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武漢舉行首場“信息技術大講堂”線上論壇,吸引超過51萬人次觀看。
論壇以“新基建、新機遇、新動能”——提振信心,推動武漢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等專家學者,以及聯想、京東、小米、平安、長飛等公司高管,在線分享了“新基建”及助推企業復工復産的相關政策措施。論壇上,專家大咖們紛紛看好武漢未來在“新基建”上的發展動力。
互聯網革命進入下半場
“在這個特殊時期,通過線上互動方式來共同探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後疫情時期武漢産業發展,對於提振行業信心,加快復工復産,助力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再起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按照黨中央的指示精神,要加強對湖北省和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持。以前,中國經濟的基建是鐵路、公路和橋梁;大數據時代,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就是數字,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表示,過去20多年互聯網高速發展引發一場“革命”,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當前,工業互聯網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領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5月6日發佈《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34.8%,預測未來2025年全球經濟總值一半來自數字經濟,2018年-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增長95%,到約60萬億,增速全球第一。
梅宏認為,工業互聯網具有以物為主、人機物協同、應用落地複雜度高等特點,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逐步演化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基礎設施,在其支撐下,人類極大的突破了溝通和協作的時空約束,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新經濟模式快速發展。武漢應該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持續發力。
在漢企業需要修煉內功
“在復工復産這段時間,在漢企業宜修煉內功。”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表示,要充分發揮數字化在企業復工復産中的作用。利用復工復産機會,練好內功。
王建民説,因為疫情業務受到影響,正是企業強生健體的時期。沒有一個行業是傳統的,每個行業都有新的機遇。傳統製造業企業應制定標準的信息化制度、流程。工業大數據時代,産品和品質仍然是製造業核心,企業應加強人才培養。同時,疫情期間,人員面對面交流受限,武漢製造業中小企業和大企業應加強跨界創新,運用數字技術,相互合作。
論壇上,長飛光纖和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公司的負責人,分別結合自身實踐對數字經濟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享和交流,並在線演示了數字化應用帶來的實際成效。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公司包雋介紹,該公司在復工第二階段,其一家經過智慧化改造的小零件工廠 ,産線全面數字化,運用遠程操控、居家辦公技術,效率相比傳統工廠車間提高10倍。單條生産線,需要的人工下降一半。
“武漢市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産、復商復市快於預計、好于預期。”武漢市經信局黨蓁局長表示,武漢市將主動擁抱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探索新需求、新市場、新消費,打造信息經濟發展的新高地,迸發武漢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武漢“新基建”大有可為
“此次疫情,讓全球對製造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認識。武漢應發揮製造業上的傳統優勢,搭上新基建的風口。”小米集團副總裁何勇表示,此次疫情讓許多企業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産業離不開武漢、湖北。小米對武漢長期堅定看好,目前,該公司智慧手機打造高效協同製造系統平臺,拉動相關150家企業,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未來在新基建方面,公司將在機器人研發、大數據、人工智能、5G加互聯網等方面結合已有業務加大在漢投入,深度融入武漢,擁抱武漢!
聯想集團副總裁于辰濤介紹,聯想在漢工廠,擁有100條生産線,3月31日工廠復工,4月初有超過1萬人到崗,目前産能滿負荷運營。于辰濤認為,疫情之後,武漢工廠將面臨人員招聘困難、供應鏈供應不暢等困難。需要探索通過工業互聯網解決生産車間遠程運維、遠程監控,為供應商提供物流支撐。此次疫情,將倒逼在漢企業從大到強的轉變。
“武漢在新基建中比較具有優勢。”武漢市經信局科技與人工智能處處長蘇新威表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企業發展需要從生産要素變為數據要素驅動,武漢工業未來需要轉化為5G人工智能互聯網為基礎的工業發展架構。到2020年年底,武漢5G基站將建設到2萬個以上,在國內處於一流水準。同時擁有中國信科、長飛、聯想等核心企業,已經構造5G完整産業鏈。2000多家企業完成了智慧化改造,企業數字化基礎架構已經完成。
蘇新威表示,未來武漢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晶片、智慧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目前武漢市首先在做的是明確一批重點項目庫,通過重點項目的實施和企業的集聚,來實現武漢新基建的快速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哲 通訊員 胡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