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經濟學家支招武漢疫後發展 擴大開放打造全國公共衛生防疫基地
2020-05-14 09:39:45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疫情過後,武漢要克服短板,發展5种經濟形態——5月11日晚7時30分至10時,著名經濟學家張燕生、巴曙松、李佐軍、劉守英、張建華等多位經濟學界、管理學界大咖匯聚“湖北經濟發展雲端研討會”,共同為武漢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確定了支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如何充分領會和學習中央的戰略部署,牢牢把握當前國內外發展態勢,緊密圍繞疫後武漢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方案和對策。5月11日晚,由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主辦、長江財經傳媒研究院協辦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湖北經濟發展雲端研討會”邀請多位經濟學界和管理學界專家來回答這一系列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需要發展品牌經濟、數字經濟、特色經濟、綠色經濟、網紅經濟等五种經濟形態。

  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髮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傅曉嵐則建議,打好科技牌、創新牌,科技創新牌、智慧製造牌等六張牌,重整武漢實力。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佔春教授説,武漢的醫療衛生體系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反映出國家治理的優勢。希望能夠吸取經驗,在武漢建立數字化醫療衛生體系示範點、通過示範區建設,形成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協調的系統,推動國家建成科學的、合理、有序的衛生體系。

  在150分鐘的雲端研討會上,專家們暢所欲言,表達了對武漢經濟發展的關切,認為武漢經濟和湖北經濟一定能以更優雅、更迅速的方式,重振復蘇,繼續邁上發展的快車道。

  化危為機,改短板

  “武漢的發展有三個支點,分別是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開發區、長江新城,三者形成合力後,武漢的發展會進一步加快。”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張燕生建議武漢要彌補對外開放不足的短板,武漢在外貿依存度低、航空旅客吞吐量小、國際物流大通道不強等方面要著力改進。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教授認為,在這次疫情中,也充分暴露出武漢在健康産業方面的一些薄弱點。這種情況下,武漢可以化危為機,打造全國公共衛生防疫基地。力爭在武漢建成一個全國公共衛生防疫基地,用技術和服務作支撐。在生命健康、産業發展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武漢的生物醫藥、制藥工程優勢,加強謀劃和推進生命健康工程等等,包括與我們生命健康相關的一些産業,毫無疑問要成為武漢發展的重點。

  激發內需市場

  “我們要冷靜評估,武漢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處於什麼環節?”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松説,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變化,也會影響到武漢。因此,要冷靜評估,全球供應鏈産業鏈的變化趨勢,趨利避害!      

  巴曙松説,在疫情後,很多産業會提速。武漢一些企業要靠近市場、靠近消費者的需求還很大,需要充分激發內需市場。而激發內需市場,也是一個增長階段。相對來説,要做産業的供應鏈角度的評估,把握全球供應鏈産業鏈正在形成的重構和調整的趨勢,確定武漢的定位和新的增長點。

  “廣大中小微企業必須活著、有訂單、提供工作崗位,武漢整體經濟才能更快復蘇。”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伍戈在研討會上一針見血地表示,政府應該及時出臺更多結構性政策,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伍戈説,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前所未有,涉及方方面面。他認為,從經濟角度而言,疫情打破了供需平衡,影響到大部分人的消費行為。正在推行的消費代金券,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起到提振作用。

  舉國支持武漢重振

  “武漢的經濟恢復和經濟重振不能完全靠武漢,必須繼續啟用舉國體制和武漢人民自力更生的活力來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教授表示,武漢這次面臨的困難不一般,靠武漢自身,短期內回不去,可能中期內會出重大問題。武漢封閉離漢通道實際上就意味著整個經濟活動被阻斷,經濟聯繫基本上被斷裂,所以今年或者説疫情以後,完全靠自身回不去。劉守英認為,武漢這個城市的地位不能差,否則同樣會要影響全國。實現武漢的經濟社會重振,需要舉國體制解決問題,要立足於保,再來談下一階段的發展。建議在舉國體制下,從政策支持、失業保障金、對口支援等方面,提升對武漢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恢復和重振。(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胡義華 吳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