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瞧”貴州40年交通之變

2018-11-13 17:41: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雲|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11月13日上午,“我到貴州來看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在貴州貴陽啟動。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慕德貴,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陶長海出席啟動儀式併為參加集中採訪的記者代表授旗。

橋“瞧”貴州40年交通之變

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 田秋情)

  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貴州交通建設者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餘座橋梁,打造了數量多、類型全、技術複雜、難度極大的“橋梁博物館”,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據統計,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46座在貴州。

  據了解,貴州是世界上特大峽谷橋最密集、數量最多的地區。目前,貴州已建成公路橋梁2.1萬座、單幅總長約2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橋梁佔1/3多;在建橋梁5000多座、單幅總長10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橋梁1400多座、單幅總長900多公里。此次活動以“橋”為窗口,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翻天覆地的、歷史性的、根本性的成就,增強貴州人民的發展自信、跨越自信、文化自信。

  “我到貴州來看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分為“改革開放40年·我到貴州來看橋”大型主題採訪和交通強國·多彩貴州路—慶祝改革開放40年貴州大交通建設成就展兩個部分。其中,成就展內容有“共築多彩貴州幸福路”“大交通引領大發展”“打造綠色交通品牌”等七部分,並且都將於今年11月中旬至2019年3月陸續在貴州省委大禮堂前廣場、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高鐵貴陽北站、延安西路匯金廣場等巡展。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高衛東在啟動儀式中表示,貴州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橋梁曾經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貴州一路搏擊、不甘落後、奮勇爭先,創造了“西部樣本”。

  參加集中採訪的記者紛紛表示,貴州橋是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經驗、貴州成就的重要體現,這是媒體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資源。作為採訪團成員,自己將深入探尋貴州橋梁地標,深情記錄貴州四十年巨變,用精彩故事和生動作品激勵幹部群眾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啟動儀式結束後,中央和香港駐黔新聞單位、交通行業媒體、貴州省內媒體記者以及商業網站和傳播平臺編輯60人將組成採訪團,赴黔南州的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平塘特大橋和大小井大橋實地採訪。(文 田秋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