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荊門市東寶區栗溪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到胡販村送醫下鄉,為村民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章春梅 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初夏時節,荊門市街頭巷尾,不時遇見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們。撿垃圾、清河道、護清潔,他們用自己的點滴行動,美化環境“顏值”,提升城市“氣質”。
健康的身體,千金不換;健康的城市,共同守護。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如何進一步鞏固拓展?走進荊門,我們尋找“健康荊門”在基層的探索實踐。
創建衛生城鎮,改善城鄉衛生環境
6月13日11時,正是做午飯的時候。鐘祥市客店鎮明燈村村民陳維貴,正在廚房裏洗菜。
順著排水管,洗菜水流入封閉的過濾池,和其他生活污水一道,在過濾池裏發酵、沉澱。經過發酵,沉澱物成為有機肥,被定期清理用於肥田。而過濾後的污水,則流入處理池,經過植物吸收凈化,再流到蓄水池,用於澆灌菜地。
“現在,環境衛生變好了,蒼蠅蚊子少多了。”陳維貴笑著説,以前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污水橫流,一到夏天蚊蠅撲面。
明燈村緊挨著客店集鎮。客店鎮政府通過向環保部門爭取和鎮村籌資,對每套農村家庭污水處理設施補助3000元,農戶自籌出資不到1000元。目前,客店鎮幾乎所有農戶都用上了這種污水處理設施。
改善人居環境,需要真金白銀。與客店鎮一樣,通過國家衛生鄉鎮驗收的馬河鎮,在創建國家衛生鎮的進程中,先後投入了3130萬元。
錢從哪來?“各炒一道菜,共辦一桌席。”荊門市愛衛辦負責人馬明説,通過整合部門資源,對培育的衛生鄉鎮實施農副産品市場改造、污水處理廠建設、廁所革命、清潔能源工程、園林綠化、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等項目,不斷改善提升鄉鎮基礎條件,夯實健康荊門的基礎。
如何展現軟實力?如何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衛生城鎮創建,已成為荊門各縣市及鄉鎮的重要手段。繼沙洋縣後港鎮成為首個全國衛生鄉鎮後,荊門市另有17個鄉鎮通過國家衛生鄉鎮驗收,省級衛生鄉鎮則實現了“全覆蓋”。
縣鄉村三級聯動,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接觸疫水,要穿戴好綁腿、長統膠鞋、下水褲等防護用具;如果用藥水浸泡衣褲、手套、襪子,防護效果更好。”
5月20日上午10時,沙洋縣李市鎮張巷村衛生室,一場血吸蟲防治培訓正在進行。村醫張軍正向參加培訓的18位農民講解血吸蟲的防控措施。在衛生室的藥房裏,治療感冒、胃炎、高血壓等常見病、慢性病的藥物,擺放得整齊有序。
“誰還沒個頭疼腦熱的?”張巷村村民陳軍説,村裏有了衛生室,小病不出村,大病可以隨時轉診到縣醫院,甚至在鎮衛生院就有市醫院的專家來看病。
做好健康“守門人”,荊門市夯實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整合醫療資源,大力發展縣鎮村三級聯動的醫療聯合體,讓群眾就近就地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早在2017年8月,漳河鎮衛生院與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建了首家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醫療聯合體打破了鬆散型的單純技術幫扶模式,實現了醫院管理、醫療資源、設施設備、技術服務的共享,有效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缺乏、設備落後、管理落後的發展困境。醫療聯合體組建僅3個月,漳河鎮衛生院門診病人同比增加了55.5%,入院病人同比增加了178.3%。
為增強醫聯體持續發展能力,2018年起,荊門市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培養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培養800名左右全日制專科學歷鄉村醫生,夯實全市基層衛生工作的“網底”。
如何讓醫聯體更好地服務基層?荊門市依託市級三甲醫院,組建了3個城市醫聯體;依託縣級醫院,組建了4個縣域醫共體,實現了醫聯體對全市所有公辦醫療機構全覆蓋。
愛國衛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責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絕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涉及到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是對黨委和政府社會健康治理效能的實踐檢驗。
“社會治理體系中,社區是最基層的細胞,健康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荊門市領導幹部帶頭到社區宣講,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宣講的“第一課”。
為了統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與疫情防控、復工復産等工作,荊門抽調骨幹,成立復工復産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宣講團,深入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採用現場培訓、視頻會議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宣講工作。截至5月底,累計宣講近30場次,培訓2000多人次。
社會健康治理,成效看基層。4月14日,京山市錢場鎮別出心裁,組織開展鎮主幹道環境整治觀摩拉練比武活動,通過“走、看、評、議”並現場打分,各村在橫向比較中尋找差距,在相互交流中學習經驗,在感受變化中鼓舞幹勁。
“環境整治,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群眾是受益主體。”錢場鎮黨委書記孫俊雄説,拉練競賽,就是要比出發展的精氣神,同時倒逼各村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將環境整治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愛國衛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一條條背街小巷變得整潔優美,一座座集貿市場華麗變身,一個個鬧心的“三無小區”悄然變臉,一個個美麗鄉村星羅棋佈,300萬荊門人民正在共建共享健康荊門、文明荊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甘勇 戴輝 通訊員 高先勇 張愛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