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壩區産業綜合效益這樣提升

2019-12-16 09:29:1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隨著農村産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在一個個壩區,蔬菜、辣椒、食用菌、韭黃等優質農産品裝車上路,通過快捷交通體系出山闖海。

  加快推進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是我省振興農村經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政策措施,也是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去年以來,全省上下緊扣農村産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廣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優質糧油煙等作物和綜合種養模式,提高復種指數,提升産值和經濟效益,掀起了深入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産業結構調整的熱潮,開啟了貴州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促産

  威寧麻乍壩區一年種植三季蘿蔔,單季畝産4000公斤;湄潭興隆壩區通過“稻+蝦、蟹”模式,實現平均畝産值1.1萬元;石阡石固壩區運用“蔬菜和羊肚菌接茬”模式,實現平均畝産值2.6萬元……今年秋季以來,貴州500畝以上壩區現代農業顯現經濟高效益。

  塘頭鎮加快推進壩區産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大力推廣“綠色稻+”生態種養模式,畝産值均超萬元。既保障了口糧種植面積和産量,又實現了市場與産品的有機結合,有效推進了産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脫貧。

  “以前也是水稻、油菜輪種。都是自家種、自家吃。”白魚村村民余春紅説,過去,依託壩區土地、氣候、水資源等優勢,塘頭鎮一直維持著水稻種植的傳統。但多是小散戶種植,農戶技術不成熟,産量始終提不上去,低附加值、高成本、低效益等現實問題持續困擾著當地農民。人們守著萬畝良田,卻過不上好日子。

  如何讓塘頭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該鎮引進適宜“綠色稻+”模式的抗深水中浙優8號水稻,用壩區一百多畝稻田做試驗。

  “通過效益比對,‘綠色稻+’模式下的水稻不但産量不減,反而品質更優,市場售價每公斤都在10元以上,加上水産養殖綜合下來,比以前增加了五到六倍的效益。”思南服務技術團團長趙繼獻介紹,截至目前,堅強村已累計發展“稻+蛙+魚”50畝、“稻+小龍蝦”100畝,芭蕉村實現50畝“稻+甲魚”……稻田裏,聽得見蛙聲、看得見魚蝦、産得出“金銀”。

  據省壩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壩區復種指數150%,平均畝産值6058元。統計顯示,全省壩區全年平均畝産值將達到7580元左右,比2018年增長34%。思南芭蕉堯民壩區、黔西紅寨壩區等産業基礎較好、規模優勢明顯的壩區,平均畝産值達到2萬元以上。壩區産值的增長,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既調動了新型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也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前三季度,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0元,比全省平均水準高31.4%。

  特色産業輻射帶動穩銷路

  目前,各地立足壩區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瞄準市場需求,推廣高效作物和優質高産栽培等技術,探索多種輪作復種和綜合種養模式,有效推動了壩區種植結構調整,促進特色産業發展。截至今年9月底,壩區農作物種植面積(含復種)497.8萬畝,已初步形成以蔬菜(含辣椒、食用菌)為主、以糧油作為輪作換茬作物、主導産業突出、多種模式並存的産業結構,並以壩區為核心,通過種苗繁育、技術示範、産品集散等形式,輻射帶動全省特色優勢産業發展。

  七星關區朱昌鎮,兩輛冷鏈物流車將10萬斤碧秀佳牌白蘿蔔運往深圳港口,裝船出口到迪拜。直奔海外市場,畢節蘿蔔如今發展得更有底氣!

  遵義市紅花崗區蓮池大壩,如今已成為紅花崗區最大的蔬菜保供基地,主要推廣“早春蔬菜+苦瓜+冬季蔬菜”等種植項目,同時種植非洲菊、折耳根等高産值品種,平均畝産值達1.3萬元左右。

  “我們賣菜有專列!”威寧貴美農産品合作社負責人張功平很自豪。

  從前,張功平都是開貨車賣白菜;現在,草海開通了農副産品鐵路運輸專列,40多噸大白菜可以一次運到貴陽。

  特色産業不僅要選得好、種得好,還要賣得俏。

  500畝以上壩區作為貴州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為我省農産品産銷精準對接樹立了榜樣。

  壩區夏秋蔬菜搶灘長三角、珠三角,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和香港、澳門,出口東南亞;

  壩區“百菇齊放”,菇農借助電商賺得盆滿缽滿,截至8月,我省通過電商渠道銷售食用菌價值1200萬元;

  壩區辣椒賣得紅火,第四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後,貴州辣椒大放異彩,訂單紛至遝來,價格指數一路高歌……

  為使農産品降低成本,我省500畝以上壩區通過重點開展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有效提高了壩區水電路、倉儲物流條件。目前,全省壩區有效灌溉率達66.5%,實現道路通達度55.4%,冷庫庫容17.54萬噸,均較2018年底明顯增長。

  回望這一年,我省堅持市場導向,抓好産銷對接,推行新型經營主體産加銷一體化發展,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進農社、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的農産品産銷協作;參加農交會、茶博會、辣博會等展會活動,創新行銷推介模式,拓寬銷售市場渠道,搶佔省內市場,拓展省外市場,為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打下堅實基礎。

  三産融合 助推群眾持續增收

  陽光、田野、魚塘、香菇……三都自治縣周覃鎮威農大壩景色迷人。

  威農大壩距三都縣城49公里,是連接三都、荔波、獨山三縣的交通樞紐,也是商貿物流匯聚之地。依託區位優勢,壩區改變過去農業産業粗放管理方式,將2500畝土地流轉出來,交由貴州都柳江扶貧公司等5家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發展蜂糖李、櫻桃、百香果、清水魚等十余種産業。

  周覃鎮黨委書記張立介紹,壩區就近佈局了加工廠、冷庫等,讓企業就近建廠加工。並充分利用當地旅遊資源,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轉變,進一步延伸産業鏈。

  目前,威農大壩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産業分紅、旅遊服務等方式,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500人,間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每年綜合産值6000萬元。

  立足一産,提升價值鏈。我省加快推進壩區第一産業與第二産業、第三産業融合,實現經濟效益從一産、二産、三産的簡單疊加,向乘積裂變式突飛猛進。

  萬山區高樓坪鄉壩區,立足山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廣“九豐農業+”模式,累計發展標準化大棚蔬菜示範基地57個,種植蔬菜12000畝。同時,集“種、研、訓、遊、養”五大功能于一體,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態,著力打造旅遊觀光和生態養老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産業鏈,實現農業産業發展的“接二連三”。目前,已帶動農戶4249戶15419人,其中貧困戶2437戶8625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結合“村社合一”發展模式、“一村一公司”組織形式、“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貴州特色農産品正以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的發展態勢向好發展,在此基礎上調優一産,提升二産,發展三産,壩區能有效推行“全鏈條”式産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當前,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正在貴州深入推進,我省以500畝以上壩區産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科技為支撐,著力把壩區的作物生産、加工與鄉村旅遊、民族風情、養生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推行“全鏈條”式産業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激發壩區産業發展龍騰虎躍,助推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記者 鄧鉞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