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一村一企”花開 集體經濟茁壯成長

2018-06-08 09:36:2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風吹綠意涌,村富百業興。6月初,走進安順市普定縣化處鎮化新村,青蔥的韭黃苗在風中搖曳,田地裏農民戴著遮陽帽勞作,平坦的道路上運送韭黃的車輛來回穿梭。

  化新村位於化處鎮東南面,距離普定縣城13公里。2010年之前的化新,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和“空殼村”,全村2300多人,就有500多人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靠傳統勞作勉強度日。

  如何破題村莊“空心化”“空殼村”的發展難題?秉承“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頂雲精神”,順應時代的發展背景,2011年,在村副支書陳國勇帶領下,化新村幾位“靠得住、肯帶富”的村民辦起了合作社,種起了蔬菜。“第一年我們幾個自己幹,年終盤算下來,比自己單幹賺了不少。看到我們有效果,其他村民開始辦合作社,到2014年初的時候,村裏6個合作社共流轉了五六百畝土地,有了一些小規模的産業田地。”

  合作社的成立,將單打獨鬥的個體戶聚攏成抱團發展的小集體,但缺乏整體的統一領導,始終做不出大産業。“想要繼續以産業發展為支撐、帶動幫扶更多的農戶致富,就必須打開工作思路、破解經濟基礎薄弱及單打獨鬥的困境,成立村公司勢在必行。”説幹就幹,在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化新村新益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正式註冊成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管了原來的6家合作社,並大規模地開展“土地流轉”工作。到2014年年底,全村共計流轉土地2000余畝,發展起了特色農業産業。

  有了村級公司的帶動,化新村村集體經濟從2014年不足4萬元發展到2016年底近2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萬元大關,化新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園區成功申報為省級農業園區。同時,化新村也是著名蔬菜專家李桂蓮的“蔬菜育種基地”“安順市蔬菜保供基地、安順‘菜籃子’工程示範點”,化新村黨支部被評為“省市縣三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一個“空殼村”的崛起,是普定“一村一公司”改革的一個縮影。

  “化新村村級公司的成功打造,挖掘出我們村級公司的巨大發展潛力,結合‘三變’等先進經驗,普定開始探索‘村企合一’發展路子。”普定縣委副書記馬照亮告訴記者,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普定縣,貧困是長久揮之不去的標簽,到2016年,162個行政村中,無集體經濟積累的“空殼”村有87個,佔比53.7%,村級集體經濟“短板”嚴重制約了農村發展。

  2016年9月,普定對全縣172個村居投入1.72億元“資金池”,每村100萬元,創辦村級公司,每個公司自主發展産業,破解空殼村和農村空心化問題,拉開了“一村一公司”開啟普定深化農業農村産業改革的“三步走”序幕。

  第一步,2016年10月15日前,完成全縣172個村(居)公司的註冊,成立公司,設立公司“資金池”。鄉鎮(街道)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和村方案,部門制定出相應的配套扶持政策、服務措施和産業發展規劃。

  第二步,2016年10月底,完成“資金池”融資和資金劃轉工作,每個公司注入100萬元到“資金池”中,“資金池”資金投向項目落實到位,每個公司均有新興産業主體、有脫貧致富帶頭人、有特色優勢産業,公司及所屬合作社産業全面啟動實施,實現“空殼村”全部脫殼

  第三步,2017年底,將一批能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村支書、主任,培育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每個公司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有健全的管理機制,集體經濟不斷夯實,農村活力有效增強,著力打造出一批有一線平臺、一線市場、一線客群對接能力的新興産業主體。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一村一公司”農村發展模式在普定縣全面落地開花,在“村企合一”發展模式下,人們挖掉分割土地的田坎,將破碎的田地連成一片,從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邁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激活了農村土地及勞動力資源、盤活資金要素,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目前,普定縣共涌現了産業帶動型公司119個,資源開髮型18個,服務創收型22個,異地置業型13個,各級公司辦工廠、建基地、搞經營、跑運輸等多種投資經營形式不斷涌現,逐步實現“鄉鄉有園區、村村有企業、組組有特色、戶戶有産業、人人能增收”的目標。全縣87個空殼村實現全部脫殼,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村有25個,50萬元至100萬元的村有17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2個,172個村居實現從空殼村到小康村的嬗變。

  普定縣化處鎮化新村公司流轉土地6300余畝進行蔬菜種植,解決了450余人就業,帶動近300戶農戶致富。(吳兵  楊小友  鄧剛)

  來源:貴州日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