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直擊武漢醫療廢物清運處置
2020-03-11 12:00:3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6800個轉運桶全程不落地 1150℃高溫焚燒有效消滅病毒——直擊武漢醫療廢物清運處置

  3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截至3月3日,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疫情前50噸/天提高到了261.7噸/天;截至3月2日,武漢市前期積存的192噸醫療廢物已全部清運處置完畢。

  醫療廢物處理被視為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關口,那這些醫療廢物是如何進行安全處置的?

  3月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武漢漢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氏環保”)運營的武漢市有害廢物焚燒處置中心,直擊醫療廢物清運處置全流程。

  6800個轉運桶保證醫廢全程“不落地”

  護目鏡、N95口罩、防護服、雙層手套、防護靴……中午12時50分,石以銀和陳小芬從頭到腳全副武裝,駕駛著醫療廢物轉運車從位於漢陽鍋頂山的處置中心駛出。這是他們今天收運醫廢的第二趟,目的地是10多公里外的武漢市第一醫院。據介紹,疫情期間,漢氏環保投用了26台醫療廢物轉運車。

  20多分鐘後,轉運車抵達武漢市第一醫院二號樓。印有醫療廢物標識、裝滿醫療廢物的黃色垃圾桶已經經過院方消毒,整齊擺放在醫廢暫存處。石以銀和陳小芬下車放下汽車尾板,將車廂裏已經清洗、消毒後的36個空桶卸下;再將36個裝滿醫廢的垃圾桶2個一摞依次推進車廂。

  醫廢桶裏都有些什麼?漢氏環保副總經理吳浩介紹,一般醫療廢物包括防護服、輸液用品、手術器械以及手術後的殘余物等,分為藥物性、損傷性、化學性、病理性和感染性五大類。疫情之前,醫院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是分開的。但疫情期間,定點醫院産生的所有垃圾都要按醫療廢物處理,包括餐盒、床單、被褥等。

  吳浩透露,作為疫情前武漢市唯一一傢具備資質處理醫療廢物的經營單位,該處置中心每天正常收運量在1700桶左右,處理能力為每天50噸,已經是滿負荷運轉;疫情後,每天收運處置醫療廢物的桶數增至2300桶左右。

  “桶數增加是因為醫療廢物的成分和性質發生了變化。”吳浩解釋説,以前的每桶醫廢的重量在30公斤左右,現在有的只有15公斤左右。這是因為防護服、床單等醫療廢物雖然不重,但體積大,比較佔地方。

  據介紹,最高峰時,漢氏環保清運範圍覆蓋了武漢市80多家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以及少量生物公司、社區醫院。2月20日後,隨著疫情好轉,大量患者治愈出院,目前該公司專門負責金銀潭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等在內的30多家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的醫廢清運工作。為了保證醫廢不落地,該公司最多有6800個醫廢桶投入循環使用。

  1150℃高溫焚燒

  下午2時許,將醫廢桶全部放進車廂後,石以銀和陳小芬互相噴灑了消毒水進行全身消毒後才進入駕駛室。

  20多分鐘後,回到焚燒處置中心,進入廠區前,石以銀再次走下車,拿著消毒水對轉運車車身、車輪進行噴灑消毒。據介紹,在醫廢轉運的每一環,他們都要進行充分消殺。

  駛入廠區後,已經有4輛轉運車正在等待卸貨。只見轉運人員放下轉運車尾板,將醫廢桶拉出車廂,推進上料電梯中。吳浩介紹,這些醫廢桶將直接送到2樓和3樓的醫廢暫存平臺,再由提升裝置提升至加料口,自動將轉運桶翻轉,醫療廢物直接倒入焚燒爐焚燒,隨後空桶會自動卸下,進行清洗消毒後再投入循環使用。

  “我們採用的是熱解氣化技術,在焚燒爐中,經過1150℃的高溫進行焚燒,可以有效消滅廢物中的病毒。”吳浩介紹,高溫焚燒後産生的爐渣,將經過重金屬檢測合格後,作為一般的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焚燒産生的飛灰將進行固化後送至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集中處置。

  對於很多人擔心的有害氣體,吳浩説,在進入布袋除塵器前已加入活性炭、石灰等物質進一步吸收攔截。“煙氣排放方面,環保部門24小時在線監測,疫情期間我們所有的排放指標都是達標排放。”

  醫療廢物進入焚燒爐後,石以銀和陳小芬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們還要去將轉運車進行徹底消毒,再開始下一趟的轉運工作。

  石以銀告訴記者,從1月份至2月初,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長長達12至15個小時,最高峰時每天要轉運4趟,也就是144桶。“現在好一些了,一天3趟,每天工作10個小時左右。”

  “很累,之前醫療垃圾太多了,剛開始我們還是有點怕的,但怕歸怕,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都是非常棒的。”陳小芬從事醫廢轉運工作已經12年了,從大年三十到現在一直堅守在一線。“我們也是武漢人,我也要為我的家鄉做點貢獻。”陳小芬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