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區全力以赴總攻脫貧之戰最後堡壘

2018-05-09 09:53:59|來源:人民網|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市州 安順/大扶貧)平壩區全力以赴總攻脫貧之戰最後堡壘

平壩區資料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

  黔中平壩,春意盎然,草長鶯飛,萬物生輝。

  田間地頭,山崗坡下,處處涌動著扶貧幹部的身影。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發起總攻在此一舉。乘著“春風行動”的勢頭,全區上下,幹部職工,卯足幹勁,與時間賽跑,為讓全區貧困群眾早日脫貧,不用揚鞭奮自蹄,擼起袖子加油幹……

  新時代新征程,“春風行動”鞭策幹部勠力同心

  2月23日,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出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

  平壩接令而行。

  區人民會場一樓,400余名幹部職工屏住氣息,聽取區委書記蘆忠於安排這場攻堅戰怎樣打法——

  春風行動令就是作戰圖,要重點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産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

  2018年,背水一戰,大膽開幹,我給你們撐腰!

  關鍵時刻打贏關鍵之仗,必須100%的精力投入,要確保今年全區出列,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大考”。

  大會一結束,脫貧攻堅總指揮部要求——

  縣級幹部包鄉鎮(街道)又包戶,科級幹部(幫村書記)包村又包戶,一般幹部包組又包戶。變幹部輪流駐村為選派精幹力量固定駐村,駐村幫扶團每村3-5人,與單位工作全脫鉤;各村原則上以組為單位,組建突擊小分隊;週二、週六固定幫扶日不變。

  黨員幹部們就像蒲公英,迎著脫貧攻堅的春風如同一個個小傘兵降落在農村大地上。36萬人口的平壩、9個鄉鎮(街道)、2517名區直機關幹部、4大戰區,81個駐村工作組和固定駐村幫扶團,1042個扶貧突擊小分隊,向貧困發起最後總攻。一時間,區直機關、鄉鎮股站人去樓空,田坎坡上、農家院裏、項目現場人來人往,忙上忙下。

  “理一個親情袋、吃一頓親情飯、做一做體力活、收一個清潔屋、掃一個整潔院、算一筆明白賬、立一個好家風。”成了幫扶幹部的必修課。

  “通組路、聯戶路、人飲工程、危房、人居環境改造進度……”是幫扶幹部日夜的牽盼。

  縣、鎮、村辦公大樓前挂上了脫貧攻堅倒計時,朋友圈、微信圈、工作圈,扶貧相關的信息不斷刷屏,就像一根皮鞭時刻警醒著這其中的人們。

  脫貧攻堅沒有旁觀者、都是參與者。每一名黨員幹部背後都有一個扶貧故事,都在這場戰役中接受考驗和磨礪。

  年過50的鄭敏,是天龍鎮婦聯主席。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一個人,4個月,走訪全鎮250多戶貧困戶,保證了貧困戶信息核查準確性。

  區委組織部幹部黃濤剛當上爸爸,從省裏跟班學習回來,就沉到白雲鎮平元村一線戰鬥,他的父親龍治平,區市場監管局副主任科員,遠在十字鄉墨翁村固定駐村,父子二人同駐村,一見面總要切磋比武,聊不完的村裏事。

  早上7:50到辦公室,7:50—8:30在辦公室處理日常事務,8:30以後到村組,現場辦公。晚上19:00聽取各村股站當天工作彙報,統一調度安排。這是天龍鎮黨委書記鄒永平每天的作息。“看著鄒書記曬黑的臉,削瘦的背影,心裏都會生出些心疼”。天龍基層辦謝靜感慨的説。

  晚風習習,蛙聲熱鬧。平元村大元關組的10戶農戶終於按下了紅指印,同意拆掉自家的亂搭亂建,“十幾年了,在這堵起就是個死角,車子不好過,還容易積水”。群眾無不拍手稱快。30天,4次集中開會,20余次個別談心,第一書記陳獨心裏的這塊石頭也落了地。

  全區上下,每個人,在崗一分鐘工作60秒,白天跑田埂、夜裏跑會場,日調度周匯總,分秒必爭,向著小康衝刺。

  與此同時,由區紀委、區委組織部、區扶貧協調辦等多部門組成3個督查組,展開了大督查,重點查處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紮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等突出問題,以紅黑榜形式點名通報,與績效考核掛鉤。今年來共開展督查13次,12人被問責處理,壓實責任,倒逼幹部作為,把“春風行動”落到實處。

  新機遇新氣象,“塘約經驗”黨建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走進十字鄉四甲村,村莊煥然一新,1540畝山豆根佈滿山地,格外搶眼。“要是沒有黨員群眾齊心,帶著一起幹,哪會有今天的變化”。四甲村黨總支書記楊明貴堅定的説。

  自從在全區大會上做了後進村黨組織檢討發言後,楊明貴心裏較上了勁,到塘約村半個月的跟崗實訓,他深受感觸。“首先要發揮好村班子、黨員的作用,才能把黨組織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七一座談會上,四甲村來了一次黨員思想大洗禮,“四甲村哪樣都不佔優勢,産業、交通、項目在全鄉都是靠後,老百姓背地裏都在戳我們脊梁骨。”……黨員幹部在默默的集聚著爆發的能量,乘著春風加油幹,加快趕。

  扶貧號角聲聲,四甲群策群力。當聽説貴州三力制藥廠正在尋找山豆根種植基地,四甲村黨總支搶抓機遇,又是拿著土地樣本去檢驗,又是多次到紫雲的山豆根種植基地考察,適宜的氣候土壤優勢,一舉拿下“訂單”。

  晚上開院壩會、白天大喇叭不間斷廣播,宣傳山豆根種植的好處,老黨員楊洪開、黃仕林率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來,還當起義務宣傳員,協調土地流轉。黨員帶頭、群眾跟著幹,堯莊田組余逢興等10多戶農戶從不願意到主動爭取流轉,現在,騰地、鋪膜、種苗、施肥、澆水,每天都有100余人忙碌在種植基地。山豆根種植週期較長,需要經常管理,無職黨員鄭明龍二話沒説,主動加入其中,監督栽種時豆根苗有沒有浪費、溝距是否留足,巡看山豆根苗有沒有被牛羊踩踏。

  黨員衝在前,群眾、貧困戶也動了起來,大坡組的貧困戶向德林聘用當上了護林員,到村級合作社出工出力從不含糊;貧困戶陳仕友處事公道、為人熱心,被推選為村級議事會成員,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脫貧積極性也變高了。“現在的四甲村黨組織有凝聚力、戰鬥力,再不是後進了,脫貧我們有信心。”楊明貴底氣十足。

  黨建興,則發展強。四甲村的變化正是黨建引領脫貧的真實寫照。

  春風吹綠山裏江南,抱團溫暖百姓心坎。沐浴黨的春風,一大批返鄉流動黨員就業創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聚集農村,激活農村“一潭春水”。

  在浙江打工多年的羊昌鄉昌河村老山寨組孫疆發,深感家鄉的變化,下定決心要留下來自己養山雞。40歲的他已有20年黨齡,他説,在外打工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回來不僅能照顧一家老小,更希望能夠帶動群眾一起致富。

  目前,孫疆發正在簽訂租地合同。他早早的想好了線上線下銷售的渠道,現在微信朋友圈如此強大,在銷路、發展前景上,他滿懷信心。

  像孫疆發這樣回鄉發展的還有很多,李立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夏雲鎮湖新村的一名黨員致富能人,在村裏的動員下,他回鄉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可固定解決近20人務工,每個大棚約半畝,每年産值約1.3萬元。並從利潤中每年出資4萬元用於貧困戶分紅,無償傳授群眾育苗種植管理技術。

  黨組織引領,能人回歸,黨員幹部帶頭,貧困戶煥發出主動脫貧的激情。3月4日,天龍鎮打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福樂多超市簽訂合同,打磨綠殼雞蛋進駐福樂多超市銷售。駐村幹部余松春節忙碌大半個月終於有了回報,他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村裏的養殖戶。貧困戶陳中祥高興壞了,他自學養雞技術,通過養雞脫了貧,如今打算再租點地,擴大蛋雞養殖規模,從1200隻擴大到5000隻。

  新使命新作為,咬緊牙關全力打好“四場硬仗”

  通組路、小康路平均每天推進5公里,危房改造平均每天完工14戶,玉米計劃調減8.5萬畝,易地扶貧搬遷770戶3083人,到處是工地,處處是戰場,“四場硬仗”鏗鏘打響。

  一大早,從十字小河口進入羅院村,拉沙石、磚、水泥的運輸車輛排著長隊,穿梭在山谷間,為打通最後一米努力奮戰。

  夜裏23:00點,白雲鎮平元村合作社,挖掘機轟隆隆作響,産業大道正在加班施工中……

  196條487公里通組路,硬化聯戶路92.6萬平方米,新開通的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穿梭在山間,延伸到家門口,串起山民的希望。

  一路通,百業興。“沒有路的時候,一些坡地長期丟荒閒置,現在都用起來了,租金也跟著上漲了一大截。”十字鄉青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黃虎説。在老王寨,貧困戶馬永平正在地裏起壟栽烤煙,“以前這裡路不通,種地都要人背馬馱,上面的地基本沒人要。”現在馬永平在這裡租了地種上了烤煙。黃虎説,全村8條15公里的通組路,打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烤煙種植面積從1659畝增加到了2100多畝,蔬菜種植面積也增加了230畝。

  人勤春早。懂農時的幹部分秒必爭,抓産業、調結構,搶抓春天。

  當春節的第一縷陽光溫暖樂平大屯村的山頭時,40畝蘆筍種植已入沃土,羊昌鄉九龍村香菇栽培菌包生産線開工,夏雲鎮橋上村大棚食用菌姬松茸正式播種了……

  羊昌鄉大陳寨村,劉光明夫婦正在地裏收種折耳根,“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家裏近3畝地都種了折耳根。”如今,全村種植面積達2800畝,13個村民組都建有淘洗池,洗好裝袋車子直接運往市場,平均收購價為2.8元/斤。

  作為深度貧困村,天龍鎮打磨村從一開始就繃緊了弦。靠山吃山,打磨逐步形成了“一片葉、一棵樹、一隻雞”三大特色支柱産業,有500畝粽子葉種植、600畝黃桃經果林,綠殼蛋雞養殖1萬羽,林下養殖肉雞5千羽。組建村社一體合作社,訂單銷售,利益聯結到每一貧困戶。

  春風拂面,陽光和煦。

  縣城塔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春意濃濃,環境優美、整潔衛生。92名搬遷學員或仔細做筆記、或捏著麵糰、練著刀工,一個月的中式烹飪培訓就要結束了。前不久,陳祖琴一家5口從齊伯鎮引子渡村搬來這裡,3個孩子還在讀書,夫妻2人都參加了培訓,”以後集聖中學要搬到這裡,想學點手藝,開個小館子”。

  “滿意!滿意!”從十字羅院搬來的郭敏現在是小區的保潔員,每月能領到1600元的報酬。“從搬遷到入住,村裏面、包保幹部經常問,幫了不少忙!”爽朗的笑聲中透著濃濃幹群深情。15個安置點,770戶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這背後凝聚著黨員幹部幾多心血和汗水。

  用不了10天時間,51歲的王小練就能住進新房了。王小練是羊昌鄉龍海村本寨組出了名的“酒鬼”,媳婦跑了,兒子不管,窮困潦倒。扶貧政策一來,通過區人社局幫扶幹部肖瀟多次給他做思想工作,酒不喝了,也想住新房。肖瀟從朋友處幫他賒來了磚,還自己墊資3萬元幫他建房。

  “如果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和肖瀟的幫扶,我想都沒想到自己也能建起新房子。”不善言辭的王小練充滿感激的説。危改、改廁、改廚加上獎勵金,王小練共得到了5.1萬元補助,憨厚的臉上堆滿笑意。眼下,像他這樣的危改戶有1295戶,都已經進入掃尾階段。

  “現在政策好,好……”如今,白雲鎮平元村羅文元表情平靜,看上去輕鬆了不少。他從2011年患上尿毒症,每週2-3次的透析,7年病痛折磨,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妻子整天以淚洗面。有了“四重醫療保障”報銷後,他從每個月近萬元的支出,減少到每月1000元左右。

  隨著縣鄉村衛生室醫療條件的改善,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家庭醫生簽約因病致貧人口全覆蓋,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計生救助和政府醫療扶助“四重醫療保障”,讓群眾看病更方便,看得起病,生活更輕鬆。

  美好的年紀,今後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樂平鎮補攏村楊孝文,家境貧寒,在幫扶幹部的動員聯繫下,就讀平壩職校“華興班”,不花一分錢,每年還有3900元補助,現在北京一家酒店實習,每個月能領到近4000元的工資,一家人的日子有了盼頭。像這樣的校企計劃,平壩先後舉辦了“華興班”“無錫班”“青島班”,與企業訂單培養,畢業即就業,86名貧困學子因此受益,實現職校一人,脫貧一家。

  脫貧攻堅面臨大考,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平壩從未懈怠,一切都在行動裏!(作者  何小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