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蘄春江段打響2020年湖北省保護長江禁捕“第一槍”
2020-06-03 12:26:1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禁得了穩得住,蘄春江段打響今年我省保護長江禁捕“第一槍”

  6月2日,蘄春縣江段最後146艘漁船被拆解完畢,打響了2020年湖北省長江流域全面禁捕整縣推進的“第一槍”。

  國家要求,2021年1月1日前,長江流域全面禁捕。湖北省2017年率先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禁捕,到目前,宜昌、黃石、咸寧和洪湖等江段已落實禁捕政策,長江幹流荊州、黃岡、武漢江段和漢江部分江段漁船上岸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把受疫情影響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爭取到7月,湖北省長江幹流實現全面禁捕。漢江個別地方較為複雜,下半年重點解決。

蘄春江段打響2020年湖北省保護長江禁捕“第一槍”

長江岸邊,監利漁船現場銷毀。

  難點:上岸漁民的安置問題

  5月28日下午,洪湖漁民王翠娥喜笑顏開地從易地搬遷漁民安置點扶貧車間內走出來,“今天一百塊錢掙到手了!”

  洪湖市在上岸漁民相對集聚地分別建設了服裝加工等加工車間,為易地扶貧搬遷的上岸漁民就地就近提供就業崗位150個。

  全省長江流域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于2020年1月1日實施全面禁捕,保護區內所有退捕漁船已拆解完畢,1.6萬餘名漁民上岸。2020年全省還有5000余艘船隻萬餘漁民上岸。

  針對湖北省漁民年紀較大、技能單一、文化程度不高的特點,建設的扶貧車間,全省共有數十個。

  5月中下旬以來,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與湖北省開展“6+1”勞務協作行動,幫助湖北人走出去務工,黃岡、荊州、咸寧等多地迅速行動起來,培訓上岸漁民“走出去”。據了解,疫情期間,利用全國人民“搭把手、拉一把”的機會,全省有務工需求的數千漁民已出省務工,更多漁民還在持續走出去。

  在湖北省洪湖市等地,漁政部門謀劃設置了一批生態護漁員等公益性崗位,讓最難轉産的五六十歲的漁民,很大一部分從“捕魚人”變為“護魚人”。

  在監利、嘉魚、陽新、松滋等地,一部分過去的捕魚人變身養魚人。

  目前,13.9億元禁捕資金劃撥到位,已用於漁民船隻回收、漁具銷毀和回購捕撈證補償。據了解,湖北省或將再追加部分資金用於禁捕。

  湖北省政府強調,採取“一對一”幫扶和包保措施,切實解決退捕漁民生活難題,既要讓長江休養生息,又要讓漁民基本生計有保障。對退捕後暫無生活來源的專業漁民要給予過渡期保障;對符合條件的困難退捕漁民,要納入城鄉低保救助,對其中特別困難的,要實行臨時生活救助;對貧困漁民和易返貧易致貧漁民,要納入精準扶貧和動態監測,確保不因禁捕而致貧。目前,有意願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退捕漁民已全部參保。

蘄春江段打響2020年湖北省保護長江禁捕“第一槍”

蘄春146艘漁船堆在堆在銷毀車間外,6月2日已全部銷毀完畢。

  重點:強化禁後管理

  2019年年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隨省漁政執法船巡航長江時,在武漢江段現場抓到一名越界捕撈的潛江漁民,打開船艙暗板一看,全是長江珍稀“種魚”。

  該肖姓漁民拿出“捕撈證”後,執法漁政人員現場與潛江方面取得聯繫,得知當地資金補償去年已發放到位,捕撈證已全部回收,漁民的安置房也已全部解決,有購養老保險意願的漁民也已購買。

  原來這位“閒不住”的漁民趁武漢江段未禁捕,拿出自己上交捕撈證掃描件,將船從潛江開到武漢江段違法捕撈。執法人員將魚全部放生,船主卻不好處罰。

  今後,這種事情難再出現,省政府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禁捕後的有效管理辦法,參照河湖長制的做法,堅持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片包乾的原則,在長江和漢江幹流推行一段一長,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禁捕後管理新機制。

  記者寫稿前與潛江肖姓漁民聯繫,得知船已銷毀,人已在外地務工。

  禁捕後,人們對水産品的消費需求可能導致非法捕撈行為反彈,湖北省將堅持疏堵結合原則。一方面與在漢多家科研機構合作,抓住禁捕後市場需求契機,加快研究部分長江、漢江品種的人工飼養技術,及時推廣。目前,記者從省內多家科研機構獲悉,這項工作進展順利,翹嘴鲌、銅魚等長江特有魚類已開始人工繁育,更多人工飼養的長江優質魚類將出現在百姓餐桌。

  另一方面,全省各級農業農村、公安、交通、林業、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電、毒、炸”等違法行為,堅決清理取締“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

  全省漁政部門將統一配備夜間執法裝備,強力打擊長江違法捕撈行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雷良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