,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機制,推出一批大數據應用場景。開展跨領域跨行業大數據融合創新試點,探索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運用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開展雲製造、設備物聯、數字化轉型、智慧化改造、數據分析應用等服務,全面推動製造模式變革和工業轉型升級。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支持旅遊、物流、生活服務等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數據共融共享、服務全程全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進農貨進城、網貨下鄉、電商扶貧。

  (四)營造公平共享的市場競爭環境。通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發揮國有資本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構建以公眾為中心的電子政務服務體系,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依法打擊非法集資、偷稅漏稅、制假售假、商業欺詐、電信詐騙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優化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構建起“親”、“清”的新型政商關係。推進價格改革,堅持市場決定,尊重企業自主定價權、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創新價格監管機制,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公平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市人民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一)實施“十大民生提升工程”。從人民的需求出發,統籌推進“十大民生提升工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進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生活品質。實施就業創業提升工程,堅持就業創業優先戰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優的創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創業平臺。實施收入提升工程,加大對特殊困難群體的救濟救助力度,構建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拓寬群眾勞動收入和財産性收入渠道。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讓市民(農民)舒適生活在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之中,使社會更加和諧、發展更加平衡、環境更加優美。實施交通出行提升工程,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公交都市,讓城市路網更加健全、出行更加有序、行車更加文明。實施教育供給提升工程,推動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完善城鄉教育體系,推進優質教育全覆蓋。實施醫療健康提升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康貴陽”。實施養老敬老提升工程,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實施城市文明提升工程,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推進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全覆蓋,挖掘和培育城市文化底蘊,提升城市的顏值、氣質、品質。實施智慧治理提升工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社會治理專業化、智慧化水準,建設數智共享社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實施平安建設提升工程,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違法犯罪,深入推進“兩嚴一降”和“禁毒人民戰爭”工作,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深化法治貴陽建設,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增強全民法治意識,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尊法、學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加快制定公平共享的相關法規規章,依法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等分享社會服務、發展成果的基本權益,依法合理配置服務設施和資源。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各級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充分發揮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的作用,共同推進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

  (三)構建城市共同的精神家園。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陽明文化、生態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把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新時代貴州精神和“知行合一、協力爭先”貴陽精神結合起來,讓城市始終充滿積極向上、創新包容、和諧穩定的正能量。緊扣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功能定位,開展“課堂講習”,讓講習所成為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的常態化、制度化平臺。加大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建設,為群眾提供公園、博物館、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加快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把握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營造互聯網時代的良好輿論生態。

  (四)提供更多更好生態産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群眾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系統實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實現水環境品質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恢復、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持續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力控制主要污染物濃度,不斷豐富和發展“爽爽的貴陽”城市名片。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為主攻方向,保護和改善土壤環境,保障農産品安全。全力實施森林提質擴面,大力修復城市山體,完善環城林帶、生態廊道、公園體系、綠地系統,讓市民享有更多綠色生態空間。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産業,推進生態與産業融合發展。開展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行動,推廣綠色建築,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引導市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六、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加強黨對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的全面領導

  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突出政治性、先進性、純潔性、時代性,不斷提高全市各級黨組織在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一)突出政治性,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和“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意識,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的全面領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聚焦“四個偉大”強化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加強黨性鍛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將抓落實作為衡量幹部政治過硬的重要標準,確保全市黨員幹部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把講政治體現在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的行動上、工作中。

  (二)突出先進性,充分發揮全市黨員幹部的帶頭示範作用。培養選拔大量秉持公平共享發展理念、具有開創事業精神、具備過硬執政本領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讓全市黨員幹部成為推動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的開創者、領導者、示範者。圍繞打造貴陽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體制機制等工作,把實績作為選任幹部的“第一道門檻”,注重在城鄉“三變”改革工作中考察識別幹部,培養選拔一支講政治、重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實施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五種思維”,增強學習、政治領導、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依法執政、群眾工作、狠抓落實、駕馭風險等“八大本領”。完善“四位一體”從嚴管理幹部機制,健全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幹部能上能下,落實幹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大力選拔黨性強、有能力、善創新、作風正的黨員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從嚴管理黨員隊伍,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黔歸人才計劃”,健全開創性引才聚才用才機制,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和聰明才智在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中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三)突出純潔性,始終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定立場。牢固樹立心繫群眾、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民情懷,將黨風廉政建設貫穿建設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全過程,保證群眾公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大城鄉建設、扶貧開發等重點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壓緊壓實具有城鄉資源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等確權、賦權、活權職能的單位黨組織的主體責任,確保政策、資金、項目不折不扣落地落實。嚴格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全力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工作,增強監督執紀能力,支持市、區(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履行工作職責,將監督力量、資源向執紀監督、審查調查一線部門傾斜,實現對全市範圍內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充分運用民生監督、專項巡察、常規巡察、巡察“回頭看”和民主黨派監督等手段,防止城鄉“三變”改革過程中違規侵佔集體資産等問題發生。深入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整治“四風”“地方病”,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

  (四)突出時代性,確保基層黨組織始終站在時代最前沿。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把握新時代特徵、緊跟新時代要求,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始終在組織帶領廣大群眾中勇立創新發展的時代潮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壯大和發展集體經濟為關鍵,選好配強基層組織帶頭人,在組織和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黨動員社會、組織群眾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能力和水準。開展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創建,大力實施創新黨組織書記培養、創新骨幹隊伍建設、創新平臺陣地升級、創新活動載體塑造、創新制度機制保障等“五大工程”。強化大數據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深入推進“數據鐵籠”建設,確保權力運行數據化,處處留痕、精準監管。拓展“黨建紅雲”平臺運用,大力推進智慧黨建,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具有新時代鮮明特色的堅強戰鬥堡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